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9)
2023(6720)
2022(5530)
2021(5045)
2020(3992)
2019(9041)
2018(8806)
2017(15758)
2016(8967)
2015(10410)
2014(10497)
2013(9982)
2012(9909)
2011(9266)
2010(9586)
2009(8635)
2008(8489)
2007(7836)
2006(7328)
2005(6999)
作者
(25995)
(21697)
(21545)
(20527)
(13896)
(10295)
(9867)
(8447)
(8392)
(7976)
(7429)
(7262)
(7148)
(7018)
(6783)
(6635)
(6510)
(6307)
(6278)
(6177)
(5761)
(5412)
(5221)
(5095)
(5019)
(4942)
(4921)
(4912)
(4445)
(4308)
学科
(41869)
经济(41833)
管理(20756)
(18444)
中国(17699)
地方(16516)
(12442)
(12276)
企业(12276)
业经(10420)
地方经济(9445)
(9156)
(9115)
金融(9115)
教育(9111)
农业(8935)
方法(8519)
(8375)
银行(8365)
(8294)
(7923)
(6960)
发展(6825)
(6799)
数学(6772)
数学方法(6717)
环境(6693)
(6651)
贸易(6640)
理论(6584)
机构
大学(127577)
学院(125258)
研究(51284)
(49785)
经济(48514)
管理(40211)
中国(38367)
理学(32468)
理学院(31921)
管理学(31239)
管理学院(30996)
科学(30887)
(29658)
(26543)
研究所(23547)
(23107)
中心(22374)
(22208)
师范(22034)
(21535)
(21494)
北京(20088)
(18738)
(17712)
师范大学(17549)
财经(17060)
教育(17006)
业大(16781)
农业(16314)
(15898)
基金
项目(74758)
研究(60213)
科学(58467)
基金(49448)
(42159)
国家(41676)
社会(36699)
科学基金(34725)
社会科(34619)
社会科学(34613)
(31321)
教育(28751)
(26331)
编号(25812)
基金项目(25323)
成果(23282)
(22845)
课题(20313)
资助(20055)
自然(19538)
自然科(19026)
自然科学(19024)
发展(18823)
自然科学基金(18647)
(18486)
重点(17536)
(16889)
(15943)
(15747)
大学(15603)
期刊
(68392)
经济(68392)
研究(49214)
中国(38084)
教育(30748)
(22273)
学报(18883)
科学(17708)
管理(17184)
(16336)
(16104)
金融(16104)
大学(15734)
农业(15659)
学学(13027)
业经(12704)
技术(11489)
经济研究(10996)
图书(8911)
财经(8878)
问题(8646)
(8090)
(7751)
(7152)
(7084)
论坛(7084)
职业(6789)
(6719)
科技(6688)
书馆(6564)
共检索到22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科学发展观是各项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和价值统领。大学按科学发展观办学治校实质就是按大学的规律办学治校。大学按规律办学是由大学的组织属性、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使命以及科学管理的需要决定的。大学必须按大学发展的规律办学,按人才培养的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  崔功豪  许学强  王万茂  陈雯  陈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引发人口过度增长、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我国城镇建设因此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文章指出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决策为我国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要严格保护水土资源,科学合理地控制速度和规模,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立严格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康霖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我国金融制度的设计,既要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又要互助性金融和扶贫性金融。对此,必须转变和建立金融观念,建立和发展互助性金融的构想,需要按“三十二个字”的思路探索前进:即“从下到上,倡导创新;相互授信,自愿参与;政策到位,差别监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和发展扶贫性金融的构想,则需要培育金融资源,利用金融手段,扶助弱势群体,推动贫穷落后地区发展,让他们分享经济金融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如何,衡量的标准或看点有好多,若用最简明的话表述,我们当选择:是否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高校办学观。这是最能体现实质,也是最能让党员干部及师生根植于心于情于行、实现持续自觉真学真信真用的新概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祥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各条战线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以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引领文化创新方面的独特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又是以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所谓大学和谐发展,是指运用和谐的理念指导现代大学的建设,通过不断化解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来确保组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童玉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主流是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但部分学生课余精神文化消费处于一种无计划、无目标及层次不高的状态,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扎实细致地大力引导,真正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巧云  
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的理念,注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守法护法观的形成和民主政治观的深化。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优化社会法治环境,实现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强大合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构建当代大学新理念,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真正站在哲学高度,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大学理念应是一个“理念群”,包括核心理念 (原生理念或元理念)、基本理念和具体办学理念。核心理念对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大学都具有普适意义;基本理念要鲜明体现时代精神;具体办学理念要遵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的自身特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于玉林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会计理论发展目前对会计理论的认识存在一些偏见:"理论无用论"认为,我们现在的工作是按制度规定办事,需要的是制度规定的技术和方法,不是按理论办事;"理论替代论"认为,学理论不如学制度,学规定,学实务,学了就能用,学理论是远水不解近渴;"理论模糊论"认为,理论越学越糊涂,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不知谁有理;"理论深奥论"则认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齐芳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光明的前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企业经济》编辑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理论自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提出的部分创新性观点进行解读与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以期进一步推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二勋  秦耀辰  
从发展观的嬗变入手,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市长应具有的科学发展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本文旨在矫正多年来我国奉行的“至上”庸俗发展观,通过检查指标的谬误,试图寻找一种新型的囊括社会与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标。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排序按重要性而言应该依次为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继而才是经济发展。今天,政治文化发展在中国已排到重要位置,社会发展已受到重视。但是,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必须通过一些指数来加以量化,即使是政府行为也可以尽量通过指标体系来进行科学的测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英国的(国内发展指数)这一综合发展指标,以弥补指标的不足。GDPGDPGDPM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