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8)
2023(3966)
2022(3114)
2021(3076)
2020(2289)
2019(5500)
2018(5496)
2017(8981)
2016(5453)
2015(6441)
2014(6716)
2013(6115)
2012(5821)
2011(5129)
2010(5517)
2009(4775)
2008(4903)
2007(4497)
2006(4038)
2005(3852)
作者
(14594)
(11840)
(11797)
(11582)
(7667)
(5692)
(5615)
(4727)
(4685)
(4643)
(4130)
(4062)
(3962)
(3817)
(3801)
(3741)
(3690)
(3553)
(3441)
(3422)
(3093)
(2979)
(2951)
(2897)
(2813)
(2801)
(2752)
(2655)
(2423)
(2419)
学科
(14821)
经济(14794)
管理(14563)
(10345)
(8683)
企业(8683)
理论(7523)
教学(7509)
中国(6754)
教育(6115)
学法(5271)
教学法(5271)
(5109)
(4691)
(4569)
学理(4493)
学理论(4493)
(4237)
业经(4057)
方法(3853)
(3551)
银行(3548)
农业(3465)
(3455)
(3367)
地方(3301)
研究(3266)
(3012)
金融(3011)
(2939)
机构
学院(69773)
大学(67520)
研究(22405)
管理(21219)
(20740)
经济(19839)
中国(18659)
理学(16381)
理学院(16117)
管理学(15690)
(15667)
管理学院(15541)
科学(14208)
(13894)
(12556)
(12166)
技术(12057)
师范(12046)
职业(11895)
(11487)
中心(11269)
(11184)
北京(10382)
研究所(9561)
师范大学(9317)
教育(9299)
(8894)
财经(8824)
(8571)
技术学院(8482)
基金
项目(38146)
研究(34123)
科学(28324)
基金(22491)
教育(18689)
(18524)
国家(18254)
社会(17434)
编号(17376)
(16870)
社会科(16146)
社会科学(16144)
成果(15773)
科学基金(15217)
(13501)
课题(13209)
(11977)
基金项目(11200)
项目编号(10328)
资助(9453)
(9378)
重点(9077)
规划(8879)
研究成果(8865)
大学(8259)
自然(8246)
(8162)
(8118)
(8064)
(8025)
期刊
(30718)
经济(30718)
研究(24848)
中国(23906)
教育(23022)
(11766)
技术(9938)
管理(9565)
学报(9508)
(8661)
图书(8238)
科学(8223)
职业(8073)
大学(7632)
(7507)
金融(7507)
学学(6206)
书馆(6099)
图书馆(6099)
农业(5635)
技术教育(5389)
职业技术(5389)
职业技术教育(5389)
(5324)
论坛(5324)
业经(5255)
经济研究(4423)
财经(4271)
财会(4029)
情报(3991)
共检索到125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苗苗  
科学人才观的探索必须立足于实践,坚持服务人才发展,从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评价各环节进行有益思考,还原科学人才观的平等性、发展性、动态性、人本性特点,从而切实推进人才工作的展开与深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全明  张广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基础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实施科学人才观应遵循人才规律,建立"人成其才"机制,平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结构,建立动态、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引进人才甄选与评价的市场机制,实施人才共享,形成人才辈出的格局,变人口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最终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静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紧密相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才为本。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全明  张广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春梅  孙树桐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应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需施教,增强教学的适应性;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霞  沈桂凤  
文章从科学人才观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人员结构数量优化、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归属感不强;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四条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人才意识,优化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文环境,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治理模式,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志林  
一、统计事业的发展急需大批统计人才 近十年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在迅速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统计工作在许来方固发生了重大变化。统计服务内容在变,统计调查方法在变,统计服务方式在变。这一切变化集中到一点,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计人才。 二、统计人才的基本标准 所谓统计人才,是具有统计专业等知识、立志献身统计事业、能独挡一面工作且业绩政绩显著的统计人员。由于不同的统计岗位对统计人材的需要不同,而且不同层次的统计人才又具有各自的衡量标准,因而对统计人才的定义与标准,很难做出准确完整的归纳概括。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正平  潘红宁  韩扣兰  史卫红  徐会党  徐友凤  陈国忠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为保证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构建了特色化的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进行质量管理和"诊改",保障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和基层"全科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跃福  
习近平推进人才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粗略地可分为从正定到上海在地方工作时期,和从党的十七大至今在中央工作时期。无论是在地方担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还是在中央担任政治局常委、总书记,习近平都一以贯之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其全部历程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光辉。着力进行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和十八届中央总书记期间推进人才工作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化关于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全部历程的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郭戈  邓传淮  吕杰  李雪明  邓友超  刘爱东  冯婕  李进忠  范锋  张靖华  饶劲松  曾庆玉  
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使科学发展观能够得到持久、有效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包括理论学习机制建设、工作实践机制建设和保障评估机制建设。今后还要在巩固已建立的体制机制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培训、实践落实和组织保障机制等,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常抓不懈,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戈世平  
人才强国战略,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促进干部培训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虹  陈琪  朱滨海  周建伟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构建了"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5+3+X"培养体系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时提出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建立临床技能训练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等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幽向丽  
2010年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颁布了首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前不久,我国又颁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步伐大大提速。作为人才集聚地的首都北京,近年来不断加强本地区的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党秀丽  刘畅  邹洪涛  范庆锋  赵野  李炳学  张玉龙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的不断增加,研究国际化视野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以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现状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师生国际交流平台四个方面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进行分析,提出该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切实可行的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旭雄  谭洪新  陈再忠  刘其根  白志毅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水产养殖类专业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借助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拔尖创新型水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选拔部分热爱专业、具有优秀科研潜能的学生,通过外语水平强化、海外游学、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多元师资队伍建设及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等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资源投入,搭建中外合作教学平台,将海外游学培训及贯穿四年的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纳入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创新卓越水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