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6)
- 2023(12192)
- 2022(10683)
- 2021(10396)
- 2020(8509)
- 2019(19557)
- 2018(19337)
- 2017(36726)
- 2016(20448)
- 2015(22895)
- 2014(22983)
- 2013(22597)
- 2012(20783)
- 2011(18717)
- 2010(18784)
- 2009(17341)
- 2008(16888)
- 2007(14867)
- 2006(13072)
- 2005(11324)
- 学科
- 济(77228)
- 经济(77145)
- 管理(54887)
- 业(50813)
- 企(42683)
- 企业(42683)
- 方法(35760)
- 数学(29583)
- 数学方法(29111)
- 学(22775)
- 农(20851)
- 中国(20032)
- 财(17623)
- 业经(17594)
- 地方(15899)
- 理论(15749)
- 农业(14140)
- 和(13277)
- 贸(12981)
- 贸易(12972)
- 制(12945)
- 教育(12481)
- 易(12461)
- 环境(11947)
- 技术(11815)
- 务(11286)
- 财务(11221)
- 财务管理(11196)
- 划(10734)
- 企业财务(10587)
- 机构
- 大学(290339)
- 学院(288751)
- 管理(111696)
- 济(102383)
- 经济(99798)
- 研究(98030)
- 理学(96560)
- 理学院(95382)
- 管理学(93418)
- 管理学院(92897)
- 中国(70050)
- 科学(66950)
- 京(62878)
- 所(50801)
- 农(50626)
- 研究所(46787)
- 业大(46742)
- 财(46624)
- 中心(43457)
- 江(42472)
- 范(41607)
- 师范(41153)
- 北京(40009)
- 农业(39899)
- 财经(37783)
- 院(35925)
- 州(35106)
- 经(34147)
- 师范大学(33300)
- 技术(32971)
- 基金
- 项目(200333)
- 科学(154656)
- 研究(143887)
- 基金(141731)
- 家(125406)
- 国家(124341)
- 科学基金(104662)
- 社会(86623)
- 社会科(81707)
- 社会科学(81685)
- 省(79858)
- 基金项目(75903)
- 自然(69856)
- 自然科(68173)
- 自然科学(68155)
- 划(67382)
- 自然科学基金(66884)
- 教育(66133)
- 编号(59562)
- 资助(59023)
- 成果(49012)
- 重点(44778)
- 发(42760)
- 部(42361)
- 课题(41388)
- 创(41013)
- 科研(38541)
- 创新(38164)
- 计划(37562)
- 项目编号(36929)
共检索到416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赖坤
尽管旅游哲学研究兴趣已经出现十余年(据保守估计),但是关于旅游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还缺乏深入的理解。该研究从演绎、归纳与融合视角对旅游哲学的实质做了新的探讨,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见解。广义而言,旅游哲学是一个由5个层次组成的有机系统:内在精神、外在行为、直接结果、间接结果以及非专业感受。狭义而言,旅游哲学是该系统的局部性要素或者这些要素的非完全组合,而具体偏好因人而异。该研究倾向于将狭义旅游哲学理解为一种对智慧的探索活动。此种探索以旅游活动及其伴生现象的普遍、基本、整体状况为主要认识对象,以逻辑论证为主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研究 哲学 范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哲学研究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就研究内容及其深度而言,国内研究并不逊色于国外。然而,在研究范式的选择上,国内外却存在较大差别。国内研究奉行"建构"的旅游知识生产方式,关注"旅游哲学"学科体系的宏大构建,但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反思和批判意识淡薄。相较而言,国外对旅游现象的哲学阐释肇始于对旅游本体的认知和对旅游知识生产的反思,学科特征淡化,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思辨和批判的意蕴浓厚,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通过对旅游研究中引入哲学视角的基础进行剖析,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相关成果,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对国内旅游哲学研究的成果予以反思,以期为国内外研究者建立一个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引发更多国内研究者对"旅游哲学"理论批判特质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建构 反思 旅游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晓东 赖启福 严羽爽 林菲菲 刘森茂
对森林旅游规划定位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墨子管理哲学为其存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研究发现:森林旅游规划在项目定位方面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品牌定位不系统、功能定位不聚焦的"三不问题",在规划者定位方面存在非专业人硬做专业事、非本地人硬做本地事的"双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上,墨子管理哲学的"赖其力者生"为项目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提供思路,"兼相爱"可协调专业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行动上,墨子管理哲学的"得下之情""助己视听""先人得之"可视为规划科学性的出发点、保障点和落脚点,"利中取大,害中取小"为行动选择提供指导;在方法上,墨子管理哲学的求天志为问题诊断设定秩序,三表法为问题的诊断设定依据。
关键词:
墨子 管理哲学 森林旅游 规划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诗图 曹国新 邓苏
对旅游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然而这一问题在学术界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从哲学的视角来辨析,旅游的本质应是"体验",即旅游者的异地身心自由体验。将体验视为旅游本质的理由是:体验是旅游现象所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共同属性,体验是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独特属性,体验是规定和影响旅游现象中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体验是旅游活动产生、变化及发展的依据,这些理由符合哲学关于本质研究的特点及规定性。
关键词:
旅游本质 身心自由 体验 哲学辨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关键词:
方法论 在路上 空间正义 社会尺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玉民 李建瑞
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问题。怎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对待科学技术,生态哲学中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两种思潮。通过这两种思潮的对比分析,得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才能逐步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冲突,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洋洋 唐代剑
通过解析"慢哲学"思维与"慢旅游"及城市旅游绿道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旅游绿道建设中需要形成的六大"慢因子",即:生态因子、体验因子、休闲因子、经济因子、个性因子和可持续因子,"慢因子"的植入将为旅游绿道的开发提供思路。以杭州市旅游绿道为例,从"慢因子"嵌入的六个方面入手讨论了杭州市在城市旅游绿道建设中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旅游绿道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慢哲学 慢旅游 旅游绿道 开发理路 杭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路继业 杜两省
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法、牛顿的公理方法、科学的假说-演绎观、归纳主义和实证主义,一直到证伪主义,这些科学哲学理论均要求利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对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而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所要求的科学理论公理化,导致"新古典经济学"中大量借助数学工具来建立理论模型,从而促进了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实证主义所倡导的从外部对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伪,则推动了经济学大量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因此,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现有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的方法,应被称为"经验研究",而非"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甄翌 康文星
生态足迹模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较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本文阐述了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