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8)
- 2023(5972)
- 2022(4263)
- 2021(3634)
- 2020(2950)
- 2019(6133)
- 2018(6245)
- 2017(11617)
- 2016(6274)
- 2015(7165)
- 2014(7327)
- 2013(6959)
- 2012(6212)
- 2011(5532)
- 2010(5688)
- 2009(5344)
- 2008(5098)
- 2007(4797)
- 2006(4370)
- 2005(4299)
- 学科
- 济(29367)
- 经济(29343)
- 业(21677)
- 管理(19590)
- 企(17041)
- 企业(17041)
- 技术(11916)
- 中国(10835)
- 农(9504)
- 方法(8744)
- 业经(8305)
- 数学(6882)
- 数学方法(6832)
- 农业(6764)
- 技术管理(6458)
- 地方(6051)
- 发(5945)
- 学(5581)
- 贸(5537)
- 贸易(5535)
- 产业(5414)
- 易(5402)
- 发展(5178)
- 展(5169)
- 制(5023)
- 信息(4710)
- 融(4674)
- 金融(4674)
- 理论(4630)
- 财(4558)
- 机构
- 学院(92568)
- 大学(92392)
- 济(41235)
- 经济(40459)
- 研究(37026)
- 管理(33994)
- 理学(28555)
- 理学院(28229)
- 管理学(27754)
- 管理学院(27571)
- 中国(26988)
- 科学(22165)
- 京(20787)
- 所(19113)
- 研究所(17346)
- 农(16381)
- 中心(16308)
- 财(15961)
- 江(14987)
- 业大(13572)
- 院(13477)
- 北京(13303)
- 范(13166)
- 师范(13042)
- 农业(12719)
- 经济学(12652)
- 财经(12618)
- 技术(11938)
- 州(11610)
- 经(11489)
- 基金
- 项目(61331)
- 科学(48978)
- 研究(46568)
- 基金(43833)
- 家(38805)
- 国家(38516)
- 科学基金(32637)
- 社会(30233)
- 社会科(28758)
- 社会科学(28751)
- 省(24012)
- 基金项目(22572)
- 教育(20651)
- 划(19944)
- 自然(19305)
- 自然科(18904)
- 自然科学(18902)
- 编号(18865)
- 自然科学基金(18577)
- 资助(16459)
- 成果(15442)
- 发(14626)
- 重点(14478)
- 创(13676)
- 国家社会(13381)
- 部(13267)
- 课题(13212)
- 创新(12941)
- 发展(11902)
- 展(11735)
共检索到150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俊如,孔德涌,金吾伦,刘钢
本文提出了科技全球化的六大态势:从“位空间”到“流空间”、信息知识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物质增长速度、智力资源的全球开发得到高度重视、从“零和博奕”向“非零和博奕”、从机械模式到社会模式、从实体到虚拟。深刻理解上述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六大态势对于制定我国相应对策十分重要。
关键词:
全球化 位空间 流空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瑞克·科维克 周一
国家科学系统已融入全球科学系统,各国尽其所能利用全球知识以满足国家经济需求,然而只有科学家才能获取和利用丰富的全球知识。因此,国家的研究能力依赖于个体科学家的研究能力,他们进行国际合作和利用全球网络科学的能力是关键。全球科学之不断发展、自下而上、自治、自我监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质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其动态的最好方法为探讨是什么推动了学术科学家的工作。笔者对全球科学作为一个主要由私人管理和规范性自我调节的机构与全球科学作为全球集体公共产品的贡献者之间的对比特别感兴趣,科学由国家驱动而非好奇心驱动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证方面,本文使用2000—2020年的发表、合作和引文数据来描述科学的全球化。科学的全球化意味着两种不同系统类型中的两种不同过程:科学增长在西方世界几乎完全归因于国际合著的发表,在发展中国家则是由国际合著和国内发表推动的。全球科学网络为新来者(国家、院校和研究团队)带来难以置信的机会。全球系统嵌入科学家自己制定的规则中,并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进行维护,民族国家在其科学政策中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全球层面需要考虑。科学全球化为嵌入国家科学结构和参与全球网络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代理权、自主权、合作性和自我监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态势表现为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新态势下,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公共产品的功效受到普遍性怀疑,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正在取代过去各种区域或跨区域层次的自贸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也必然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而进行新的变革。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如果从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行为问题入手,首先解决全球公共产品的公正性、全球经济治理的持续收益性、行为主体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制度的协调性问题,其他具体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尽管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困难重重,但从理想主义的观点看,全球经济治理走向善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江耀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英隆
本文分析了信息产业全球化的涵义、趋势与特征 ,认为中国加入 WTO,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必纳入全球一体化体系中,信息产业的区域特色与竞争力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影响竞争力因素分析,拟出区域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矩阵关系。目的在于突出区域信息产业竞争力的人文综合性与产业核心能力相统一的思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郁云琦
当前大学生在政治认知、政治立场、政治参与、政治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他们虽然政治价值判断正确,政治方向明确,政治责任感较强,但存在国家观、民族观淡化,政治敏锐性缺失,政治信仰危机等问题。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化的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不断分析经济全球化态势下赋予政治观的崭新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政治观。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本文从科学园区的规律决定性和模式多样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科学园区发展的基本态势。依据态势分析明辨了我国科学园区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和发展的战略阶段性,提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优化园区功能以促进园区的发展,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学东 韩旭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但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更应该积极充当"稳定之锚",以"知识型权威"定位帮助各方建构新的认知,从而引领《巴黎协定》的广大参与方、缔约方共同推动协定的实施,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供金砖力量。基于气候治理体系各方的认知变化、共有信念建立等动态博弈进程,利用泊松随机过程刻画治理失灵的情形,构建缔约方权威选择模型。认为在新形势下,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化的支撑群体需要通过转换自身的经验和新的观念,扮演"知识型权威"角色,积极发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为平衡的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逆全球化 气候治理 知识型权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学东 韩旭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但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更应该积极充当"稳定之锚",以"知识型权威"定位帮助各方建构新的认知,从而引领《巴黎协定》的广大参与方、缔约方共同推动协定的实施,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供金砖力量。基于气候治理体系各方的认知变化、共有信念建立等动态博弈进程,利用泊松随机过程刻画治理失灵的情形,构建缔约方权威选择模型。认为在新形势下,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化的支撑群体需要通过转换自身的经验和新的观念,扮演"知识型权威"角色,积极发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为平衡的方向演化。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逆全球化 气候治理 知识型权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裴长洪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与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跨国垄断资本不仅有经济金融实力继续推进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而且经济全球化趋势演进的内生机制、运行条件和路径等仍将在调整和变化中继续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毫无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都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和新态势。对这些新情况的分析表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将遇到新挑战,但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经济全球化 新特点 新态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维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斌
浅谈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张志斌在现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科技是生产力,但不是直接生产力,它需要经过转化,进入生产,才能变为直接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欲使经济起飞,必须重视科技向产业的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迎秋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而真正使科学技术变成实际生产力的却是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水平。如果有科学技术,但这些科学技术还停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眭珺钦 常显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现代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在军事安全基础上,包括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等的综合安全。空间以其在各个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既是军事上的"制高点",又是国家安全的"高边疆"。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日趋明显,空间战成为新的作战样式,空间力量成为维护空间安全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空间安全 空间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志伟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了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必要从基本理论上对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问题予以探讨。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其发现,而技术则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从经济角度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曾说:“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又说:“科学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器官的延长和人类能力的加强”。这里,马克思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在现代,科技的作用更为广泛:(1)科学技术扩大了作为劳动对象的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如深层石油与矿藏、深海资源、资源再生等;(2)它开阔了以往无法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