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3)
2023(10474)
2022(9181)
2021(9139)
2020(7440)
2019(17640)
2018(17678)
2017(32293)
2016(18537)
2015(21020)
2014(21362)
2013(20378)
2012(18657)
2011(16857)
2010(16876)
2009(15010)
2008(14302)
2007(12248)
2006(10707)
2005(9391)
作者
(50083)
(41227)
(40983)
(39179)
(26314)
(19724)
(18742)
(16301)
(15860)
(14761)
(14404)
(13650)
(12979)
(12888)
(12822)
(12597)
(12396)
(12303)
(11699)
(11666)
(10311)
(10299)
(9747)
(9399)
(9329)
(9264)
(9154)
(9061)
(8203)
(8150)
学科
(63093)
经济(63022)
管理(48048)
(43912)
(36938)
企业(36938)
方法(30984)
数学(26764)
数学方法(26384)
中国(22577)
教育(22566)
(16953)
(16440)
理论(15193)
(15134)
业经(13742)
地方(13110)
技术(11574)
(11235)
农业(10966)
(10735)
贸易(10729)
(10385)
(9907)
环境(9899)
教学(9858)
(9587)
财务(9528)
财务管理(9511)
(9320)
机构
大学(253172)
学院(246022)
管理(97321)
(87106)
理学(85139)
经济(84846)
理学院(84097)
研究(83577)
管理学(82464)
管理学院(81996)
(55732)
中国(55150)
科学(53000)
(42900)
师范(42645)
(41287)
(38814)
研究所(37970)
教育(36964)
中心(36542)
北京(36152)
业大(35908)
(35389)
师范大学(35151)
(34879)
财经(31687)
(30468)
技术(29644)
(29028)
(28894)
基金
项目(171492)
科学(136069)
研究(132468)
基金(121203)
(104080)
国家(103063)
科学基金(88480)
社会(79378)
社会科(74850)
社会科学(74831)
(67777)
教育(67556)
基金项目(64673)
(59056)
自然(57270)
编号(57008)
自然科(55908)
自然科学(55898)
自然科学基金(54856)
资助(49570)
成果(48508)
课题(41358)
(39121)
重点(38946)
(36667)
(35823)
项目编号(35387)
教育部(34200)
(33735)
规划(33171)
期刊
(91918)
经济(91918)
研究(80831)
教育(60407)
中国(52645)
学报(37569)
科学(34719)
管理(34120)
(30995)
大学(29466)
(27283)
学学(25701)
技术(24990)
农业(22517)
图书(16483)
(15643)
金融(15643)
业经(15030)
财经(14317)
职业(14031)
经济研究(13967)
理论(12600)
科技(12205)
(12041)
实践(11901)
(11901)
(11676)
论坛(11676)
情报(11591)
问题(11426)
共检索到359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文钦  
科学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制度化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两者在研究对象方面存在较多的交集与重合之处,这两个领域均关注研究型大学以及这一组织中的知识生产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大学教师问题时开始意识到科学学的研究者是其潜在的同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学生发展、大学组织与治理等主流研究方向之外,托尼·比彻、伯顿·克拉克等学者倡导一种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借鉴科学学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十年的学术发展史中,高等教育学与科学学这两个学术领域已经通过相互征引、相互吸纳、科研合作、学术互聘等形式开始了比较密切的互动,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催生了学科文化、学术资本主义、知识生产的模式II等原创理论。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超越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思路,更多地关注科学学方面的研究,发展“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这一视角的研究议题包括大学体系中知识的分化与变迁机制、科研训练与学术人才的培养、大学教师的知识生产行为、高校中知识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少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兼跨两个领域。所谓科学学包括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政策、文献计量研究等。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这两个领域的联系有减少的趋势。高等教育和科学学具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对象与问题,比如大学的组织、学术的秩序、学术职业或学术评价、知识生产等,双方的对话与合作是无法避免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施晓光  
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方法,考察和梳理了印度高等教育政策演变及其制度变迁过程;并对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呈现方式、内容的规定性予以概括和总结,文章还根据印度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最新文献中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性建议,阐述了印度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等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闵维方  丁小浩  
文章对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刘子云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历史继承性,对以往形成的"研究"进行"再研究"意义重大,可以让我们明了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进而知道从何处拓展新的研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3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展现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整体走向专门、从经验总结走向理性成熟的历史生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吴沛涓  
对有关文献的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也越来越多。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等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处方式的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主要围绕有关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不够深入;比较重视研究对象的经济特性,而相对忽视其社会特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娜  张倩苇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高等教育已成为移动学习应用的主要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移动学习研究,本研究查询了EBSCO及ElSEviEr数据库中高等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的文献,并采用"滚雪球"方法最后得到83篇相关文献,然后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效性、影响因素、系统设计开发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五方面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表明,移动学习的定义不断变迁,呈现出三种类型的迭代发展,从以技术为中心、强调移动设备的应用,到关注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移动性,再到重视学习产生的原理、强调互动。未来高等教育移动学习研究应该加强对教师和管理者的研究、聚焦移动环境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重视移动学习带来的混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佳  
知识积累是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基于学术史的回顾,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及其“学科化”建构始于西方,近现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知识在西方文本与本土实践中逐渐累积,并伴随高等教育学的创立被赋予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使命与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具有明显的“反学科化”特征,集中表现为积累方式的拿来主义与快餐化、积累内容的工具主义与碎片化,以及积累程度的浅层次化与内含其中的内在惰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根基、本质规定及其深度建构。解困的关键在于树立起高等教育知识积累的“学科立场”,通过还原知识积累的实践本源、深化知识积累的层次与结构以及激发知识积累主体的学科自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最近二十年,德国政府和第三方科研资助机构通过设立科研实体、课题委托和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有意识地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和科学学协同发展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两个遵循不同研究范式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不断通约,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两个学科一直在寻求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反映出德国科学研究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胜才  
建国 5 0年来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成绩巨大 ,但同时也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发展水平低、办学特色不突出、投入不足等问题。面向新世纪 ,民族高等教育应进一步转变观念、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完善立法、加大投入 ,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庄腾腾  
1960年出台的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已经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50年来,该总体规划有效地维护了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类发展的秩序,促使高等学校在类型内追求卓越,促进了加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与问题。面临新的挑战,该总体规划仍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但会不断进行一些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小华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匆匆走过6年,面对前两年的种种不适应性,2004年以来,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基本改变了被动的工作局面,但仍然存在如何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问题。笔者重点论述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期,高校学生工作显现的种种不适应性.并依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经验,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学生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人性化的道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回顾与展望:九十年代香港高等教育邬大光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香港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巨大变化正在引起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重视。在香港本土,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也在引起人们的争议,如何评价九十年代以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及迎接二十一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