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1)
2023(6759)
2022(5503)
2021(5060)
2020(4103)
2019(9421)
2018(9142)
2017(17087)
2016(8685)
2015(10198)
2014(9972)
2013(10329)
2012(10208)
2011(9816)
2010(9832)
2009(9354)
2008(8906)
2007(7866)
2006(7383)
2005(7022)
作者
(26334)
(22109)
(22047)
(21198)
(14241)
(10344)
(9835)
(8607)
(8513)
(7974)
(7593)
(7253)
(7164)
(7095)
(7018)
(6803)
(6500)
(6336)
(6257)
(5801)
(5672)
(5263)
(5221)
(5094)
(5070)
(5019)
(4640)
(4346)
(4316)
(4301)
学科
(67971)
经济(67924)
管理(21803)
方法(21704)
数学(19649)
数学方法(19598)
中国(18058)
(17745)
地方(16043)
(12662)
企业(12662)
地方经济(12317)
(11886)
贸易(11877)
(11558)
(11106)
业经(10600)
(10449)
(8976)
环境(8742)
(8705)
金融(8705)
(8232)
(8111)
(8105)
银行(8103)
(7987)
关系(7986)
(7734)
农业(7403)
机构
大学(144571)
学院(140597)
(82307)
经济(81255)
研究(60596)
管理(50119)
中国(47243)
理学(42175)
理学院(41655)
管理学(41298)
管理学院(41023)
(33163)
(31378)
科学(31023)
(30412)
经济学(28704)
研究所(27399)
财经(26615)
经济学院(25624)
中心(25150)
(24385)
北京(21133)
(21046)
财经大学(19759)
(19259)
科学院(19240)
(18099)
(17915)
社会(17856)
师范(17831)
基金
项目(85960)
科学(69597)
基金(66424)
研究(64829)
(57569)
国家(57207)
科学基金(48440)
社会(46881)
社会科(44737)
社会科学(44729)
基金项目(33569)
(28301)
教育(28014)
资助(27957)
自然(27068)
自然科(26450)
自然科学(26443)
自然科学基金(26022)
(24804)
编号(22876)
国家社会(21829)
中国(21657)
(21385)
(20615)
重点(19763)
成果(19540)
教育部(18967)
(18770)
经济(18621)
发展(17961)
期刊
(96471)
经济(96471)
研究(53063)
中国(29240)
(23229)
管理(21243)
科学(19154)
经济研究(17933)
学报(17309)
(16809)
(15198)
金融(15198)
财经(15179)
大学(13992)
(13458)
学学(13109)
(13100)
问题(12965)
世界(12673)
国际(12390)
农业(11775)
技术(11471)
业经(10814)
教育(10000)
技术经济(9408)
统计(8428)
经济问题(7947)
(7281)
经济管理(7088)
(6880)
共检索到232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道根  薛安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稳定,总体向好,有望继续保持6%的增速。把握大势,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向下移、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深化的趋势不变。既要坚定信心,又要认识风险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要围绕消费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华庆山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短期经济增速仍存回落压力,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交通银行与国际金融协会(IIF)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于5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为政策制定者、金融界领袖和知名学者打造了一个高端专业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112家机构的近200位人士齐聚申城,共论中国经济。论坛期间,交通银行牛锡明董事长、彭纯行长分别就"深化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交通银行华庆山监事长主持了"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议题讨论环节,并为论坛致闭幕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胡哲一  万存知  
美国遭受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受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趋缓。未来宏观政策应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淮  江林  
走向199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陈淮,江林一、1994年快速增长、出口扩大的良性态势和被延缓、推迟的通胀压力、就业压力都将被1995年继承;影响1995年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速度、改革力度、进出口状况、国际环境、物价、货币供应量、对外开放和“复关”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晓松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大冲击,而且加快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经济治理框架的未来走向。对我国而言,危机带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建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和科研局共同主办、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2011年经济形势座谈会——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于2011年2月11日至13日在河北燕郊召开。社科院党组成员王伟光、武寅、李扬、李秋芳、黄浩涛、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出席会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作为亲身经历过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大多数事件的研究者,我对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深感欣慰。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债券市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债券市场的结构。当前我国的债券品种大多是由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在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基础上,1997年中国经济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态。 199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更加有力地推进各项改革,为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而开始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执行和完成“九五”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们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复杂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994年我国仍将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同时,宏观经济调控也面临着较严重的问题,搞得好,1994年将在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同时取得连续第三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为本世纪内我国经济继续攀登新台阶创造良好条件。搞得不好,以严重通货膨胀为表现形式的各种经济矛盾的恶化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在1994年下半年或1995年再进行一次“调整”、“紧缩”,付出经济发展再次大起大落的代价。时值一年之计的春季,我们在模型模拟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份经济形势分析与经济趋势的预测报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主编/李扬2014年12月/69.00元ISBN 978-7-5097-6828-0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相关研究,涉及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GDP增速从2011年告别两位数(百分比)以来,逐年递减。受到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趋于优化、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的"新常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志刚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蓝图,提出通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建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的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就国内环境而言,新旧动能转变尚待时日,新时代发展新兴生产力需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就国际环境而言,最不确定的因素来自美国,最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的发展强大可能触及其世界霸权主义的核心利益。研究认为,中国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底气;美国的战略焦虑致使其调整对华战略——从战略接触变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一战略变化预示着美国对中国发展的干扰和遏制,不仅不会停止而且还有可能扩展和加深,这一态势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中国经济总量大大超过美国而告一段落。由此判断,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迟早的,能否达成协议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若能最终达成协议,从短期来说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发展会相对平稳,否则在新旧动能还未完成转变之际会加大中国经济的波动,但仍会保持在6%左右;从长期看,若能达成协议,中国经济将会获得一段相对较好的发展时间,用时间换空间,实现新旧动能较快转变,否则中美间的贸易摩擦有更大的可能性扩展到其他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