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
2023(2087)
2022(1588)
2021(1775)
2020(1263)
2019(3165)
2018(3224)
2017(3957)
2016(3442)
2015(4009)
2014(4244)
2013(3358)
2012(3146)
2011(3028)
2010(3378)
2009(2723)
2008(2530)
2007(2381)
2006(2256)
2005(2214)
作者
(6693)
(5457)
(5401)
(5330)
(3413)
(2636)
(2588)
(2338)
(2091)
(2071)
(1919)
(1901)
(1866)
(1746)
(1723)
(1720)
(1686)
(1667)
(1662)
(1640)
(1568)
(1458)
(1446)
(1328)
(1316)
(1263)
(1240)
(1203)
(1178)
(1160)
学科
教育(18240)
中国(8879)
教学(5377)
理论(5336)
(3738)
研究(3348)
(3246)
(3171)
改革(3137)
发展(3107)
思想(3036)
高等(3019)
(2985)
政治(2896)
教育改革(2772)
思想政治(2769)
政治教育(2769)
治教(2769)
德育(2748)
学校(2542)
管理(2533)
学法(2402)
教学法(2402)
(2287)
教育学(2202)
计算(2198)
算机(2186)
计算机(2186)
机化(2163)
计算机化(2163)
机构
大学(40130)
学院(34690)
教育(25131)
研究(16987)
(16830)
师范(16804)
师范大学(14192)
(10816)
科学(9927)
职业(9912)
教育学(9779)
技术(8754)
(8173)
北京(7980)
研究所(7479)
教育学院(7161)
(7116)
职业技术(6762)
中心(6291)
管理(6123)
(6111)
中国(5728)
技术学院(5622)
(5329)
教育科(5144)
教育科学(5108)
研究院(4969)
理学(4956)
(4914)
理学院(4757)
基金
研究(22428)
教育(19731)
项目(19116)
科学(16777)
成果(13339)
编号(12448)
课题(12245)
(10930)
社会(10869)
(9968)
社会科(9937)
社会科学(9936)
基金(9648)
(8857)
规划(8502)
(7821)
研究成果(7560)
(7388)
项目编号(7370)
年度(7229)
国家(7145)
(6601)
(6458)
(6250)
(6221)
阶段(6206)
(6169)
教育部(6065)
重点(6065)
阶段性(5713)
期刊
教育(43680)
研究(22680)
中国(19346)
职业(10329)
技术(7428)
技术教育(6768)
职业技术(6768)
职业技术教育(6768)
(5470)
经济(5470)
高等(5074)
成人(4589)
成人教育(4589)
高等教育(4515)
(4441)
论坛(4441)
大学(3931)
(3588)
职教(3519)
科学(3437)
发展(3433)
(3433)
学报(3427)
比较(3289)
教研(2872)
高教(2872)
图书(2710)
远程(2145)
远程教育(2145)
(2136)
共检索到67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建军  
古典公民建立在古典共和主义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则启蒙于自由主义,以自由主义为主导。自由主义的公民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平等,因此,公民正义感以互利为核心,这是成为公民的必要条件,也是公民德性的底线要求。但互利的正义感不仅是有条件的,而且过于关注利益的分配,是有局限性的。克服其局限性,必须超越单纯的正义感的互利性,以相互善意弥补和完善之。培养公民的正义感,是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但不能只限于正义感,还必须超越正义感,培养公民的同情心、友爱和责任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辛彦怀  曹晔  
农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产生,极大地支撑了目标的实现和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开展了管理干部、教师学历达标和骨干教师等培训工作,初步建立起培养培训一体化办学体系;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定位办学特色,完善特色课程体系,颁布专业目录,开发系列教材。进入新世纪,适应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的要求,拓展办学空间,实行综合化办学,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内涵建设,加快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当前,需适应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所需的大量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教师,要勇挑重担,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太龙  
《10000个科学难题》(农学卷)征集活动目前正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启动会、顶层设计会议、启动会和难题初审会工作,正在进行难题题目的修订工作。我校作为副主编单位参与农学卷的编写工作,其中官春云院士为副主编,邓子牛、熊兴耀、夏延斌、谭兴和、石雪晖教授为编委成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科学写作融入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科学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文风自由、形式多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提高科学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媒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丛立新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是存在于课程内部 ,推动课程发展的基本关系之一。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 ,要将两者统一起来 ,协调好两个方面 ,防止在任何一方出现极端化。这样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客观、公允的。然而 ,仅仅满足于这样一般化的观点 ,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 ,在中国的课程传统及现状中都缺少深厚的根基 ,甚至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存在和表达方式。因此 ,就这一基本关系而言 ,中国的课程改革最现实的任务与其说是“统一”,毋宁说是两个方面的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国市  
学校光荣的历史重任●陆国市(北京科技大学纪委书记、教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会议通过的《决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科学的教育价值厦门大学博士生:周川导师:潘懋元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7年7月23日科学的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课程的科学对于实现教育目的的作用与意义。论文共分3个部分:通过对科学教育发展史的回顾,检讨科学已被认识和开发了的教育价值;从科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项红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解题训练、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总体说来,当今的科学教育还缺乏“科学文化”的底蕴。许多人学了多年的科学,既不能从文化的视角观察科学,也不会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文化。我们认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脑科学与教育是倍受国际重视的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已经成立了大量的研究组织与机构。在这些组织与机构的研究中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选择不同的研究切入点、探索脑科学与教育连接的研究模式、关注应用性的研究问题、采用先进的研究工具与技术。本文在考察国际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几点启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淑新  刘晓武  
本文阐述了青岛市图书馆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系列活动”,为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玮  郑毓信  
科学家的共有信念和观念是"科学文化"的第一种涵义,对此应从行为准则、哲学观念与思维方式等不同层面作出具体分析;"科学文化"的第二种涵义突出强调了科学对于整体性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我们既应看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应清楚认识其可能的消极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这也就为"科学文化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