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4)
2023(8248)
2022(7168)
2021(6651)
2020(5890)
2019(13785)
2018(13491)
2017(26053)
2016(14148)
2015(15816)
2014(15915)
2013(16076)
2012(15236)
2011(13877)
2010(14288)
2009(13208)
2008(13398)
2007(12318)
2006(10567)
2005(9597)
作者
(42837)
(36046)
(35829)
(34512)
(22952)
(17450)
(16513)
(14060)
(13450)
(12918)
(12226)
(12003)
(11591)
(11453)
(11319)
(11306)
(11265)
(10579)
(10554)
(10317)
(9030)
(8992)
(8857)
(8223)
(8218)
(8116)
(8081)
(7962)
(7410)
(7223)
学科
(60536)
经济(60475)
管理(36368)
(36233)
方法(29366)
(28873)
企业(28873)
数学(25933)
数学方法(25650)
(15673)
中国(15640)
(15563)
(15521)
地方(11295)
(11200)
贸易(11197)
(11169)
(10854)
业经(10785)
农业(10114)
(9682)
财务(9656)
财务管理(9628)
理论(9514)
(9489)
(9177)
企业财务(9161)
银行(9144)
(8935)
金融(8929)
机构
大学(210468)
学院(206420)
(84203)
经济(82378)
管理(74621)
研究(73280)
理学(64171)
理学院(63340)
管理学(62044)
管理学院(61642)
中国(54478)
科学(47385)
(44860)
(40256)
(39488)
(38839)
研究所(35427)
中心(33390)
业大(33150)
农业(32032)
(31795)
财经(31339)
(28416)
(28367)
北京(28285)
师范(28045)
经济学(26821)
(25657)
(24998)
经济学院(24231)
基金
项目(135485)
科学(105316)
基金(97999)
研究(96003)
(86708)
国家(86023)
科学基金(71852)
社会(59974)
社会科(56626)
社会科学(56603)
(52389)
基金项目(51537)
自然(47130)
自然科(46039)
自然科学(46020)
自然科学基金(45214)
教育(45141)
(44850)
资助(40645)
编号(38608)
成果(32889)
重点(31294)
(30531)
(28755)
(27591)
课题(26966)
科研(26721)
(26134)
创新(25854)
教育部(25754)
期刊
(91008)
经济(91008)
研究(60662)
中国(41868)
学报(38637)
(35879)
科学(33359)
(32240)
大学(28407)
学学(26508)
管理(26068)
教育(24285)
农业(23716)
(17980)
金融(17980)
技术(17239)
财经(16186)
经济研究(15388)
(13942)
业经(13650)
(13495)
问题(12301)
(11613)
(10698)
技术经济(10494)
图书(10344)
统计(10275)
理论(9801)
科技(9482)
业大(9270)
共检索到309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胜清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理性耦合。不存在单纯作为社会分析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敖永春  张振卿  
在网络环境下巩固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监管,维护高校网络环境安全,推动高校网络阵地监管制度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指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控的举措。针对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维维  
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筑牢政治基石。抓好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必须牢牢掌握话语权。高校既是学术重镇,更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牢牢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惟义  
本文通过比较,提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在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这首先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的见解,同时,本文把哈贝马斯的观点视为一种对于先发的现代化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从中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社会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发展观的推进是一种必然的发展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气壮",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即它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辩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以及对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文化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须"理直",既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范畴,又构建赋予时代内涵和学理底蕴的话语体系。"理直"回答的是必要性问题,"气壮"涉及的是可能性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汶轩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我们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刻把握,阐述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的需要,也是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应有之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汶轩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我们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刻把握,阐述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的需要,也是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应有之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爽  江楠  
马克思主义引领我国顺利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价值基础,是思想稳定、社会稳定的前提,唯有牢固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在愈发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保持正确前进方向。由田克勤、李彩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一书融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纳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体系整体论述,将其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验证的思想内核与精神指导铺陈展示,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指引。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方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熊玲  吴琼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同燕  
既有研究局限于生物、心理和逻辑计算视野,来理解决策理性有限性,忽视由意识形态决定的有限理性的社会属性。其实,意识形态是有限理性在社会历史层面的表现形式,对决策科学性有诸多阻障。故须在多重视野统一中深化关于决策理性观的认识,建构决策科学性有效提高更有现实性的理性观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周伟婷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了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批判施蒂纳,施蒂纳的"我(唯一者)"使马克思进一步明确了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体";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乃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划清界限提供了理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蒂纳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本解读分析马克思对施蒂纳"我(唯一者)"的批判,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宇晖  李贺军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它在社会科学上的地位以及它的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释经济现实,并且对经济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的预测。评价和检验经济学说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即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科学观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