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1)
2023(3307)
2022(2712)
2021(2177)
2019(3871)
2018(3758)
2017(7356)
2016(3608)
2015(4128)
2014(4213)
2013(4364)
2012(4413)
2011(4346)
2010(4616)
2009(4501)
2008(4131)
2007(3775)
2006(3766)
2005(3611)
2004(3287)
作者
(11794)
(10129)
(10058)
(9660)
(6558)
(4630)
(4490)
(3849)
(3822)
(3730)
(3559)
(3414)
(3311)
(3155)
(3143)
(3077)
(2973)
(2850)
(2837)
(2727)
(2467)
(2416)
(2392)
(2379)
(2361)
(2324)
(2057)
(2045)
(1959)
(1941)
学科
(45772)
经济(45753)
地方(13850)
地方经济(11351)
管理(10560)
方法(10545)
数学(9571)
数学方法(9555)
中国(7373)
(6738)
(6616)
业经(6544)
经济学(5973)
环境(5215)
(4996)
企业(4996)
(4642)
(4409)
产业(4390)
(4289)
金融(4289)
(4106)
(4049)
资源(3978)
(3904)
总论(3900)
信息(3702)
(3678)
及其(3529)
农业(3450)
机构
学院(66031)
大学(65800)
(42279)
经济(41681)
研究(27210)
管理(22527)
中国(20113)
理学(18796)
理学院(18574)
管理学(18397)
管理学院(18266)
(16389)
经济学(15025)
(13652)
科学(13454)
经济学院(13141)
(13110)
财经(13049)
研究所(12124)
(11701)
中心(11075)
(10030)
财经大学(9435)
(9229)
社会(8848)
经济研究(8817)
科学院(8751)
北京(8609)
(7859)
师范(7830)
基金
项目(36882)
科学(29437)
研究(27766)
基金(27532)
(23106)
国家(22950)
社会(20868)
社会科(19891)
社会科学(19885)
科学基金(19684)
基金项目(13851)
(13721)
资助(11535)
教育(11529)
(11067)
经济(10984)
(10759)
自然(10231)
自然科(9959)
自然科学(9957)
(9813)
自然科学基金(9767)
编号(9732)
国家社会(9411)
发展(8768)
(8664)
重点(8384)
(8285)
成果(8050)
社科(7564)
期刊
(56049)
经济(56049)
研究(25986)
(12148)
中国(11604)
经济研究(10475)
管理(10343)
财经(7912)
科学(7389)
(7054)
问题(6954)
学报(6887)
(6799)
金融(6799)
(6513)
技术(6391)
业经(6244)
大学(5696)
技术经济(5662)
学学(5625)
世界(5085)
统计(4935)
(4867)
经济问题(4575)
经济学(4560)
国际(4414)
农业(4220)
经济管理(4146)
改革(4092)
(4092)
共检索到111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最近,为了应对美国住房和金融危机继续加深、国际市场环境动荡的外部冲击和国内通货膨胀势头趋缓、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新形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刺激经济和市场的政策。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适当下调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财政部实行股票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政策,汇金公司入市增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国资委鼓励国有企业回购和增持所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龙  
2012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关键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和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的新情况,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根据各自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提出了不同的调控方式,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和评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晶  许桂华  
传统对内外经济均衡定义多与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相对应,但这一评判标准容易引起对我国经济失衡性质与程度的认识混乱。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失衡形成机制,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内投资、消费与储蓄的需求结构性平衡,将外部均衡定义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收支平衡。在此基础上,运用"钱纳里标准"和国际比较,得出我国目前存在严重内外失衡的结论,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缩小收入差距、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燕琼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等基本经济形势。如今,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定调反转依然为时过早。此外,低碳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华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持续胶着等情况亦与之交互形成了不容乐观的外围经济环境。我国必须从国际国内两大层面多方位采取措施寻求突破,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和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新常态"的内涵本质是经济再平衡。经济"新常态"下,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和消费偏好由实物向服务转变等原因,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短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将结构调整摆在更突出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关系弱化的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再平衡。"新常态"下,宏观调控要加强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统一、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政策微刺激实现精细化管理,探索"旧常态"下宏观调控弊端的体制原因,推动深层次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鹏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不懈努力,找国逐渐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以最近一次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的短缺经济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基本结束,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将从以总量为主转变为以结构为主,国民经济将进入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阶段。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翁礼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经济观点及其财政政策取向的争论,在古代中国汉朝昭帝时就曾经激烈地发生过。武帝后期由于人口锐减,民力疲弊,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宣帝(公元前73年—前49年)统治时期,专力内治,继续执行汉初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学  
鉴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宏观经济学的中观化和微观化;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需要从均衡模式上升到轨道模式;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的方向应该从总量调控转为局部调控。宏观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须经历3个阶段:宏观层面阶段、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当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中,为推进这一进程,本文做了一些尝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