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7)
2023(10870)
2022(9119)
2021(8638)
2020(7101)
2019(15254)
2018(14756)
2017(27606)
2016(14893)
2015(16099)
2014(15323)
2013(14567)
2012(13355)
2011(11779)
2010(11707)
2009(10910)
2008(10495)
2007(9054)
2006(7632)
2005(6887)
作者
(40907)
(34295)
(33869)
(32310)
(21736)
(16539)
(15571)
(13154)
(12916)
(12206)
(11562)
(11397)
(10980)
(10647)
(10481)
(10349)
(10306)
(10131)
(9897)
(9529)
(8397)
(8272)
(8059)
(7857)
(7771)
(7732)
(7476)
(7367)
(6954)
(6751)
学科
(48105)
经济(48046)
(41517)
管理(39827)
(32045)
企业(32045)
方法(20216)
数学(17260)
数学方法(17018)
中国(16923)
(16091)
(15186)
(12411)
(12138)
业经(11816)
(11193)
银行(11177)
(10916)
保险(10824)
农业(10774)
地方(10680)
(10590)
(10448)
财务(10433)
财务管理(10406)
(10076)
金融(10074)
技术(9970)
企业财务(9877)
理论(9329)
机构
学院(195015)
大学(192865)
管理(71363)
(70499)
经济(68769)
研究(65576)
理学(61073)
理学院(60310)
管理学(59120)
管理学院(58751)
中国(52710)
科学(43618)
(40495)
(36802)
(35766)
(32676)
中心(31473)
业大(30331)
研究所(29888)
(29277)
财经(28921)
农业(28405)
(26262)
(25774)
师范(25461)
北京(24786)
(24325)
(24064)
技术(22652)
财经大学(21726)
基金
项目(136172)
科学(107676)
研究(98993)
基金(98384)
(86742)
国家(85993)
科学基金(73732)
社会(61618)
社会科(58135)
社会科学(58119)
(54741)
基金项目(51850)
自然(48663)
自然科(47559)
自然科学(47543)
自然科学基金(46660)
(46178)
教育(44857)
编号(40174)
资助(38710)
成果(32326)
重点(30883)
(29526)
(28918)
(28629)
课题(27942)
创新(27620)
(26570)
科研(26412)
计划(25706)
期刊
(77487)
经济(77487)
研究(57206)
中国(40996)
学报(34133)
(33943)
科学(31454)
(29329)
管理(25282)
大学(24953)
学学(23626)
农业(22889)
(22641)
金融(22641)
教育(21576)
技术(14947)
业经(13887)
财经(13491)
经济研究(12640)
(12046)
科技(11764)
(11481)
(11123)
问题(9626)
财会(9223)
(9024)
论坛(9024)
图书(8759)
业大(8700)
理论(8561)
共检索到288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海柱  
如何对新兴科技风险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重要且紧迫的现实问题。以人类基因编辑风险为例进行的考察发现,当前风险治理实践中形成了基于科学理性的“技术治理”范式,科学专家处于支配地位,非科学主体的参与弱化甚至缺位。然而,人类基因编辑领域存在技术、方法论与认识论方面的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使得技术治理面临知识困境、责任困境与信任困境。为此需要进行一种“反身性治理”的范式变革,它以科学不确定性的存在作为治理改革的前提,强调以风险理性作为理性基础,以包容性审议作为实践模式,并以信任的重建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继明  冯俊文  李永忠  
在技术的风险评估中,人们首先往往要确定环境条件是有风险的,还是不确定有风险的。尤其是在新兴高技术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人们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对决策环境做出明确的分类。本文以碳纳米管的风险评估作为案例指出,对高技术的风险评估,关键的要素是技术发展判断和结果预见。因此,在对新兴技术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同时,应持有适当的风险怀疑态度,最好能够考虑到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评估的决策策略,由此可以划分为风险性条件下的决策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两点值得考虑的建议是:第一,加强决策的现实化和逼真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决策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亚琪  
当前,全球各领域风险积聚联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凸显。本文引入风险社会理论范式,提出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是在人类活动的全球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高度复杂性共同催生的全球风险下,既有治理体系的风险认知和管控机制失灵,进而引发的各治理领域中不可有效预测、缺少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状态和趋势的总和。具有来源人为化、作用方式制度化和影响范围超时空延伸的主要特征。以国际关系学科的不确定性研究视角审视,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不仅源于行为体有限理性,而且应被阐释为全球风险在体系层次引发的复杂系统效应。为有效消减全球治理的不确定性,应变革基于工具理性的规则治理理念,重塑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共同发展为导向建设包容型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共同风险下的命运共同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李成威  杨德威  
本文以不确定性世界观为基础,从风险社会的逻辑视角出发,对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观察到,不确定性思维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颠覆了确定性的世界观。与此同时,人类也迈入了风险社会。以治理思维通过注入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是风险社会的基本逻辑,也是风险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公共风险的治理,是通过注入确定性化解国家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从而实现国家进步、人民和谐。提高公共理性水平是注入确定性的前提,而财政则是提高公共理性水平的基础,同时财政还发挥着公共风险"蓄水池"、国家治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纲  吴学军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约束李纲(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湖北430072)吴学军(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湖北430070)AbstractTheconceptandtypesofinformationuncertaintyarebrieflyintro...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忠  冯俊文  
感知和知识是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环节,纳米科学的涌现和迅速发展使得公众的认识和信任相对落后。对于技术的利益(福祉)、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作出反映,即"后常规科学"视角——强调对话情境下的知识融合,以及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后常规科学"的视角,为公众信任和分享科学知识提供了一种认识论上的支持,也促使更多专家意见之外的"同权共享团体"参与科学议题,进而为公众感知和理解纳米科学提供一种新的实践理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树垒  韩伯棠  
在分析道德风险中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的现象,建立了双方不确定性下的道德风险模型,扩展了经典道德风险模型的信息结构。通过对双方不确定性下道德风险模型的分析,发现资产类型是否进入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并不影响最优契约设计,揭示了道德风险中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对最优契约的叠加规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航涛  
以2009—2013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的后果,并研究财务柔性对不确定性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公司信用风险,而财务柔性对不确定性环境引起的信用风险有缓冲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军  陈雪婧  
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张力不断激化,主体参与、空间融合、要素流动、治理体系等层面的不确定性不断增长,甚至可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步入一种“不确定性”的情境中,使得各种发展机遇与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解城乡融合过程中风险生成和演化的重要视角。对此,亟须以“不确定性”为导向,强化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重构城乡空间秩序,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夯实协同治理体系,以化解不确定性风险,有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军  陈雪婧  
城乡融合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张力不断激化,主体参与、空间融合、要素流动、治理体系等层面的不确定性不断增长,甚至可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步入一种“不确定性”的情境中,使得各种发展机遇与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解城乡融合过程中风险生成和演化的重要视角。对此,亟须以“不确定性”为导向,强化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重构城乡空间秩序,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夯实协同治理体系,以化解不确定性风险,有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隋建利   吕文强   刘金全  
为了揭示不确定性冲击下中国经济风险的确定性规律,本文基于预期经济增速分布,将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纳入“在险增长”的统一框架,以刻画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冲击下的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确定性特征,伴随着不确定性升高,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经济上行风险较为稳定;当不确定性较低时,经济增速的潜在波动空间相对狭小,当不确定性较高时,经济增速具有较大的波动空间;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反馈”的溢出循环机制,能够加剧不确定性的实际冲击效应;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无论是就冲击强度还是持续周期而言,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均更为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楚翘  刘海廷  
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划时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生物技术,但是其还有不可忽视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风险。如果对该技术运用不当将对人类及子孙后代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国家虽对其立法但在立法上的容忍度不同。自2018年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之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国际上的讨论又一度掀起热潮,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持反对态度。为维护国家的生物安全和社会伦理,真正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相衔接,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了非法基因编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生物风险、伦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分析,提出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立法方面有所帮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楚翘  刘海廷  
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划时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生物技术,但是其还有不可忽视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风险。如果对该技术运用不当将对人类及子孙后代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国家虽对其立法但在立法上的容忍度不同。自2018年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之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国际上的讨论又一度掀起热潮,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持反对态度。为维护国家的生物安全和社会伦理,真正与《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相衔接,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了非法基因编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生物风险、伦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分析,提出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立法方面有所帮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萧月  李心丹  陈丽阳  陈潜润  
本文基于不确定性冲击视角,系统剖析多元不确定性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机制,在运用混频模型识别油价波动特征与关键不确定性的同时,结合套期保值效率探讨不确定性对油价的预测能力。研究表明:第一,经济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是国际油价波动的底层驱动因素,其中,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最大,可更准确地解释并刻画油价长期波动。第二,引入不确定性的策略能更准确地预测油价波动,并在套期保值效率这一微观经济指标上表现更好。其中,考虑期货与现货油价间动态联动及非对称性尾部依赖的对冲策略表现更优。本文在厘清国际油价面临的复杂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探讨提升中国经济韧性的策略与路径,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