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4)
2023(6284)
2022(5287)
2021(4700)
2020(3595)
2019(8219)
2018(8038)
2017(15050)
2016(7992)
2015(8934)
2014(8981)
2013(8991)
2012(8894)
2011(8301)
2010(8599)
2009(7838)
2008(7757)
2007(7295)
2006(6808)
2005(6300)
作者
(24078)
(20015)
(19910)
(18733)
(12756)
(9596)
(9104)
(7801)
(7773)
(7263)
(6957)
(6627)
(6604)
(6449)
(6241)
(6076)
(5913)
(5798)
(5781)
(5729)
(5226)
(4958)
(4803)
(4746)
(4583)
(4572)
(4520)
(4473)
(4097)
(4005)
学科
(42117)
经济(41971)
(19885)
管理(19200)
中国(16819)
地方(16781)
(14872)
企业(14872)
(13657)
业经(12561)
方法(10351)
地方经济(9586)
农业(9333)
(9162)
(8699)
(7774)
金融(7773)
(7597)
(7565)
银行(7557)
理论(7520)
(7478)
(7020)
发展(6891)
(6865)
环境(6803)
数学(6468)
(6442)
数学方法(6414)
技术(6282)
机构
学院(117930)
大学(115534)
(49479)
经济(48345)
研究(47389)
管理(41620)
中国(36082)
理学(34142)
理学院(33635)
管理学(33114)
管理学院(32876)
科学(28491)
(26488)
(24546)
(23058)
研究所(21791)
中心(20984)
(20395)
(19934)
(19165)
师范(19010)
北京(17656)
财经(17000)
(16759)
(16421)
(15560)
业大(15308)
农业(15305)
(15186)
师范大学(15142)
基金
项目(71163)
科学(56392)
研究(56259)
基金(48838)
(41632)
国家(41152)
社会(37432)
科学基金(34945)
社会科(34188)
社会科学(34177)
(29404)
基金项目(25386)
教育(24980)
(24153)
编号(23957)
(22191)
成果(20591)
自然(19552)
资助(19162)
自然科(19061)
自然科学(19059)
自然科学基金(18704)
发展(18326)
(17983)
课题(17588)
重点(16305)
(15116)
(14770)
国家社会(14535)
(14374)
期刊
(68406)
经济(68406)
研究(42148)
中国(33142)
(21561)
教育(19402)
管理(17378)
科学(17117)
(16580)
学报(16460)
农业(14868)
(14287)
金融(14287)
业经(12920)
大学(12916)
学学(11774)
技术(10712)
经济研究(10532)
财经(8633)
问题(8603)
(7515)
(7333)
图书(7114)
(6517)
论坛(6517)
世界(6457)
(6406)
商业(6290)
改革(6052)
(6052)
共检索到204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才能更快、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要以发展来增和谐,以改革来促和谐,以公平来求和谐,以稳定来保和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敬斌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敬斌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晓霞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过程。在以往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只关心自身利益,无节制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从而导致人类发展的困境。当前,必须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生态效益与生态公平的统一,从而真正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宋常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强化监督行政权力运行与跟进审计财政资金运用,是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审计承担着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职责,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天才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新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前提和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玲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必须提倡绿色思维,秉承绿色理念,实施绿色战略,以绿色为取向,以绿色求和谐,以绿色谋求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增长的道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红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基本的动力源。高等教育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工作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关系,坚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包括目标性和谐、结构性和谐、功能性和谐与机制性和谐。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重物轻人、目标偏颇,盲目攀比、结构失衡,使命模糊、功能失调,体制制约、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兼顾的发展观,整合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树立合理分工、整体优化的发展观,调整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树立扬正抑负、主动适应的发展观,完善高等教育的适应功能;树立统筹协调、持续有序的发展观,健全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祥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各条战线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以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引领文化创新方面的独特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又是以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所谓大学和谐发展,是指运用和谐的理念指导现代大学的建设,通过不断化解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来确保组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秀红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任务而做出的及时、明智的战略调整。这一新的发展观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使之沿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艳  
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和谐发展,而企业的和谐发展又以经济伦理的支持为保障。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模式,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规范、调节和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启湘  冉净斐  
文章从消费系统均衡的角度出发,运用一般均衡原理研究了消费系统实现均衡的和谐机制,探讨了消费者在和谐机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消费和谐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最后指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对于科学发展观和消费和谐论的重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青山  
和谐村镇,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村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多策并举、落实科学发展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