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0)
2023(6120)
2022(5010)
2021(4459)
2020(3438)
2019(7900)
2018(7501)
2017(13825)
2016(7487)
2015(8415)
2014(8493)
2013(8451)
2012(8483)
2011(7916)
2010(8241)
2009(7511)
2008(7591)
2007(7060)
2006(6536)
2005(6252)
作者
(23095)
(19210)
(19096)
(18070)
(12291)
(9136)
(8672)
(7507)
(7416)
(6994)
(6628)
(6406)
(6318)
(6244)
(6092)
(5928)
(5660)
(5517)
(5487)
(5472)
(5036)
(4801)
(4648)
(4463)
(4363)
(4355)
(4338)
(4320)
(3972)
(3811)
学科
(40567)
经济(40530)
管理(18494)
(17874)
地方(16501)
中国(15938)
(11989)
(11894)
企业(11894)
业经(10006)
地方经济(9464)
(8929)
农业(8620)
方法(8366)
(8351)
金融(8351)
(8106)
银行(8098)
(8028)
(7536)
发展(6656)
数学(6653)
环境(6644)
(6631)
(6625)
数学方法(6601)
(6317)
贸易(6306)
技术(6070)
(5992)
机构
学院(110813)
大学(108356)
(47706)
经济(46608)
研究(46224)
管理(37625)
中国(35710)
理学(30371)
理学院(29904)
管理学(29436)
管理学院(29217)
科学(27885)
(25470)
(24173)
(22041)
研究所(21500)
中心(20510)
(19577)
(18941)
(17960)
师范(17798)
北京(17173)
(16577)
财经(15955)
(15711)
(15235)
农业(14802)
业大(14605)
经济学(14353)
(14335)
基金
项目(66046)
科学(52061)
研究(51679)
基金(44944)
(38773)
国家(38347)
社会(32620)
科学基金(32212)
社会科(30833)
社会科学(30829)
(27306)
基金项目(23157)
教育(22834)
(22562)
编号(21604)
(21443)
成果(18484)
自然(18388)
资助(18155)
自然科(17913)
自然科学(17911)
发展(17680)
自然科学基金(17564)
(17367)
课题(16369)
重点(15376)
(13826)
(13659)
(13286)
国家社会(13132)
期刊
(65654)
经济(65654)
研究(40989)
中国(31405)
(20099)
教育(18154)
管理(16279)
科学(15971)
学报(15727)
(15651)
(15013)
金融(15013)
农业(13924)
大学(12149)
业经(12088)
学学(11102)
经济研究(10706)
技术(10327)
问题(8298)
财经(8026)
(7216)
(7017)
图书(6554)
世界(6239)
(6180)
(6178)
论坛(6178)
(5977)
商业(5970)
科技(5778)
共检索到19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秀红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任务而做出的及时、明智的战略调整。这一新的发展观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使之沿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包括目标性和谐、结构性和谐、功能性和谐与机制性和谐。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重物轻人、目标偏颇,盲目攀比、结构失衡,使命模糊、功能失调,体制制约、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兼顾的发展观,整合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树立合理分工、整体优化的发展观,调整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树立扬正抑负、主动适应的发展观,完善高等教育的适应功能;树立统筹协调、持续有序的发展观,健全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祥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各条战线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以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引领文化创新方面的独特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又是以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所谓大学和谐发展,是指运用和谐的理念指导现代大学的建设,通过不断化解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来确保组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艳  
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和谐发展,而企业的和谐发展又以经济伦理的支持为保障。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规范、调节和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启湘  冉净斐  
文章从消费系统均衡的角度出发,运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了消费系统实现均衡的和谐机制,探讨了消费者在和谐机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消费和谐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最后指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消费和谐论的重要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要以发展来增和谐,以改革来促和谐,以公平来求和谐,以稳定来保和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青山  
和谐村镇,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村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多策并举、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再文  
在传统发展观下,多以经济学或伦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便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观点也明显带着“追求生产性效率”的痕迹。科学发展观把效率和公平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为我们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合理制度安排下,兼顾经济效率提升与实现经济公平之间是可能的,它们之间的协调与相互促进会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巍  
和谐高校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谐高校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促进高校管理和谐;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促进高校事业和谐;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升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明达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提出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决定今年上半年在23个省、部单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江苏省和财政部一起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活动单位。4月初,江苏省委召开学习实践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锐  何思妤  
城市土地整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可持续的动态过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土地整理必须要注重城市土地整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商圈再造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主、副中心统筹兼顾的和谐互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泽林  
1988年海南建省,1999年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同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为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本调研组于2005年10月22日至27日对海南生态省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深入海口、儋州、东方、乐东、三亚、万宁、琼海、文昌等8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重点考察了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新兴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文明生态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