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9)
- 2023(9878)
- 2022(8670)
- 2021(8580)
- 2020(6964)
- 2019(16537)
- 2018(16705)
- 2017(30723)
- 2016(17730)
- 2015(20169)
- 2014(20486)
- 2013(19538)
- 2012(17822)
- 2011(16048)
- 2010(16118)
- 2009(14187)
- 2008(13465)
- 2007(11595)
- 2006(10134)
- 2005(8816)
- 学科
- 济(59455)
- 经济(59388)
- 管理(45433)
- 业(41472)
- 企(34924)
- 企业(34924)
- 方法(29687)
- 数学(25651)
- 数学方法(25296)
- 教育(22276)
- 中国(21238)
- 学(16225)
- 农(15643)
- 理论(14702)
- 财(14459)
- 业经(13086)
- 地方(12471)
- 技术(11323)
- 和(10723)
- 农业(10432)
- 贸(9991)
- 贸易(9985)
- 教学(9676)
- 易(9676)
- 环境(9643)
- 务(9231)
- 制(9220)
- 财务(9173)
- 财务管理(9158)
- 发(8945)
- 机构
- 大学(241593)
- 学院(235223)
- 管理(93058)
- 济(81930)
- 理学(81463)
- 理学院(80473)
- 经济(79765)
- 管理学(78983)
- 研究(78779)
- 管理学院(78543)
- 京(53207)
- 中国(51119)
- 科学(50500)
- 范(41353)
- 师范(41108)
- 所(38818)
- 财(36470)
- 教育(36000)
- 研究所(35809)
- 业大(34663)
- 中心(34523)
- 北京(34441)
- 师范大学(33858)
- 江(33835)
- 农(33456)
- 财经(29924)
- 技术(28829)
- 院(28687)
- 州(27793)
- 经(27260)
- 基金
- 项目(165124)
- 科学(130870)
- 研究(127783)
- 基金(116225)
- 家(99792)
- 国家(98819)
- 科学基金(84768)
- 社会(76156)
- 社会科(71812)
- 社会科学(71793)
- 省(65760)
- 教育(65479)
- 基金项目(62317)
- 划(57230)
- 编号(55271)
- 自然(54936)
- 自然科(53615)
- 自然科学(53605)
- 自然科学基金(52606)
- 资助(47399)
- 成果(46903)
- 课题(40135)
- 部(37665)
- 重点(37583)
- 发(35485)
- 创(34508)
- 项目编号(34239)
- 教育部(32920)
- 年(32761)
- 规划(32147)
共检索到33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少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兼跨两个领域。所谓科学学包括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政策、文献计量研究等。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这两个领域的联系有减少的趋势。高等教育和科学学具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对象与问题,比如大学的组织、学术的秩序、学术职业或学术评价、知识生产等,双方的对话与合作是无法避免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科学学 学术职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文钦
科学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制度化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两者在研究对象方面存在较多的交集与重合之处,这两个领域均关注研究型大学以及这一组织中的知识生产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大学教师问题时开始意识到科学学的研究者是其潜在的同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学生发展、大学组织与治理等主流研究方向之外,托尼·比彻、伯顿·克拉克等学者倡导一种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借鉴科学学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十年的学术发展史中,高等教育学与科学学这两个学术领域已经通过相互征引、相互吸纳、科研合作、学术互聘等形式开始了比较密切的互动,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催生了学科文化、学术资本主义、知识生产的模式II等原创理论。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超越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思路,更多地关注科学学方面的研究,发展“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这一视角的研究议题包括大学体系中知识的分化与变迁机制、科研训练与学术人才的培养、大学教师的知识生产行为、高校中知识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最近二十年,德国政府和第三方科研资助机构通过设立科研实体、课题委托和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有意识地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和科学学协同发展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两个遵循不同研究范式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不断通约,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两个学科一直在寻求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反映出德国科学研究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根顺 史学正
科学学作为高校课程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机制对高校课程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科学历史演变对高校课程思想、目标、原则、模式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课程 科学学 科技革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宝辉
本文在最近结束的一个学术会议的纪要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提及的互联网网站及参考文献可以帮助感兴趣的同行进一步了解国际上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情况。本文尤其针对中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目标提出了研究和利用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及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 进展 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庭孝 杨思洛
科学学是关注知识计量问题的重要学科领域。科学学主要通过考察知识及其载体的数量特征、发展规律和结构关系来探索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活动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服务。其中科学计量学、科技统计学、科研绩效评价等研究领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知识的计量问题。
关键词:
知识计量 科学学 科学计量学 绩效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当人们说"高等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时,实际上混淆了学科成立的条件和学科成熟的标准这两个问题。高等教育学符合学科成立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学科成熟的标准,因此高等教育学目前还只是一门"应然学科"。应然学科的建设走的是以学科的外在建制来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的道路。作为应然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保持坚定的学科信仰,要更加重视外在建制的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加强对学科的哲学反思。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学 学科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春林 王晓萍
通过对中国科学学领域九种核心期刊的科学计量分析,揭示了2012—2016年科学学研究领域的特点和趋向,分析了新时期科学学研究中的主要研究热点、高产作者及其研究方向、高产机构等。从研究主题来看,近年来科学学领域的研究多围绕"创新"展开,研究方向保持稳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映时代特点的新主题,如"创新驱动""大数据""协同创新"等;从研究主体来看,科学学领域的高产作者多以创新研究为主要方向,且倾向于师生合作,合作者较多;从研究机构来看,理工类和综合性高校发文占优,且经济管理学院与商学院是主要的发文机构。
关键词: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高产学者 科学计量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揭示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方法:借助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分析理论和未来光锥理论原理,分析人类发展和土地利用历史进程,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是一个时间的函数;(2)土地科学研究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但扩张较慢;(3)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是一个敞口向上不断扩张的倒锥筒;(4)土地科学学科的交叉性源于其内生扩张性。研究结论:(1)时空锥模型反映了土地科学学科及其研究域发生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规律,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性;(2)时空锥模型揭示了土地科学...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土地科学 时空锥 学科演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并确定土地科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定义,依据科学学方法,从讨论土地科学学科有无不可替代的核心理论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域入手,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学科属性。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土地权籍核心理论,并与土地租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共同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理论轴,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的独立学科。研究结论:(1)借助逻辑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揭示了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贤金 周建春 严金明 欧名豪 王洪卫 吴克宁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永泽 刘燕莉 邵蓉 陆涛
为了解我国药学专业学位与药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差异情况,对全国68家培养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药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较不明显,本质差异小于表观差异。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进一步理解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精准定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并逐步开展认证工作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药学硕士 专业学位 科学学位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一、成立高教所(室)协作组的原因高教所(室)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多年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将这支重要队伍组织起来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高教学会换届后,我们在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要组织成立全国高教所(室)协作组的意见,得到了大家一致赞成。原因有如下几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