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2)
2023(11283)
2022(9662)
2021(8883)
2020(7067)
2019(15882)
2018(15418)
2017(28596)
2016(15595)
2015(17318)
2014(17403)
2013(16984)
2012(16515)
2011(15046)
2010(15593)
2009(14207)
2008(14353)
2007(13331)
2006(12029)
2005(11247)
作者
(47021)
(39251)
(38890)
(36944)
(25218)
(19125)
(17789)
(15131)
(15015)
(14271)
(13516)
(13314)
(12818)
(12605)
(12456)
(11840)
(11604)
(11599)
(11419)
(11237)
(10083)
(9744)
(9506)
(9103)
(8935)
(8882)
(8881)
(8709)
(8050)
(7947)
学科
(68252)
经济(68068)
(42530)
管理(41181)
(34662)
企业(34662)
中国(23908)
方法(23038)
(20363)
地方(19687)
业经(17953)
数学(17167)
数学方法(16856)
(15785)
(14763)
理论(13759)
农业(13602)
(13381)
(12770)
银行(12747)
(12691)
金融(12690)
(12470)
(12356)
技术(11589)
(11364)
(11256)
贸易(11242)
地方经济(10893)
(10815)
机构
大学(226698)
学院(226308)
(89283)
经济(87180)
研究(85632)
管理(80338)
理学(67502)
理学院(66550)
管理学(65175)
管理学院(64749)
中国(64351)
科学(53521)
(50398)
(45013)
(43419)
(40947)
研究所(40449)
中心(38501)
(36292)
(34505)
师范(34132)
财经(33342)
北京(32689)
业大(32414)
农业(31673)
(30383)
(30188)
(29582)
师范大学(27402)
(27225)
基金
项目(143417)
科学(112855)
研究(106080)
基金(101947)
(90426)
国家(89199)
科学基金(74845)
社会(68153)
社会科(63401)
社会科学(63382)
(56664)
基金项目(52911)
教育(48824)
(48076)
自然(46867)
自然科(45813)
自然科学(45800)
自然科学基金(44980)
编号(42703)
资助(41546)
成果(36923)
(35728)
重点(32821)
(31391)
课题(31205)
(29760)
发展(28467)
(28276)
(27990)
创新(27699)
期刊
(112394)
经济(112394)
研究(74364)
中国(56586)
(40001)
学报(39336)
科学(36063)
教育(34646)
管理(33660)
(33627)
大学(29891)
学学(27690)
农业(27258)
(24076)
金融(24076)
技术(19663)
业经(18591)
经济研究(17392)
财经(17360)
(15103)
(14594)
问题(14030)
图书(12981)
(12049)
科技(12044)
世界(11080)
(11073)
(10934)
论坛(10934)
技术经济(10743)
共检索到369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彤  赵冉  
发达的经济和强有力的国防都离不开源源不绝的高素质人才和科学创新,而政府应当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一个院校、工业、政府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式,使科学成为驱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传播,近年来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科学家与公众沟通指南》(Am I Making Myself Clear? A Scientist's Guide to Talking to the Public)出版于2008年,作者为科妮莉亚·迪安(Cornelia Dean)。该书从科学传播的现状、科学知识的传播渠道、科学与公众的关系、社会大众与科学家之间的信息差、科学家如何发挥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方面深入探讨,聚焦于科学家在科学传播的主体地位,着力于新媒体语境下的科学传播研究范式,同时也是本篇述评的主要出发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小宁  
科学家与政治家的沟通李小宁在今天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里,人们特别强调的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沟通,以求能够把科技成果迅速的转化到生产领域中去。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提出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科学家与政治家的沟通。在传统上我国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之间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金凤  
该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中存在的三种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对各运行机制的比较,探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及管理方面的作用,并提出这三种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可能会互相转变,需要在科研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调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聪  
今天,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对科学家作用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系统地阐述科学家作用的论著尚不多见,如何全面地认识科学家的作用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而直接影响到科学家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区景松  
不仅要发展适合我国人民的疾病防治方法,也要发展适合世界各族人民的新医疗方法。有了科研的思维,可以帮助临床水平更快地提高,甚至产生一个飞跃。正确评价医师科学家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培养制度,给予合理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指的是一边从事临床工作,一边从事科学研究的医生,即既能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又能利用科研结果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叶锦涛  何光喜  
公众对科学家的系统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在风险情境下发挥着提高风险治理效率、稳定社会心态等特殊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湖北省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讨论了在突发风险事件中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化。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公众对科学家给予了高度信任,个人的科学素养、媒介使用、信息获得、社会网络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科学素养较高者、希望媒体传播正能量者更信任科学家,而频繁使用互联网媒体者、获知科学家负面信息者、网络中有科学家成员者和相信谣言者则对科学家更加不信任。这些结论呼应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说明在"常态社会"情境中起作用的影响因素在风险事件情境下也对科学家信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水平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越大的人对科学家信任水平也越高。疫情冲击还对公众对科学家信任形成机制起到调节作用,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社会群体在科学家信任问题上的分歧,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就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章梅芳  张馨予  
1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化与延伸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默顿认为,科学富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价值和规范的综合”[1]。换言之,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载体,以规范的形式内化为科学家的品德或良心。默顿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这四条规范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的对科学精神气质的概括。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宏  周萍入  冯良宣  董园园  张董敏  
采用东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公众和科学家对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的认知现状,并利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风险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知的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均高于科学家所认知的风险;导致公众与科学家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之一是公众缺乏GMF相关知识;在知识、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公众易于受到外在信息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信息来源于传统媒介、GMF争论了解越多的公众,其认知的GMF风险越大;而专家、政府、企业的可信度以及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能够有效降低公众的认知风险;科学家因相关知识储备较多,受信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小。此外,个体特征因素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健铨  何光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化、人格化,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对于科技界的期盼~([1])。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多年来,一国科学家发表的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总数被看成是评价该国科学实力的指标,论文数越多,实力就越强。当人们认识到只考察论文数量显得过于简单粗略后,就希望用更好的指标来反映科研质量,"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就成为新的质量评价指标。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美国人次继续位居第一,占全部人次的比例为44%,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内地人次(占比10. 2%)首次超越英国(占比8. 3%),位居第二。按照定义,在科睿唯安分析依据的科学论文数据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中,某位科学家论文被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华英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坦  黄金霞  张建勇  黄永文  
[目的/意义]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丹丹   王小理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较辨析,提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十个延展子议题,为拓展战略科学家深层次学术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政策转化等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