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1)
- 2023(10909)
- 2022(9119)
- 2021(8569)
- 2020(6957)
- 2019(16233)
- 2018(15852)
- 2017(29982)
- 2016(16037)
- 2015(18067)
- 2014(18091)
- 2013(18253)
- 2012(17602)
- 2011(16180)
- 2010(16341)
- 2009(15540)
- 2008(15306)
- 2007(13378)
- 2006(12297)
- 2005(11639)
- 学科
- 济(89788)
- 经济(89723)
- 管理(46684)
- 业(42430)
- 企(33238)
- 企业(33238)
- 方法(32008)
- 数学(29084)
- 数学方法(28838)
- 中国(25232)
- 财(20299)
- 地方(19797)
- 农(19585)
- 贸(17891)
- 贸易(17878)
- 易(17437)
- 业经(15567)
- 制(15325)
- 学(14448)
- 地方经济(13449)
- 银(13381)
- 银行(13375)
- 融(13128)
- 金融(13128)
- 行(12912)
- 农业(12877)
- 策(12468)
- 环境(11679)
- 务(11418)
- 财务(11399)
- 机构
- 大学(235604)
- 学院(233199)
- 济(120063)
- 经济(118069)
- 研究(90811)
- 管理(87142)
- 中国(74277)
- 理学(73371)
- 理学院(72548)
- 管理学(71579)
- 管理学院(71135)
- 财(55739)
- 京(50349)
- 科学(47501)
- 所(45472)
- 财经(42939)
- 中心(40404)
- 研究所(40381)
- 经济学(39521)
- 经(39219)
- 经济学院(35320)
- 江(34494)
- 北京(33369)
- 院(31845)
- 财经大学(31812)
- 农(31386)
- 范(29664)
- 师范(29491)
- 州(26996)
- 科学院(26916)
- 基金
- 项目(141904)
- 科学(114288)
- 基金(107412)
- 研究(107280)
- 家(92272)
- 国家(91580)
- 科学基金(78647)
- 社会(73199)
- 社会科(69646)
- 社会科学(69636)
- 基金项目(54217)
- 省(49825)
- 教育(48254)
- 自然(47193)
- 自然科(46119)
- 自然科学(46110)
- 资助(45950)
- 自然科学基金(45356)
- 划(43202)
- 编号(41059)
- 成果(35143)
- 部(34269)
- 重点(32209)
- 发(31960)
- 国家社会(31922)
- 中国(30401)
- 教育部(30300)
- 人文(28965)
- 课题(28949)
- 创(28545)
- 期刊
- 济(140229)
- 经济(140229)
- 研究(84391)
- 中国(49825)
- 财(43156)
- 管理(36075)
- 融(30830)
- 金融(30830)
- 科学(29890)
- 农(28788)
- 学报(28418)
- 经济研究(24888)
- 大学(22941)
- 财经(22915)
- 学学(21360)
- 教育(21026)
- 经(19954)
- 技术(19818)
- 农业(19711)
- 贸(18470)
- 问题(17970)
- 业经(17937)
- 国际(17595)
- 世界(16258)
- 技术经济(13418)
- 统计(13092)
- 业(11236)
- 理论(11041)
- 策(11039)
- 经济问题(11007)
共检索到387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2015年货币政策偏于宽松,突出表现为超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偏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创造合理的流动性环境和低利率环境。但是超预期的信贷对经济刺激效果下降;信贷资金流向加剧产业结构矛盾;部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助涨助跌;部分信贷资金参与套利套汇的"财务游戏";频繁的降准降息向外界传递错误信号,加大资本外流压力。展望2016年,在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调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货币政策从"松紧适度"转为强调"灵活适度",灵活运用调整基准利率传递央行货币政策信号,灵活降准以对冲基础货币缺口,灵活运用结构性金融工具补充流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8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一是对外目标由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变成确保汇率的稳定,对内目标由抑止通货膨胀转向谨防通货紧缩;二是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三是货币供应量增幅起伏较大。总的说来,货币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金融运行平稳,但也有贷款投放进度不均衡等问题,其效力受到制约。综合考虑,1999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应以国内目标为主,至少是国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并重;既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适度促进经济增长,更要重视金融风险,谨防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2019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李蕙荃
2018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100bp,配合置换未到期MLF和促进小微贷款投放的操作。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通过定向降准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6月24日,央行宣布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外资银行等定向降准50bp。其中,针对国有行与股份行降准释放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针对其他银行降准释放2000亿元,用于促进小微信贷投放。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凯旋 王家庆
进行稳定的基础货币投放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形式近年来,"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工作目标。从社会融资结构看,中国的实体经济仍然十分依赖信贷融资,201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新增总量的六成以上。根据货币银行学理论,信贷融资带来存款派生,从而带来广义货币的同步增长。在法定准备金框架下,商业银行体系吸收一般性存款,需要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法定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不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一九九三年货币政策回顾戴根有一、一九九三年金融形势特点1993年是我国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在货币政策管理方面特别值得认真总结的一年。这一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秩序、抑制经济过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避免了过去因治理经济过热而导致经济低速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对2018年货币政策的回顾2018年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复苏中出现分化,外部风险和挑战有所加大。从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国内经济运行保持韧性,但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受"几碰头"等因素影响,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面对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6年货币政策调控与改革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从国际上看,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民粹主义高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明显抬头,美元加息预期增强,全球通胀预期有所变化,国际经济金融和流动性形势高度复杂多变。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经济总体保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6年货币政策调控与改革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从国际上看,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民粹主义高涨,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明显抬头,美元加息预期增强,全球通胀预期有所变化,国际经济金融和流动性形势高度复杂多变。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经济总体保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纲
对2017年货币政策工作的回顾回顾2017年的经济金融运行,积极有利的变化增多,同时也有一些风险隐患暴露。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总体好于预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正常化,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并推出缩表计划,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并对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国际经贸环境和跨境资本流动性形势变化较大。从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经济稳中向好,结构持续改善,总供求更加平衡,制造业产能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2021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金融委直接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持续强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逯新红 张永军
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2016年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灵活格调,以营造稳健的融资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前瞻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2015年央行在采用降息降准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外,更多使用了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春新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费兆奇
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效对冲,我国经济快速反弹,并在2021年上半年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逆周期"调控,并着力于"跨周期"调节,从2020年上半年的"松货币、宽信用",到2020年下半年的"紧货币、宽信用",再到2021年上半年的"紧货币、紧信用",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为我国保有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奠定了基础。但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