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2)
2023(4380)
2022(3737)
2021(3450)
2020(2777)
2019(6378)
2018(6210)
2017(10946)
2016(5987)
2015(6932)
2014(7134)
2013(6509)
2012(5984)
2011(5401)
2010(5760)
2009(5257)
2008(5328)
2007(4995)
2006(4371)
2005(4118)
作者
(16797)
(13698)
(13547)
(12895)
(8819)
(6578)
(6317)
(5223)
(5182)
(5182)
(4727)
(4605)
(4564)
(4305)
(4286)
(4218)
(4028)
(3986)
(3905)
(3835)
(3465)
(3390)
(3325)
(3240)
(3214)
(3074)
(2995)
(2978)
(2764)
(2702)
学科
(18587)
经济(18547)
管理(17826)
(17462)
(15236)
企业(15236)
中国(7091)
(6853)
(6514)
理论(6272)
方法(5865)
教育(5569)
业经(5390)
(5172)
(4749)
财务(4739)
财务管理(4717)
(4710)
(4486)
企业财务(4412)
农业(4264)
教学(4143)
(4049)
贸易(4044)
(3948)
数学(3906)
数学方法(3813)
(3701)
银行(3696)
(3437)
机构
学院(82719)
大学(81505)
管理(28968)
(28457)
经济(27618)
研究(26346)
理学(23955)
理学院(23612)
管理学(23157)
管理学院(22992)
中国(20443)
(17976)
科学(16201)
(15738)
(14556)
(13242)
师范(13139)
(13109)
中心(12623)
财经(11846)
(11670)
北京(11658)
研究所(11476)
(11343)
技术(10708)
(10564)
师范大学(10375)
业大(10205)
(9490)
职业(9420)
基金
项目(48888)
研究(40312)
科学(37777)
基金(32934)
(28949)
国家(28152)
社会(23872)
科学基金(23422)
社会科(22302)
社会科学(22294)
(19774)
教育(19687)
编号(18642)
基金项目(16887)
成果(16463)
(16274)
自然(13737)
自然科(13343)
自然科学(13339)
自然科学基金(13108)
资助(12990)
课题(12988)
项目编号(11489)
(11371)
重点(11144)
(10860)
(10458)
(10445)
(10410)
大学(9859)
期刊
(38172)
经济(38172)
研究(27122)
中国(22299)
教育(18127)
(14836)
管理(11962)
学报(11869)
科学(11019)
(10720)
大学(9265)
技术(8238)
学学(8155)
图书(7263)
农业(7121)
业经(7027)
(6946)
金融(6946)
财经(5838)
经济研究(5516)
书馆(5414)
图书馆(5414)
财会(5359)
职业(5266)
(5133)
论坛(5133)
(5081)
(4737)
问题(4516)
会计(4458)
共检索到137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书昆  
1 “科学家拥有的科学”与“大众共享的科学”科学家精神毫无疑问要建立在科学家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约之上,概要而言,它包括“心”与“行”两个方面。“心”的内涵是求真、求善以及求美的信念,特别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初心;“行”的内涵是坚守信念、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和个人操守,特别是面对权与利纠缠时“求真向善”的操守。并非凡是科学家都有良好的科学家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理念环境和机制设计的不同,科学家精神的议程构建与传播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演化走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邵斌  
“青年科学家论坛”探讨信息高速公路(摘自《中国科协报》1995年9月17日)邵斌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二次活动,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与会者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题就“信息高速公路’他提法、我国是否要上“信息高速公路”、关于Interne...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萱  张旸  
1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实质及其对科学文化的作用1.1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传播科学家精神实质上是科技界文化的核心价值凝练,对于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可以看作狭义“科学文化”~([1])的社会化表达和接受过程。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2]),中国科学家精神必然会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形成知识界和科技界独有的气质和传统特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科学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科学家精神在与社会公众价值体系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被传承、吸收、加工和升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正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家群体与公众之间的边界设置与科学权威关系自20世纪末便成为科学社会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知乎为研究田野,对知乎平台上的转基因话题的科学传播现象进行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以关注在新媒体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家群体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其边界设置行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在有关于转基因的线上科学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话语边界设置手段,区隔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身份边界,并借此进一步维护了自身在转基因科学传播与科学讨论过程中的话语权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正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家群体与公众之间的边界设置与科学权威关系自20世纪末便成为科学社会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知乎为研究田野,对知乎平台上的转基因话题的科学传播现象进行了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以关注在新媒体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家群体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其边界设置行为的具体情况。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在有关于转基因的线上科学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话语边界设置手段,区隔了自身与公众之间的身份边界,并借此进一步维护了自身在转基因科学传播与科学讨论过程中的话语权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示波  仲伟俊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宏  周萍入  冯良宣  董园园  张董敏  
采用东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公众和科学家对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的认知现状,并利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风险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知的GMF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均高于科学家所认知的风险;导致公众与科学家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之一是公众缺乏GMF相关知识;在知识、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公众易于受到外在信息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信息来源于传统媒介、GMF争论了解越多的公众,其认知的GMF风险越大;而专家、政府、企业的可信度以及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能够有效降低公众的认知风险;科学家因相关知识储备较多,受信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小。此外,个体特征因素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健铨  何光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化、人格化,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对于科技界的期盼~([1])。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聪  
今天,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历史上,科学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对科学家作用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系统地阐述科学家作用的论著尚不多见,如何全面地认识科学家的作用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而直接影响到科学家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原子茜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参与讲好中国故事责无旁贷,这对推动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思想的阐释落实、助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完善、促进中国发展变化宣介和全球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推动国际传播工作虽具有丰富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但也存在知识生产力有待加强、自主传播体系有待完善、国际话语环境有待改善等短板。为此,高等教育须提升其知识原创力与供给力,提供智识支持性服务;倾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供人才供给性服务;积极延展传播空间,提供技术保障性服务,切实推动高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工作质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多年来,一国科学家发表的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总数被看成是评价该国科学实力的指标,论文数越多,实力就越强。当人们认识到只考察论文数量显得过于简单粗略后,就希望用更好的指标来反映科研质量,"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就成为新的质量评价指标。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美国人次继续位居第一,占全部人次的比例为44%,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内地人次(占比10. 2%)首次超越英国(占比8. 3%),位居第二。按照定义,在科睿唯安分析依据的科学论文数据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中,某位科学家论文被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坦  黄金霞  张建勇  黄永文  
[目的/意义]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华英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