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3)
2023(4221)
2022(2794)
2021(2357)
2020(1817)
2019(3821)
2018(3897)
2017(7340)
2016(4090)
2015(4573)
2014(4744)
2013(4337)
2012(3649)
2011(3204)
2010(3293)
2009(3246)
2008(3024)
2007(2713)
2006(2582)
2005(2617)
作者
(11480)
(9641)
(9452)
(9146)
(6059)
(4397)
(4292)
(3670)
(3665)
(3308)
(3291)
(3128)
(3122)
(3066)
(2981)
(2965)
(2843)
(2777)
(2695)
(2684)
(2434)
(2359)
(2287)
(2222)
(2171)
(2160)
(2123)
(2075)
(1880)
(1878)
学科
(18163)
经济(18142)
(10096)
管理(9857)
中国(8137)
(7098)
企业(7098)
(6623)
业经(5852)
(4749)
农业(4582)
地方(4408)
发展(4282)
(4273)
方法(3905)
产业(3811)
(3611)
信息(3440)
(3389)
总论(3221)
信息产业(3166)
(3143)
金融(3143)
(3054)
(3042)
(2960)
(2936)
银行(2931)
数学(2915)
数学方法(2889)
机构
大学(56526)
学院(56186)
(23783)
经济(23316)
研究(22130)
管理(19311)
中国(16546)
理学(16170)
理学院(15962)
管理学(15626)
管理学院(15526)
科学(13682)
(12593)
(11039)
(10362)
研究所(10048)
(9698)
中心(9605)
(9163)
(8703)
师范(8625)
财经(8131)
(8127)
北京(7922)
经济学(7745)
业大(7715)
农业(7422)
(7405)
(7149)
师范大学(7000)
基金
项目(37345)
科学(29970)
研究(28787)
基金(26791)
(23507)
国家(23308)
科学基金(19854)
社会(19108)
社会科(18111)
社会科学(18107)
(14309)
基金项目(13560)
教育(12708)
编号(12021)
(11932)
自然(11308)
自然科(11068)
自然科学(11066)
自然科学基金(10871)
成果(10232)
资助(9801)
(8999)
重点(8776)
国家社会(8529)
课题(8356)
(8180)
(7825)
(7543)
发展(7479)
(7367)
期刊
(28773)
经济(28773)
研究(18903)
中国(13884)
(10389)
学报(8938)
科学(8905)
教育(8677)
管理(7917)
(7621)
大学(7084)
农业(7050)
学学(6394)
(6006)
金融(6006)
业经(5030)
经济研究(4954)
技术(4870)
问题(4229)
财经(4030)
(3881)
图书(3747)
(3557)
国际(3526)
(3171)
世界(3163)
现代(3089)
(2976)
论坛(2976)
科技(2933)
共检索到9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瑞克·科维克  周一  
国家科学系统已融入全球科学系统,各国尽其所能利用全球知识以满足国家经济需求,然而只有科学家才能获取和利用丰富的全球知识。因此,国家的研究能力依赖于个体科学家的研究能力,他们进行国际合作和利用全球网络科学的能力是关键。全球科学之不断发展、自下而上、自治、自我监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质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其动态的最好方法为探讨是什么推动了学术科学家的工作。笔者对全球科学作为一个主要由私人管理和规范性自我调节的机构与全球科学作为全球集体公共产品的贡献者之间的对比特别感兴趣,科学由国家驱动而非好奇心驱动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证方面,本文使用2000—2020年的发表、合作和引文数据来描述科学的全球化。科学的全球化意味着两种不同系统类型中的两种不同过程:科学增长在西方世界几乎完全归因于国际合著的发表,在发展中国家则是由国际合著和国内发表推动的。全球科学网络为新来者(国家、院校和研究团队)带来难以置信的机会。全球系统嵌入科学家自己制定的规则中,并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进行维护,民族国家在其科学政策中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全球层面需要考虑。科学全球化为嵌入国家科学结构和参与全球网络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代理权、自主权、合作性和自我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俊如,孔德涌,金吾伦,刘钢  
本文提出了科技全球化的六大态势:从“位空间”到“流空间”、信息知识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物质增长速度、智力资源的全球开发得到高度重视、从“零和博奕”向“非零和博奕”、从机械模式到社会模式、从实体到虚拟。深刻理解上述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六大态势对于制定我国相应对策十分重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自上世纪就开始席卷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影响如今似乎无处不在,互联网的兴起、跨国投资的兴旺、国际分工的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全球化"似一股浪潮汹涌澎湃,扑面而来.无论是一种"必然"的事实,还是"应然"的价值,无论它是否为人们欣然接受,我们都已经很难抛开"全球化"讨论和分析教育,教育也很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玉铭  方创琳  
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所赋予资源的新的内涵 ,进而分析了资源结构的演变和新形势下资源结构的特征以及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对资源科学的发展及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建富  
全球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融入、参与全球化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核心的标志。30多年来,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方面,必须统筹、协调、平衡发展,推进全国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习近平针对"逆经济全球化"思潮和行动阐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是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本文力图领会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科学论述的新精神:力排"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指出经济全球化进入了转型调整新阶段,并倡导经济全球化新理念,指出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应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引领。然后,本文从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特征角度说明经济全球化总会出现暂时性的停滞甚至倒退,但是其总趋势是不断深化的。新经济地理的融入、新科技革命、国际贸易理论的自由化取向、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等现实基础都将使其继续发展。而且,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以往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论证其总体利大于弊,所以需要用历史和全球眼光来看待经济全球化;并据此指出了习近平经济全球化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启示意义。最后,本文结合现阶段国内背景,探讨了在习近平经济全球化思想指导下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实践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近期,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一方面,英国脱欧、部分国家民粹思潮抬头、中美贸易争端等事件丛生,反全球化势头强劲。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以此为背景,有必要深入思考,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激烈交锋中,中国该如何应对。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基于生产要素、生活资料的全球流动形成的,是世界各个国家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乔尔·斯普林  赵琳  
教育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理念、发展进程和机构影响当地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在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组织、跨国教育公司以及新信息交流技术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人力资本理论和消费主义是主导全球的教育理念。这导致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教育思想的讨论大都指向了人力资本开发、为提高工作技能而进行终身学习以及经济发展;全球教育商业、营利性教育机构、全球教育测评项目、影子教育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作者认为,不应把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的贡献度作为学校的评估标准,而应将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作为评估学校的标准,重点考察学校对人类幸福和永恒生活作出哪些贡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慧兰  
本文主旨是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联性。首先藉由主要文献的整理探讨“全球化”一词所指涉的现象、涵义和论辩,了解全球化是一个涉及权力、多重声音和多元实际的复杂谜题或抗争历程,厘清全球化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密切关联;其次探讨全球化话语与教育的关系,借用詹妮弗·陈-提伯肯恩的架构,归纳出目前全球化话语中四种不同研究取向的主要关怀、提问焦点,包括社会重建、教育制度主义、教育多边主义以及全球社会正义等,说明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其中涉及竞争求胜或社会正义的论辩和抗争,尤其针对“全球社会正义”研究取向,说明批判教育学学者对于全球资本主义的教育批判;然后以高等教育为主,说明资本主义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尤其以台湾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太清  
本文重点研究对全球化的认识,全球化何时开始、全球化的本质及内容、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化前景及采取何种态度和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民  
在讨论全球化时 ,必须要考虑到人口、生态环境的因素 ,这些因素界定着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框架 ,对未来的全球化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全球化变迁有一个历史进程 ,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人口、生态环境与安全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已经带来了许多恶果 ,而环境问题的滞后性又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