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2)
2023(14141)
2022(11830)
2021(10614)
2020(8619)
2019(18890)
2018(18666)
2017(34183)
2016(18113)
2015(20008)
2014(19367)
2013(18896)
2012(17828)
2011(16371)
2010(16714)
2009(15150)
2008(14709)
2007(13514)
2006(12300)
2005(11003)
作者
(52413)
(43720)
(43697)
(41190)
(28089)
(20838)
(19502)
(16852)
(16698)
(15740)
(15130)
(14764)
(14314)
(13971)
(13534)
(13507)
(12933)
(12813)
(12654)
(12621)
(11092)
(10869)
(10456)
(10271)
(9878)
(9836)
(9831)
(9678)
(8920)
(8747)
学科
(77181)
经济(77021)
管理(56357)
(53973)
(44847)
企业(44847)
中国(26376)
方法(24405)
(23380)
技术(22671)
地方(21506)
业经(21379)
数学(18064)
(17972)
数学方法(17812)
环境(16464)
农业(16060)
(15300)
理论(15246)
(14541)
技术管理(14320)
(13974)
(13884)
银行(13851)
(13667)
金融(13664)
(13527)
(13073)
贸易(13058)
(12992)
机构
学院(258258)
大学(254742)
(104032)
经济(101797)
管理(95859)
研究(94379)
理学(81139)
理学院(80117)
管理学(78669)
管理学院(78166)
中国(70236)
科学(58201)
(55264)
(47854)
(47129)
研究所(43198)
(43069)
中心(42242)
(41950)
(38297)
师范(37927)
业大(36686)
财经(36203)
北京(35256)
(34182)
(33514)
农业(33130)
(32675)
经济学(31117)
技术(30527)
基金
项目(170014)
科学(135579)
研究(129005)
基金(120586)
(105310)
国家(104346)
科学基金(89465)
社会(83448)
社会科(78105)
社会科学(78083)
(69913)
基金项目(63418)
教育(59343)
(58176)
自然(55121)
自然科(53907)
自然科学(53894)
自然科学基金(52965)
编号(52394)
资助(46671)
成果(43034)
(42800)
(41198)
重点(39255)
课题(38151)
创新(37598)
(36456)
发展(34426)
(33842)
国家社会(33838)
期刊
(127140)
经济(127140)
研究(81585)
中国(62841)
(41811)
管理(39640)
教育(39490)
科学(39472)
学报(39105)
(35169)
大学(29943)
农业(29007)
学学(27788)
技术(25825)
(25462)
金融(25462)
业经(22608)
经济研究(20257)
财经(17660)
科技(16115)
(15588)
(15446)
问题(15349)
技术经济(14320)
(13887)
论坛(13887)
图书(13560)
(12502)
商业(12111)
(12058)
共检索到410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立  陆小成  李兴川  
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征和功能、价值取向等层面具有内在的社会建构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碳技术创新社会建构的途径主要包括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整合;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价值规范的社会制度整合;构建低碳的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为低碳创新提供社会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建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进库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经济环境、外部体制环境、特色精品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切实使文化产业成为三峡库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库区的繁荣稳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克毅  赵军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内涵,认为研究生教育应该坚持人格化、生态性、有限理性的伦理指向,并藉此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的创新,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管理以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胡爱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发展观是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构建,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深入思考了职业教育理论创新问题及其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若干对策:包括学术制度建设、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能力建设、跨学科学术合作机制建设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剑林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明了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和调整经济布局、形成若干带动力强且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等新观点,这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社会和谐的目标追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飞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指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臧卫宁  
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企业文化是我国产业工人阶级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独具特色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石油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从回顾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历史、诠释石油企业文化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途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高文华  
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2007年,在强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事业发展理念、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先进性建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晞颜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实现。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实现公共利益的和谐为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江涛  王海兵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审计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与思想武器。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了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的双重逻辑选择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同时提出了推进审计理论创新的四种可能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构建当代大学新理念,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真正站在哲学高度,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大学理念应是一个“理念群”,包括核心理念 (原生理念或元理念)、基本理念和具体办学理念。核心理念对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大学都具有普适意义;基本理念要鲜明体现时代精神;具体办学理念要遵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的自身特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小成  刘立  
区域创新系统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巨大系统,主要由低碳知识生产系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低碳创新政策系统、低碳创新服务系统和低碳创新文化系统等构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构建低碳创新官产学研互动机制、构建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政策机制、建立低碳创新信息资源服务机制、培育社会低碳创新参与机制等。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谭建光  
新的历史时期,粤商企业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努力打造责任型粤商、创新型粤商、国际型粤商,并有效发挥粤商社团的功能,推动粤商企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巍  
和谐高校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谐高校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促进高校管理和谐;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促进高校事业和谐;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升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