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
- 2023(346)
- 2022(265)
- 2021(293)
- 2020(238)
- 2019(594)
- 2018(502)
- 2017(655)
- 2016(385)
- 2015(466)
- 2014(491)
- 2013(522)
- 2012(559)
- 2011(522)
- 2010(655)
- 2009(637)
- 2008(562)
- 2007(503)
- 2006(510)
- 2005(550)
- 学科
- 中国(1338)
- 济(1181)
- 经济(1178)
- 管理(1045)
- 教育(1004)
- 学(932)
- 研究(858)
- 和(809)
- 理论(643)
- 业(504)
- 情报(472)
- 科学(470)
- 工作(438)
- 图书(413)
- 书馆(407)
- 图书馆(407)
- 教学(392)
- 资料(359)
- 地方(358)
- 情报资料(355)
- 发(348)
- 企(338)
- 企业(338)
- 分析(338)
- 析(338)
- 方法(329)
- 发展(286)
- 技术(284)
- 革(278)
- 农(277)
- 机构
- 大学(6831)
- 学院(5889)
- 研究(2960)
- 科学(2604)
- 中国(2266)
- 管理(2089)
- 京(1900)
- 济(1771)
- 经济(1701)
- 理学(1638)
- 理学院(1590)
- 所(1558)
- 管理学(1558)
- 管理学院(1542)
- 范(1526)
- 师范(1521)
- 研究所(1417)
- 教育(1369)
- 师范大学(1291)
- 北京(1278)
- 中心(1269)
- 江(1088)
- 科学院(1053)
- 财(977)
- 图书(954)
- 院(947)
- 信息(913)
- 书馆(886)
- 图书馆(885)
- 州(858)
共检索到13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沈致远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听众:早上好!首先欢迎您来上图听讲座。上图讲座将迎来25周年的生日,为了感谢各位听众的支持与厚爱,我们组织并策划了一系列优秀的讲座,热诚期待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裴钢 王安忆 骆新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单一存在的,科学与文学都是探寻真理的过程,追求真善美的过程。2004年,作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裴钢和著名作家王安忆以"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为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精彩对话。时隔九年的2013年7月7日,上图讲座再次邀请二位继续九年前科学与人文这两个伟大的命题,而今作为同济大学校长的裴钢先生和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女士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科学家与文学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一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形成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不仅实现了现代工业的自动化和技术化,而且对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以“科学理性”为导向的分析、预测、规划和控制的更高要求,这意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邹逸
西方科学教育的科学主义方向源自西方文化的理性传统,我国的科学教育舶来于西方,经历发展初期的短暂"黄金时代"后同样趋向科学主义发展。但不论在西方还是中国,科学主义的过度膨胀导致了科学教育的诸多弊病,更带来了对文明社会的破坏,人们重新呼唤人文反思的复归。科学教育的人文转向,就是要在科学教育中充分挖掘人文素养,克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使科学教育与人文传统之间保持张力而相互调剂,从而使科学教育真正走上充满人性关怀和理性化的道路。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 科学主义 人文转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尹艳秋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唐斌尹艳秋近年来,关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问题成为了高教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应指出的是,在目前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的认识,似乎在教育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不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义遒
作者认为 ,论坛的主题“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抓住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问题 ;抓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也要从抓课程入手 ;科学与人文所以能结合其原因在于科学中有人文 ,人文中有科学 ,就后者而言 ,人文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 ,人文是科学态度的试金石 ,人文是科学途程的指路灯 ,人文是科学应用的方向盘 ;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 ,首先应当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结合 渗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毅
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文教育的全新尝试。本文从理性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论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的实际状况,旨在说明“课程整合”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
课程整合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张应强新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人性革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面对这两大挑战,高等教育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笔者看来,使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走向整合,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宗禹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首先是来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提出的需求。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人文教育,更不是没有人文精神。因此,把近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表述为“过分偏重科学教育的阶段”更为妥贴。从总体上说,当前与其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不如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为确切。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整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昊龙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的功用 ,从理论上说明了科学认识与人文认识两种认识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并将理论联系实际 ,认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从“为学”层面上升至“为道”层面 ,在实践中完成二者的统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叔子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是育人,这是它的主旋律。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培养中国的学生(当然不指外国留学生);第二是培养大学生。 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中国的学生,最根本的标志是看他能不能为中国、为中华民族服务。大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不仅应当归咎于狭隘的教育观,而且归根结底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包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内的狭隘的科学观与包括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在内的狭隘的人文观,不仅是导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分离的重要根源,而且也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重要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教育观,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观 人文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依靠全体教师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是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解决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性质不同 ,但两者是相通的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调查表明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有 :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提升境界 ,等。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 ,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大学教育 专业教学 教师素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米川
<正>技术是人类的存在形式,是现代人的历史命运。人类在不断创造技术人工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自身也带入了一个技术化社会。回望过去三百余年人类发生的四次工业革命历程,人文主义的技术批判如影随形。在人文主义看来,技术并非是中性的,而是价值负载的,具有丰富的价值观、伦理与政治意蕴。现代技术与科学已经取代传统的神话和宗教而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一种控制的新形式。技术不仅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而且是问题之源。技术本身是有意义的,但人的意义不能由技术来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