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
- 2023(1239)
- 2022(961)
- 2021(828)
- 2020(656)
- 2019(1428)
- 2018(1394)
- 2017(2659)
- 2016(1345)
- 2015(1434)
- 2014(1575)
- 2013(1693)
- 2012(1679)
- 2011(1722)
- 2010(1926)
- 2009(1965)
- 2008(1835)
- 2007(1923)
- 2006(1790)
- 2005(1199)
- 学科
- 农(14882)
- 农业(9929)
- 业(7191)
- 济(7104)
- 经济(7094)
- 业经(3758)
- 村(3699)
- 农村(3695)
- 农业经济(3484)
- 制(3114)
- 收入(3032)
- 分配(2824)
- 土地(2805)
- 人口(2769)
- 发(2707)
- 劳(2611)
- 劳动(2611)
- 发展(2585)
- 展(2584)
- 农业劳动(2579)
- 动力(2562)
- 劳动力(2559)
- 农业人口(2539)
- 中国(2511)
- 方针(2397)
- 策(2201)
- 问题(2196)
- 政策(2187)
- 及其(2175)
- 建设(2144)
- 机构
- 学院(23903)
- 大学(21352)
- 济(10539)
- 经济(10240)
- 农(9930)
- 管理(8865)
- 研究(7712)
- 理学(7589)
- 理学院(7526)
- 管理学(7420)
- 管理学院(7374)
- 农业(6627)
- 中国(6622)
- 业大(4953)
- 中心(4353)
- 农业大学(4271)
- 财(4249)
- 科学(4161)
- 江(4039)
- 京(3882)
- 省(3822)
- 所(3703)
- 范(3460)
- 师范(3450)
- 研究所(3273)
- 发(3235)
- 财经(3219)
- 州(3211)
- 经济管理(3147)
- 经济学(3146)
共检索到37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在2018年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从"新型职业农民"到"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表述变化,体现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
关键词:
“三农”工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睿 何燕 樊晓璐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传统家庭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的转换,乡村振兴的载体是传统自然村庄向新型田园社区的转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传统农耕农民向新型现代农人的转换。随着这种转换,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是乡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人居环境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山西乡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省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环境整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顺圣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支“双强型”村支书队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本文分析了“双强型村支书”的内涵及“双强”的辩证关系,总结了现有的“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在“选拔任用、后续培训、科学管理、业绩考评、纪律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立足新时代和新形势,提出了“抓住核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赓续传统,发扬不怕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因地制宜,全面带动乡村发展”等通过“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双强型”村支书 乡村振兴 优化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莉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过程中,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地区迅猛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我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助力农技推广、促进“工业产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等多个视角,阐述农村电商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当前时期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遇到的重大挑战。基于此,从完善农资产业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化过程、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性良好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启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科技兴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星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可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整体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目前农村生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制约。本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者关系,结合现有问题和障碍,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对策,即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等,以期能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后阶段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天琦 宋俊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财政支农政策更为精准、全面地促进"三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综合改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与乡村振兴战略匹配性不足,多部门财政支农政策的分散化、碎片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不健全,引导第三方资金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财政支农政策效果的实现。未来应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乡村宏观治理力度、完善支农政策与资金整合机制、加快支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加大资本引导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以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高海秀 冯晓龙 王晶晶
农食系统是保障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的重点环节。当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农食系统必须向高效的、营养的、可持续的、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转型,以应对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协调统一,应从发展多赢型或集成式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等路径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食系统 可持续 营养健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国 谭砚文 龙文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胜
本文针对葫芦岛市所辖农村地区提出了乡村振兴还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析包括人财物的严重缺乏以及产业链不健全的困境原因,论述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提出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经济 葫芦岛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冰洋 廉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走在前列,要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开拓进取、创造未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穷伟力,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新的历史性成就。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胥丁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马克思理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农村惠民设施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数字经济与农村惠民设施建设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村惠民跨越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惠民设施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音音
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与历史选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还能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助推农村共同富裕。但在实践进程中存在许多羁绊,只有不断探索更合理高效的应然路径,强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扶持力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重视农村人才的回流才能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助推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道路羁绊 应然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洪福 战颂 陈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人才需求困境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视角以及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背景出发,深入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村生源大学生 乡村振兴 困境 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林松 王小华 周怡彤
通过建立有效的乡村秩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设计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参与模式以及遵循市场基本规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农村经济超越发展,进而承担新时期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使命。重庆市海龙村是集体经济发挥经济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在加强村庄治理上,海龙村紧抓村级党组织建设,打造年轻专业的领导班子,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海龙村抓住了两次产业转型机遇,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率先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丰富公共物品供给,补齐发展短板,落实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实现全村共同富裕。海龙村丰富的实践为我们深入考察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引领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方式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