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4)
- 2023(5836)
- 2022(4674)
- 2021(4656)
- 2020(3633)
- 2019(8161)
- 2018(8137)
- 2017(13070)
- 2016(7848)
- 2015(8665)
- 2014(8208)
- 2013(7136)
- 2012(6602)
- 2011(6052)
- 2010(6451)
- 2009(5644)
- 2008(5367)
- 2007(5080)
- 2006(4445)
- 2005(3983)
- 学科
- 管理(23029)
- 业(22582)
- 企(20836)
- 企业(20836)
- 教育(19542)
- 济(16973)
- 经济(16961)
- 技术(15355)
- 中国(13897)
- 技术管理(11192)
- 理论(8838)
- 教学(7153)
- 学(6085)
- 业经(5739)
- 方法(5321)
- 财(5128)
- 农(4980)
- 研究(4949)
- 发(4914)
- 发展(4395)
- 展(4272)
- 制(4062)
- 策(3936)
- 革(3821)
- 划(3777)
- 银(3716)
- 银行(3711)
- 地方(3710)
- 数学(3673)
- 思想(3617)
- 机构
- 大学(96625)
- 学院(92310)
- 研究(34049)
- 管理(33058)
- 济(30090)
- 经济(29240)
- 理学(28341)
- 教育(28065)
- 理学院(27932)
- 管理学(27443)
- 管理学院(27207)
- 范(23160)
- 师范(23087)
- 京(21860)
- 中国(19147)
- 师范大学(19108)
- 科学(19016)
- 江(16122)
- 所(15375)
- 技术(14762)
- 北京(14740)
- 中心(14407)
- 职业(14246)
- 财(14241)
- 研究所(13903)
- 院(12562)
- 州(12436)
- 教育学(10806)
- 财经(10794)
- 研究院(9959)
- 基金
- 项目(59553)
- 研究(54105)
- 科学(50809)
- 基金(39412)
- 教育(33294)
- 家(32742)
- 社会(32736)
- 国家(32254)
- 社会科(30778)
- 社会科学(30774)
- 科学基金(28500)
- 省(26178)
- 编号(24101)
- 划(23572)
- 成果(22151)
- 课题(20589)
- 基金项目(20256)
- 创(19493)
- 年(17446)
- 创新(16907)
- 规划(16278)
- 自然(15518)
- 自然科(15242)
- 自然科学(15240)
- 项目编号(15174)
- 自然科学基金(15009)
- 重点(14933)
- 发(14588)
- 部(14514)
- 性(13705)
共检索到15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楚江亭
科学与科学教育关系密切。由于长期以来科学仅被视为"客观、价值中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探究性活动,科学的"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可错性"等常常被忽视。从当代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动态的知识生产过程,且其本身是受社会、个体等因素影响,并由社会建构而成的。深刻理解科学内涵及科学的社会建构特征,不仅有利于解放思想、深化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
科学内涵 价值性 社会建构 科学教育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海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刻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开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来源,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其创新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鸷远 赵振江 杨新生
"农民农"是中国社会出现的社会新阶层,他的出现是相对于"农民工"而言的。过去,我们一直把"农民农"作为农民工阶层来对待,从而忽视了对于"农民农"新阶层的群体特殊性的认知和研究。"农民农"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内涵及其典型群体特征,已开始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之中。结合"农民农"的生存现状及其群体特征,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应迫切予以考量。
关键词:
农民农 社会地位 内涵 特征 政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机。然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测量,如果不能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则创新创业教育就失去了有效凭据。要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就必须首先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阐释,否则就难以突破。在遵循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运用哲学透视方法,发现创新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展现,包括七个关键能力,反映了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可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测量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哲学透视 科学内涵 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现代化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探讨了目前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为教育重新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脱胎换骨改造我们的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大学企业化、企业大学化,大学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人 知识权威 核心竞争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高等教育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门类 ,有着丰富的内涵 ,也是一个广泛的活动领域。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其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 ,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在广泛开展问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以哲学认识论为武器 ,建立高等教育自己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学内涵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通知 田海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本质、地位、素质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教师教育的科学内涵。针对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在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当以新时代教师教育新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去加以解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
在充分研究英、日等发达国家PFI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PFI的科学内涵问题,界定PFI与传统公共项目开发、项目融资和BOT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PFI的VFM和早期供应这两种微观经济效果及其计算方法,以期为PFI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PFI VFM 早期供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菊生 张启良
经营城市是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近年来,一些城市在经营城市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好思路和好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经营城市 科学内涵 基本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林宏 杜燕庆 章莹莹 胡挺进
瓦格纳法则是财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一般将其理解为财政支出增长率快于GNP增长率。实际上,瓦格纳法则存在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瓦格纳法则Ⅰ揭示了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实质,其对应的变量必然人均支出,而不是GNP或GDP;瓦格纳法则Ⅱ是一个过渡指标,体现了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瓦格纳法则Ⅲ是财政收支平衡以后体现的瓦格纳法则,是现实中体现出来的瓦格纳法则。我国的财政收入/GDP和中央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两个指标建议改用支出类指标。
关键词:
瓦格纳法则Ⅰ 瓦格纳法则Ⅱ 瓦格纳法则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树忠 胡咏君 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内涵 基本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