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7)
- 2023(13137)
- 2022(10912)
- 2021(9818)
- 2020(7994)
- 2019(17847)
- 2018(17459)
- 2017(32592)
- 2016(17526)
- 2015(19435)
- 2014(19286)
- 2013(19229)
- 2012(18153)
- 2011(16787)
- 2010(16973)
- 2009(15686)
- 2008(15285)
- 2007(13850)
- 2006(12677)
- 2005(11776)
- 学科
- 济(97096)
- 经济(97017)
- 业(56138)
- 管理(55464)
- 企(45200)
- 企业(45200)
- 方法(33269)
- 数学(29193)
- 数学方法(29024)
- 地方(25386)
- 中国(25347)
- 农(22074)
- 财(21447)
- 业经(19871)
- 学(17776)
- 技术(17738)
- 农业(16043)
- 地方经济(15797)
- 制(15140)
- 贸(14812)
- 贸易(14799)
- 务(14461)
- 财务(14436)
- 财务管理(14410)
- 易(14259)
- 企业财务(13908)
- 环境(13835)
- 融(13418)
- 金融(13418)
- 银(13032)
- 机构
- 学院(263880)
- 大学(262681)
- 济(120077)
- 经济(117953)
- 管理(98921)
- 研究(98336)
- 理学(84594)
- 理学院(83622)
- 管理学(82317)
- 管理学院(81842)
- 中国(74476)
- 科学(59903)
- 京(56354)
- 财(52221)
- 所(51275)
- 农(48446)
- 研究所(46287)
- 中心(43325)
- 财经(41276)
- 江(40134)
- 业大(40127)
- 农业(37881)
- 经(37444)
- 经济学(37389)
- 北京(36223)
- 院(35015)
- 范(33607)
- 经济学院(33478)
- 师范(33149)
- 州(31729)
- 基金
- 项目(171501)
- 科学(135031)
- 基金(124555)
- 研究(121056)
- 家(110766)
- 国家(109839)
- 科学基金(93080)
- 社会(79941)
- 社会科(76067)
- 社会科学(76052)
- 省(67191)
- 基金项目(65854)
- 自然(59809)
- 自然科(58419)
- 自然科学(58404)
- 自然科学基金(57355)
- 划(56704)
- 教育(54044)
- 资助(50532)
- 编号(45954)
- 发(42672)
- 重点(39284)
- 部(37611)
- 成果(36471)
- 创(36312)
- 创新(34163)
- 发展(33806)
- 国家社会(33802)
- 展(33294)
- 课题(32683)
- 期刊
- 济(140872)
- 经济(140872)
- 研究(82161)
- 中国(56345)
- 农(43936)
- 学报(43779)
- 科学(40935)
- 财(40658)
- 管理(39035)
- 大学(32729)
- 学学(31242)
- 农业(30014)
- 融(26184)
- 金融(26184)
- 技术(24224)
- 经济研究(24166)
- 教育(24041)
- 业经(22010)
- 财经(21541)
- 经(18605)
- 问题(17946)
- 业(16475)
- 技术经济(16041)
- 贸(14181)
- 科技(13747)
- 世界(13662)
- 国际(13223)
- 商业(13029)
- 统计(12977)
- 策(12151)
共检索到41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郁鸿元
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也包含科学管理技术。为了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经济效益,使人们合理地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政策,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定量估计。也就是说要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或部门的经济发展究竟有多大贡献,这样就能够来衡量企业或部门的生产技术发展的平衡性、经济性和策略性。笔者应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原理,并参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洛通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科学技术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价格等的相互影响,探讨新技术革命的经济规律,特别给予定量分析,成了当代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国外,甚至有的经济学开拓了以研究技术进步的经济领域,称之为“技术进步经济学”。技术进步的经济学研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技术进步的宏观影响,分析工具主要采用总量生产函数计算,我国经济学界的定量分析大致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研究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起荃 赵曦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级差进一步扩大了。90年代,必须重新认识西部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地区倾斜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重点产业倾斜”的西部开发战略,通过广泛的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西部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的发展,从而迅速推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以逐步协调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鸿博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鑫鑫
现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我国经济也因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综合信息技术带给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从助力人们沟通效率的提高逐步渗透至生产制造等领域,给经济体系运行带来了根本性影响,且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出发,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必要性及具体影响和应用等,最后指出了保障信息技术进步并助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经济发展 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产业革命以来 ,许许多多新技术都是通过物化的技术装备对生产发挥促进作用的。其中 ,技术装备的生产部门——装备工业对技术进步的物化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印证装备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装备工业 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雪松 王志勇
通过理论推演和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我国经济发展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35%,技术进步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41%。基于此,我国应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式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总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惠珍
一、科技进步与建筑企业进步方向科技进步包括范围较广,从工艺过程的变革、生产工具的改进,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不断发展。它体现于新技术的研究、发明、开发、应用、扩散和革新等各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进步就是在研究、开发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生产诸要素的过程,以提高再生产的社会效果。因为科学进步进步不仅能更新生产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积累物质财富,而且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和全面发展个性,完善个人与社会、自然和劳动集体组织之间的相互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学檬、徐东升著《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已由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全书23万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论",着重讨论农业、水利的技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制造工艺的成就和生产力的改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传播对经济区扩展的影响,基于国情的技术发展道路对塑造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影响之评估,唐宋劝农制度及其社会经济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靖宸 王丹丹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德国极端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它们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更新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使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市场化,并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利用原有设备相结合。
关键词:
德国 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冠华
2000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估计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一、现阶段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岛内外一系列经济因素的急剧变化,促使台湾传统的经济发展型态以及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台湾当局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大幅度经济调整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尧 孙维
[目的]精准把握我国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特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熵值法测算了乡村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以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1)2000-2020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技术进步呈现偏向劳动力要素特征但偏向的程度在逐渐减弱;(2)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本地效应为先偏向劳动力要素后偏向资本要素,邻地效应截然相反。(3)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要素的重要路径。[结论]发挥好政策的保障和调节作用,提升要素对技术进步的适配水平,重视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劳动收入分配恶化,从而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文健 李琦
本文基于投资专有技术进步的增长核算框架,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估计中国设备投资专有技术进步(ISTP)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未经完全质量调整的统计数据,1980~2005年中国设备ISTP速度平均达到3%,根据美国各类设备ISTP间接估计,1985~2005年中国设备ISTP平均速度达到了4%。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投资专有技术进步 质量调整 相对价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