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6)
- 2023(7847)
- 2022(6740)
- 2021(6592)
- 2020(5482)
- 2019(13015)
- 2018(12948)
- 2017(23168)
- 2016(14012)
- 2015(16357)
- 2014(17001)
- 2013(16249)
- 2012(15655)
- 2011(14235)
- 2010(14950)
- 2009(13764)
- 2008(14028)
- 2007(13141)
- 2006(11472)
- 2005(10574)
- 学科
- 济(51296)
- 经济(51237)
- 管理(32998)
- 业(30546)
- 方法(25494)
- 企(24059)
- 企业(24059)
- 数学(22348)
- 数学方法(22039)
- 教育(20468)
- 中国(19848)
- 农(15080)
- 学(14740)
- 财(13333)
- 理论(12242)
- 贸(9946)
- 贸易(9940)
- 地方(9798)
- 制(9664)
- 业经(9649)
- 易(9634)
- 农业(9620)
- 和(8582)
- 教学(8418)
- 务(7763)
- 财务(7741)
- 财务管理(7711)
- 发(7675)
- 银(7622)
- 技术(7601)
- 机构
- 大学(207194)
- 学院(200185)
- 研究(72851)
- 济(72639)
- 经济(70660)
- 管理(67599)
- 理学(57514)
- 理学院(56701)
- 管理学(55355)
- 管理学院(54953)
- 中国(49476)
- 京(46136)
- 科学(46047)
- 所(38193)
- 范(37139)
- 师范(36857)
- 农(35670)
- 研究所(34699)
- 教育(34428)
- 财(34331)
- 江(32849)
- 中心(32783)
- 业大(30113)
- 师范大学(30107)
- 北京(30094)
- 农业(28325)
- 财经(26958)
- 州(25768)
- 技术(25697)
- 院(25425)
- 基金
- 项目(124276)
- 科学(96965)
- 研究(96063)
- 基金(85138)
- 家(73735)
- 国家(72951)
- 科学基金(60157)
- 社会(56483)
- 社会科(52998)
- 社会科学(52978)
- 教育(52259)
- 省(49677)
- 划(44032)
- 基金项目(43937)
- 编号(42738)
- 成果(38537)
- 自然(37278)
- 自然科(36353)
- 自然科学(36339)
- 自然科学基金(35667)
- 资助(35303)
- 课题(32189)
- 重点(29598)
- 部(29152)
- 发(27625)
- 年(26584)
- 项目编号(25518)
- 性(25247)
- 教育部(25184)
- 创(25142)
共检索到312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霞
通识教育由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和逻辑两种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东西方对这种关系的认识非常不同。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人文精神虽能对科学的负面影响起到抑制作用,却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通识教育应该重视发掘中国经典科学文献,帮助学生寻找科学文化的民族之根,使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目标协调一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清理,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其中,既有学理冲突的原因,又有政治历史的背景,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问题和负担。对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既不在于否定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不在于理论改变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而在于重新认识教育理论存在的自足性,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杂而多样的关联方式,改变在两者关系上长期形成的自以为不证自明的逻辑。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逻辑关联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艾 姜萍
进入新时代后,农林人才培养面临机遇和挑战。从农业伦理教育的发展进程看,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趋势对于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伦理教育方兴未艾;在新文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体现了新文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须开设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契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的新文科通识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文理贯通、知农爱农为农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新文科 农业伦理学 三重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雪梅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中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历史逻辑 发展规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雪梅
在职业教育纷繁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规律和逻辑主线,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约?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三条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视野中,同时为我们揭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在技术变迁的适应与选择,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学术教育的对峙与融合,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各国文化传统中的传统与变革,这三点构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历史逻辑 发展规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海珍 黄家乐 孙慧宇
以1985年以来中央、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54部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供给呈现出供给主体从民间力量供给到政府主导供给再到多元供给,供给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拓展到各年龄、各类型的人群再到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供给能力从规模扩大的外延式供给到完善体制的内涵式供给发展等方面的变迁逻辑。在教育现代化理念引领下,要形成以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的基本社区教育供给政策话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价值取向、以多元化治理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执行环境。
关键词:
社区教育供给 变迁逻辑 政策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小娟
通识教育对学生思维的萌发、促动、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实施通识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学生的通识教育重要性的意识;安排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活动以及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确保通识教育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通识教育 思维能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茜 崔佳峰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受到政府联盟、学校联盟和家庭联盟三个支持联盟系统的共同作用。因循三个支持联盟的信仰系统变化特征,发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效率优先的重点高中制度阶段、规模扩充的高中教育普及阶段,以及基于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与多样化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政策变迁均受到政策取向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未来,应以“拓展多元学习机会”作为三大支持联盟的共同深层信仰,走出公平与效率之争;探索基于联盟间“上下互动”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学校联盟内部的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以政府联盟为主的经费筹措体制。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教育政策 变迁脉络 支持联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发生了决定性转折,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100年的历程中,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高度重视、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张莹
在多族群、多语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变迁反映了不同语种群体的利益纠葛和内部矛盾,其本质是政治权力博弈的过程。印度作为多族群、多语言的国家,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初期和1968年之后“三语方案”时期。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深受宏观语言生态环境、母语教育思潮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冲击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殖民时期殖民者与印度民族主义者、印度独立后联邦政府与地方邦政府的势力角逐与权益博弈是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制度适应性预期、体系生成与退出成本高昂、政策协同性效应使得印度语言教育政策在路径依赖机制中实现了多语言的存续与强化。
关键词:
印度 语言教育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阙明坤 王佳丽
从政策的视角,采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从政策文本中生成了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党建思政、师资队伍、人才培养5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维度。研究发现,我国政策话语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以保障性条件为主,偏重于关注办学行为、党建思政、办学条件,对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关注度尚显不足,这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有关。面向未来,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观念应从"零碎单一"走向"整体多元";政策导向应从"偏重管制"转向"管扶并举";政策价值应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政策机制由"条线分割"转向"统筹联动";质量保障应从"外部保障"转向"内外协同"。
关键词:
教育政策 民办高等教育 质量 政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符琼霖
荣誉教育是美国现代大学精英本科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探寻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梳理荣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可见荣誉教育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国家战略与治理结构等制度环境的约束下,关键行动者遵循特定的选择路径,进而采取行动策略的结果。总体上,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的历次发展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的制度发展逻辑。分析荣誉教育的发展脉络,启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仅应当关注并推动深层次的教育体制变革,允许市场等多种力量作用的发挥,更要从根本上重视并培养高校的自主性,发挥关键人物在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荣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国睿 孙闻泽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经历了教育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等五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教育体制改革表现为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政府与学校、社会组织、市场间以及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间不同教育利益主体教育权力与利益的合理配置与博弈,是一个从重建教育秩序进而力图突破规制、以法治赋权、推进协商共治的过程,一个寻求不同教育利益主体间适度张力与激发其活力的过程,一个从规制走向赋能的过程。这种张力的调适与活力的激发,须建立和完善教育法治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