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8)
2023(14914)
2022(12763)
2021(12168)
2020(10154)
2019(23353)
2018(23194)
2017(44011)
2016(23856)
2015(27122)
2014(27085)
2013(26870)
2012(24798)
2011(22486)
2010(22305)
2009(20724)
2008(20237)
2007(17728)
2006(15716)
2005(14257)
作者
(68851)
(57341)
(56841)
(54168)
(36617)
(27276)
(25805)
(22559)
(21733)
(20434)
(19506)
(19418)
(18276)
(18236)
(17722)
(17565)
(17151)
(16830)
(16341)
(16258)
(14319)
(14153)
(13665)
(12945)
(12711)
(12680)
(12664)
(12605)
(11496)
(11253)
学科
(96693)
经济(96510)
管理(74896)
(69134)
(58067)
企业(58067)
方法(43351)
数学(37419)
数学方法(37049)
中国(28672)
(26061)
(25559)
(21959)
业经(21659)
(20191)
技术(19331)
(19114)
贸易(19102)
(18672)
地方(16692)
农业(16663)
(15732)
(15721)
银行(15689)
环境(15665)
(15653)
理论(15582)
财务(15559)
财务管理(15523)
(15224)
机构
大学(348331)
学院(342693)
(142968)
经济(140030)
管理(136757)
研究(118952)
理学(118392)
理学院(117037)
管理学(115221)
管理学院(114583)
中国(89403)
(75261)
科学(71375)
(66117)
(59109)
研究所(53726)
中心(52678)
财经(52531)
(52132)
业大(49254)
(48712)
北京(48285)
(47926)
(45183)
师范(44804)
经济学(43518)
(42849)
农业(40688)
财经大学(39170)
经济学院(39146)
基金
项目(233266)
科学(184793)
研究(172956)
基金(171365)
(148954)
国家(147763)
科学基金(127027)
社会(110732)
社会科(104935)
社会科学(104909)
基金项目(90615)
(87810)
自然(81106)
自然科(79215)
自然科学(79198)
教育(79094)
自然科学基金(77805)
(74775)
资助(70281)
编号(69367)
成果(57349)
(53119)
重点(52099)
(49031)
(48865)
课题(47868)
国家社会(46247)
教育部(46003)
(45860)
创新(45664)
期刊
(156440)
经济(156440)
研究(106094)
中国(69781)
学报(52676)
管理(51622)
科学(50289)
(50113)
(47902)
大学(40638)
教育(39699)
学学(37948)
农业(33570)
技术(30936)
(29048)
金融(29048)
财经(26227)
经济研究(25153)
业经(23265)
(22429)
问题(20250)
图书(17899)
技术经济(17756)
(17749)
科技(17626)
(16952)
理论(16843)
世界(15819)
现代(15390)
(15202)
共检索到510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振亚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施了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和计划,提振实体经济,增强国家竞争优势;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加快实施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以要素成本优势抢占制造业中低端市场。为了应对国内外制造业竞争新态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不仅要求中国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以科学与技术为保障,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小国  张婷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原本是一种共生关系,而当前金融却存在"脱实向虚"趋势,为此要针对制造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发展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纠偏金融"脱实向虚",推动金融助力"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方海洲  刘厚莲  
本文从城市层面分析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存在的顶层设计、规划落地等问题,提出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制定系列支撑文件、重视标准和规则制定、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重视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方海洲  刘厚莲  
本文从城市层面分析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存在的顶层设计、规划落地等问题,提出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制定系列支撑文件、重视标准和规则制定、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重视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经济参考报》记者2016年6月20日获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围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确定了煤炭绿色智能采掘洗选装备、油气储运和输送装备等15个领域的发展任务,并明确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关键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而技术教育是提高工人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我国职教及社会各界对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从"中国制造2025"的视角探寻提高技术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从而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思睿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为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制定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增强制造实力、创新产品设计,需要科学合理、运转良好的管理架构形成支持,包括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日益凸现的管理会计体系。2015年11月,"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斐然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为积极对接产业升级环境下企业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11月3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余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敬石开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渊源  吴勇毅  
在德国工业4.0迅速窜热的同时,中国也坐不住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呼之欲出。"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2014年6月份在福建泉州召开的一次当地企业战略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周济称,中国工程院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正在制定的一个发展纲要,预计2015年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这是一个需要动员全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红  王晟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玲  侯炜征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重视树立精致的质量意识、卓越的品牌素养、绿色的环保意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全程的系统思维。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先进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其中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出具备合格职业素养的制造业人才,有利于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有利于专业建设,这是关乎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更新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素养、建设教学团队,增强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多管齐下、实施课程活动等途径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