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2)
2023(16597)
2022(14600)
2021(13754)
2020(11670)
2019(26830)
2018(26977)
2017(52379)
2016(29024)
2015(33119)
2014(33305)
2013(32740)
2012(30329)
2011(27621)
2010(27869)
2009(25889)
2008(25320)
2007(22691)
2006(19678)
2005(17524)
作者
(84808)
(70680)
(70432)
(67063)
(44763)
(33920)
(32182)
(27743)
(26599)
(25192)
(23901)
(23607)
(22305)
(22208)
(21857)
(21807)
(21692)
(20912)
(20215)
(20138)
(17673)
(17398)
(17105)
(16011)
(15999)
(15933)
(15665)
(15639)
(14345)
(14121)
学科
(113510)
经济(113384)
管理(82324)
(77111)
(62162)
企业(62162)
方法(54330)
数学(47506)
数学方法(46976)
(32221)
中国(31736)
(29325)
(25977)
业经(24536)
(22710)
贸易(22701)
地方(22150)
(22062)
(21713)
农业(21189)
环境(19758)
理论(19302)
(18762)
(18308)
(18295)
银行(18247)
财务(18218)
财务管理(18174)
(17384)
企业财务(17133)
机构
大学(417828)
学院(417068)
(163311)
管理(160979)
经济(159591)
理学(139126)
研究(137906)
理学院(137541)
管理学(135044)
管理学院(134318)
中国(102245)
(88917)
科学(87894)
(75801)
(70768)
(70527)
研究所(64535)
业大(64087)
中心(62669)
(61157)
财经(61060)
(56446)
北京(56373)
师范(55917)
农业(55786)
(55234)
(49900)
(49603)
经济学(49107)
财经大学(45165)
基金
项目(278890)
科学(217034)
研究(205099)
基金(198721)
(173053)
国家(171578)
科学基金(145603)
社会(125743)
社会科(118872)
社会科学(118841)
(110489)
基金项目(105686)
教育(95710)
自然(94885)
(93147)
自然科(92561)
自然科学(92535)
自然科学基金(90845)
编号(86313)
资助(82389)
成果(70549)
重点(62852)
(61503)
(59831)
课题(59357)
(57648)
创新(53698)
科研(53610)
项目编号(52706)
大学(52632)
期刊
(177614)
经济(177614)
研究(121936)
中国(76671)
学报(67619)
(63768)
科学(60822)
(56951)
管理(56386)
教育(52079)
大学(50248)
学学(46910)
农业(44220)
技术(36250)
(34233)
金融(34233)
业经(30624)
财经(29144)
经济研究(28467)
(24877)
问题(23794)
(22842)
图书(22572)
技术经济(20512)
理论(20312)
科技(19664)
(19487)
商业(19413)
(18763)
实践(18621)
共检索到603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红旗   马峥   张兆锋   林毅  
关注“双碳”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中职业学者这一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以及作为减碳、降碳、固碳重要科技和工程基础的理工类学科的“双碳”研究发展状况,为学科发展和科技政策制定提供相关依据。从科学生产率视角出发,引入“职业学者”概念,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11个与“双碳”相关的理工学科,基于期刊学科映射表选择学科重要期刊,通过采取关键词统计、专家经验、分类算法等确定相关论文,并根据发文量特征确定作者中的职业学者,形成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数据,然后从人员投入、论文产出、知识创新效率3个方面设计指标,分析、对比职业学者群体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特征,找出“双碳”科研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显示:我国理工类“双碳”科技人才、论文产出在总体上增长较快。职业学者方面,其“双碳”论文产出处于明显的支配地位,是学科新知识的主要贡献者,但其创造新知识的速度与普通作者相比要差一些;其科学生产率也远超过普通学者,且其科学生产率变化一般要显著优于全部作者,只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个例外。但同时存在理科发展受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等4个工科学科知识创新效率下降较快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大气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的职业学者的科学生产率明显下降问题,并针对此提出采取措施重视理科学科的“双碳”科研发展、提高学者的科学生产率和充分发挥现有工科学科的人才和成果优势等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茂初  赵天爽  
为研究碳减排的政策效应,探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合理路径,根据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26个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基于Kaya恒等式LMDI分解法和变异系数法(CV),可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同构会弱化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增长的负向驱动作用;我国主要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明显且整体呈扩大趋势,依据碳生产率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碳减排空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兼顾产业区域分工,将碳生产率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作为产业政策和碳减排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丹  戴昌钧  
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率的角度出发,探讨各自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力率”研究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中国提高国民生产率意识的紧迫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长春  徐文舸  杜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7%,资本生产率受一般规律、发展阶段和国情影响向下调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由升转降趋势。目前我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世界平均、G7国家平均水平的45.2%、25.6%,但增速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其中2000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分别相当于同期OECD国家、金砖国家、亚太国家和拉美国家的7倍、3.2倍、2.3倍、7倍。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源看,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比较,我国劳均资本差距是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1.4倍;与G7国家比较,我国劳均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龙  
我国经济高碳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碳生产率水平一直以来相对落后。低碳发展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目标一致。因此,提高碳生产率是建构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庞瑞芝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三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三类商业性银行的效率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低,并且呈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由相对最低转为相对最高。总体上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无明显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规模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晓莉  
运用VEC模型碳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经济增长是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且促进了碳生产率增长,能源强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则为次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在长期内有利于碳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  邓小乐  
本文以1995-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碳生产率收敛特征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碳生产率提升的重点区域是资源型区域。虽然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碳生产率存在差距,但从收敛速度可以看出,资源型区域只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就能缩短追赶非资源型区域碳生产的进程。同时我国的区域碳生产率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但由于资源型区域低碳试点工作起步较晚,没有有效发挥出碳生产率相对较高的资源型区域对于相邻资源型区域的溢出效应。今后在资源型区域中建立资源型产业低碳示范园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物流业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业越发达,市场经济便越繁荣,因此物流产业可以被视作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其重要作用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杜宾模型来对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相邻区域之间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生产率较低,缺少发达地区为其提供的推动力;人力资本与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交通基础设施相比更加显著;我国物流产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竞争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高彦  
半工半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会遇到"半工"与"半读"在工作与学习时间、课程与岗位内容、学习与工作质量等方面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只有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分取得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主动与半工半读需求接轨,半工半读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实现学校、学生、用工单位的三方共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园  
本文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高对外依存度地区、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地区和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地区,分析了国际贸易水平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发现: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全国以及各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对高贸易依存度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一个区域中所有个体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则这个地区进口和出口对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当一个区域某个个体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时,则这个地区进口和出口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艳坤  张成  
本文使用包含非自由处置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估算了我国各省、市或自治区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冗余量及碳生产率的潜在提升空间,结果发现:在CO2指标上,全国冗余量高达357569.920万吨,占全国实际排放量的41.88%;在GDP产出上,全国应该提高75094.20亿元,意味着具备23.85%的提升空间;在碳生产率指标上,全国碳生产率水平具备从0.37提升至0.78的潜在空间,具体到内部省份,除前沿面省份外,山西、宁夏和内蒙古的提升空间最大,而福建、上海和浙江的提升空间则相对较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柱玉  陈垚彤  顾伟忠  
本文从文献计量视角,运用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期刊库,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21年以来的研究情况。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总发文量在2009-2015年间高速增长,近几年趋于稳定;数据包络法与DEA-Malmquist法应用最广泛,随机前沿法应用热度呈上升状态;农业、制造业领域的研究历史长、发文数量多,环保、能源等领域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应用热点领域。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和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模型不断完善、精确,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丰富,对其影响因素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入细化。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景晶  
以ESI数据库2017年3月最新数据,通过对ESI榜单中我国大陆高校入榜学科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方面解析,探讨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在地域间有巨大差异,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华东实力最强。我国大陆高校学科实力最强的5个省(直辖市)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我国大陆高校学科同质化比较严重,优势学科集中在物理、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以此对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内涵、特色、评估等方面展开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