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8)
- 2023(3205)
- 2022(2764)
- 2021(2679)
- 2020(2179)
- 2019(5175)
- 2018(5183)
- 2017(8863)
- 2016(5387)
- 2015(6267)
- 2014(6688)
- 2013(6314)
- 2012(6110)
- 2011(5614)
- 2010(6024)
- 2009(5434)
- 2008(5667)
- 2007(5280)
- 2006(4807)
- 2005(4446)
- 学科
- 济(17333)
- 经济(17301)
- 管理(14159)
- 业(12095)
- 企(9936)
- 企业(9936)
- 学(6482)
- 中国(6124)
- 方法(5934)
- 农(5820)
- 理论(5652)
- 财(5153)
- 教育(4778)
- 业经(4449)
- 制(4364)
- 数学(4178)
- 数学方法(4043)
- 和(4040)
- 教学(4017)
- 地方(4009)
- 农业(3909)
- 银(3425)
- 银行(3409)
- 务(3291)
- 财务(3280)
- 财务管理(3259)
- 行(3217)
- 贸(3121)
- 贸易(3117)
- 融(3032)
- 机构
- 学院(79260)
- 大学(78891)
- 研究(28069)
- 管理(24860)
- 济(24650)
- 经济(23801)
- 中国(21442)
- 理学(20300)
- 理学院(19928)
- 科学(19801)
- 管理学(19309)
- 管理学院(19167)
- 京(18097)
- 所(15562)
- 江(14960)
- 农(14576)
- 财(13950)
- 研究所(13941)
- 范(13544)
- 师范(13399)
- 中心(12645)
- 州(11938)
- 业大(11582)
- 北京(11550)
- 农业(11358)
- 技术(10827)
- 师范大学(10627)
- 财经(10416)
- 省(10251)
- 院(10002)
- 基金
- 项目(46126)
- 研究(35307)
- 科学(34959)
- 基金(30638)
- 家(27147)
- 国家(26868)
- 科学基金(21744)
- 社会(19160)
- 省(18976)
- 社会科(17865)
- 社会科学(17858)
- 教育(17595)
- 编号(16215)
- 划(16150)
- 基金项目(15984)
- 成果(14888)
- 自然(14193)
- 自然科(13819)
- 自然科学(13812)
- 自然科学基金(13555)
- 资助(12725)
- 课题(12071)
- 重点(11016)
- 年(9981)
- 发(9967)
- 部(9630)
- 性(9381)
- 项目编号(9347)
- 创(9332)
- 大学(8977)
共检索到131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渝平
目前,一场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空前规模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第四产业飞速发展,科学城,研究园区和以第四产业为基础的新产业聚集带大量出现。面对这一迅速的变化,要求地理学工作者尽快发现其内在规模,也就是第四产业的区位和科学城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国民经济的长远计划和城市、区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一、科学城概念的定义近一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介绍科学城的文章,但对科学城一词的使用却含糊不清和混乱。为此,在讨论问题之前应首先将科学城的概念加以严格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东峰
作为智慧经济的“典型体现”和智能化时代科学城的“最新形态”,智慧科学城是在现有科学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形态,是科学城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文章基于智慧科学城运作的基本逻辑及其概念模型,对智慧科学城的内涵、全球案例及其基本启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筑波科学城的智慧化发展经验体现为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化产学研用创新体系、高端服务机器人智能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智慧化运作、资源整合型纳米智能产业、智慧化全链条式创新生态。大德科学城的智慧化发展经验体现为:以智慧化提高全产业链效率、积极发挥智慧技术辐射功能、建立灵活的智慧化调控机制、智慧化资本运作系统、全力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从协调机制、治理能力、培养人才和团队、发展创新型机构等方面着手努力。
关键词:
科学城 智慧科学城 智慧产业 智慧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东峰
作为智慧经济的“典型体现”和智能化时代科学城的“最新形态”,智慧科学城是在现有科学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形态,是科学城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文章基于智慧科学城运作的基本逻辑及其概念模型,对智慧科学城的内涵、全球案例及其基本启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筑波科学城的智慧化发展经验体现为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化产学研用创新体系、高端服务机器人智能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智慧化运作、资源整合型纳米智能产业、智慧化全链条式创新生态。大德科学城的智慧化发展经验体现为:以智慧化提高全产业链效率、积极发挥智慧技术辐射功能、建立灵活的智慧化调控机制、智慧化资本运作系统、全力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从协调机制、治理能力、培养人才和团队、发展创新型机构等方面着手努力。
关键词:
科学城 智慧科学城 智慧产业 智慧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红云 王雪妮 赵彦云
从企业对科技人才和科技经费的聚集力视角研究了企业创新力;从创新系统视角,分企业是否开展创新活动以及开展创新活动强度两个阶段研究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具有较强创新力,企业对科技人才和科技经费的聚集力显著。企业是否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财税支持、创新创业孵化、中介服务和人才支持;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财税支持、中介服务、人才支持、金融支持、产学研、国际交流等,其中金融支持、国际交流对企业创新力提高的作用有限。
关键词:
中关村科学城 企业创新力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艳艳 张红 张敏
日本筑波科学城经过20年转型发展初步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包括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筑波科学城围绕重点领域构建多个产业创新网络,初步形成风险企业主导型、域内资源整合型、跨区域资源整合型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模式,从构建国家战略主导下的高精尖产业梯次推进格局和构建全链条式创新网络体系两条路径推动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方面,筑波科学城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五位一体"模式,并呈现大学和大院大所主导、集约化和平台实体化3个特点,其存在的问题则表现为风险企业持续发展活力不足和地方扶持力度不够。两大系统间的互动关系为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颖莉 杨海波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先后建立了一些科学城,这些科学城成为地区和国家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平台。本文在总结和借鉴世界科学城70多年发展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学、城市和产业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硬件条件,但是从科学城的演进趋势和历史中还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城若要成长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节点,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还要加强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和创新服务等软环境的支撑。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学城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雪洁 庞瑞芝 王迎军
日本筑波科学城作为政府主导型高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在与硅谷的绩效对比中趋于落后,加之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筑波科学城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新筑波计划"进入再创发展阶段。这对正在面临"二次创业"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筑波科学城 高新技术园区 硅谷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近日有机会前往大名鼎鼎的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做了一次粗略的调研考察。这个依托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学装置及科研机构而规划建设、因华为移动终端总部的入驻而扬名海内外的90.52平方公里的科学城,与广州南沙科学城一道,作为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主中心——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副中心,其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2013年时,松山湖在全国高新科技园区排名中还排在53位,目前已跃升为21位。2019年功能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26.6%,同比增长8%,有力地支撑了东莞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把整个松山湖科学城分为三层系统架构,政府和政策是顶层系统,作为产业和企业平台载体的园区是中层系统,
关键词:
松山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玲 付赛际 张秋柳 江若然
国家科技管理体制顺畅与否关乎一国科技发展命脉,依托大科学装置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在宏观上受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管控,是一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以美日英三国科技管理体制为例,探讨了多元分散型、高度集中型和分散与集中相协调型的科技管理体制特点,通过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设施中心、英国哈威尔科技创新园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以及中子科学城自身特点,提出了中子科学城管控模式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光明科学城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根据规划和发展定位,光明科学城将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原始创新和未来产业策源地、世界级大型开放创新网络枢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支撑。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其中一个重要布局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推进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前瞻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孵化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娟
Kista科学城发展历史较短,却成为世界最著名的ICT集群之一。本文分四个阶段考察其如何在较短时期内从零基础上成长起来,并分析其创新创业集群发展模式特征,最后提出对中国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借鉴意义,即专业化选择性集群、重视产业环境的完善、建立在共识与制衡的治理基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2022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光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了光明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巨大变革与2022年光明发展取得的成效,谋划部署了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光明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
关键词:
加快建设 世界一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4月15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三年多来,光明区以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发展答卷:科创资源从无到有、现代产业扩容提质、城市格局全面拉开、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蓬勃发展,资源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汇聚成势。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光明区奋进再出发的关键一年,光明区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为抓手,谱写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新篇章。
关键词:
世界一流 原始创新 人才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欧阳程
在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审计观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实科学审计观的具体措施和应处理好的主要关系。科学发展观要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需求为目的;要以审计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有机统一;要以审计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基础;要以审计创新为核心;要以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为保障。落实科学审计观要以需求为导向,健全审计体系;以效益为牵引,优化审计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审计技术手段;以人才为根本,造就过硬审计队伍。
关键词:
科学审计观 科学发展观 审计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