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8)
2023(2600)
2022(1991)
2021(2226)
2020(1674)
2019(3982)
2018(3984)
2017(5295)
2016(4145)
2015(4761)
2014(4992)
2013(4134)
2012(3872)
2011(3745)
2010(4111)
2009(3502)
2008(3330)
2007(3071)
2006(2913)
2005(2889)
作者
(9091)
(7404)
(7348)
(7297)
(4741)
(3590)
(3498)
(3213)
(2868)
(2694)
(2595)
(2462)
(2443)
(2436)
(2414)
(2395)
(2372)
(2334)
(2256)
(2219)
(2211)
(1975)
(1858)
(1848)
(1759)
(1733)
(1722)
(1609)
(1595)
(1580)
学科
教育(18546)
中国(9680)
(8279)
理论(6619)
(6117)
经济(6113)
教学(5944)
研究(3815)
思想(3559)
(3522)
管理(3431)
发展(3406)
政治(3404)
(3361)
(3284)
改革(3186)
高等(3077)
思想政治(2854)
政治教育(2854)
治教(2854)
学法(2837)
教学法(2837)
德育(2833)
经济学(2825)
教育改革(2787)
学校(2647)
学理(2513)
学理论(2513)
(2450)
计算(2287)
机构
大学(53337)
学院(46623)
教育(26027)
研究(21912)
(18751)
师范(18690)
师范大学(15754)
(13581)
科学(13244)
(10888)
职业(10456)
教育学(10068)
技术(9998)
研究所(9996)
(9802)
北京(9737)
管理(9431)
经济(9281)
中国(9063)
(8987)
中心(8247)
(7663)
理学(7497)
教育学院(7387)
理学院(7256)
职业技术(7160)
管理学(6916)
管理学院(6794)
(6745)
研究院(6260)
基金
研究(27066)
项目(25756)
教育(21825)
科学(21441)
成果(15329)
编号(14292)
基金(14183)
社会(13680)
课题(13438)
社会科(12492)
社会科学(12491)
(12037)
(11973)
(11507)
(11322)
国家(11229)
规划(9430)
项目编号(8599)
(8541)
研究成果(8490)
科学基金(8369)
年度(7797)
(7777)
(7657)
重点(7630)
(7517)
(7194)
(7161)
教育部(7150)
阶段(7143)
期刊
教育(45027)
研究(26163)
中国(21523)
(11595)
经济(11595)
职业(10596)
技术(8123)
技术教育(6941)
职业技术(6941)
职业技术教育(6941)
学报(6700)
大学(6031)
科学(5689)
高等(5284)
(4942)
论坛(4942)
图书(4716)
成人(4673)
成人教育(4673)
高等教育(4636)
(3915)
(3903)
(3839)
发展(3615)
(3615)
职教(3601)
学学(3576)
比较(3446)
书馆(3390)
图书馆(3390)
共检索到86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和平  
科学、教育学与人的关系,是纠缠我国当代教育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科学主义思潮确立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以来,科学逐渐被狭义化为自然科学,成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套知识系统。而自然科学的方法体系,被包括教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运用于解释人与社会的复杂现象。教育学的科学化,使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变得卑微起来。人在密布且精细的科学程序中被围困,为科学所负累。教育学研究近乎等同于教育科学研究。不难判读,我国当代主流的《教育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以及其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学术论域甚至语法规则,都浸染着科学主义色彩。人在教育学中行将消匿,为了使人在教育学中体面地"出场",《教育学》亟待"重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波  
论教育学的命运——与吴钢、郑金洲商榷●周浩波拜读了吴钢的“论教育学的终结”(载《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下称吴文)及郑金洲的“教育学终结了吗”(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下称郑文)两篇争锋对垒之作后,感到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教育学是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兰格威尔德、范梅南等两代教育学者的现象学转向仅在方法层面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忽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乃是一种旨在拯救现实人生危机的人生教育学。但胡塞尔过于依赖思想史和康德理性主义,使得他的人生教育学其实未能深入现实人生。其弟子海德格尔另辟存在主义,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过,海氏的存在主义人生教育学同样需要进一步优化,优化路径是到文学、电影领域寻找意义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人生教育文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凤岐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为教育实践提供积极价值和科学基础,提高科学化水平是教育学完成其任务的基本条件。教育实践是一项跨度很大的工作,相应地,教育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形态、心理学形态和哲学形态三种类型。为获得可靠的知识,面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知识的使用是一个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人文科学,无论是较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最悠久、最重要、最具引领作用的科学。无论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实际与理论,教育的使命与功能,还是教育学自身,都说明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以人为出发点,又以关于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并归结到人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学,这也正是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之缘由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学科的发展史乃是知识的增长史,一门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层次性和更新速度决定着一门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学术地位。保持知识的持续增长,是每门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科学的多数学科相比,教育学的知识相对贫乏、增长缓慢,加快知识增长的速度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其关键在于聚焦科学问题,加强实证研究,为教育学发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支撑科学决策、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功能提供科学根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亮  
“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是教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之一。围绕这一论题,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和文化语境,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总体上,“科学”指向“知”,追求符合教育事实的规律;“艺术”指向“行”,探寻指导教育实践的规则。因此,两者的对峙实质上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分野。随着教育学作为统一的知识体的瓦解,“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论题面临着前提性的困境,但又由于其对教育学发展路向的暗示,获得了在现时代的存在合理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作为科目、学科和科学的三种教育学。作为师范教育科目的教育学,是师资训练所需各类知识的汇总;以作为科目的教育学为基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经过科学化发展,逐步成为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将作为科目的教育学和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区别开来,进而对教育学的知识类型和逻辑陈述进行厘清,这是教育学这门学科走向科学必要的基础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姜振军  
长期以来,教育学究竟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颇有争论。究其实,探讨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不仅要结合当下教育及教育学的现实处境,更要结合教育及教育学的学科要旨;不仅应重视研究结论的合理性,更应重视探索过程的逻辑性。从根本上讲,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于其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一切教育现象,可分为宏观教育事业现象和微观教育活动现象。研究教育事业现象的宏观教育学,其学科属性明显倾向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活动现象的微观教育学,其学科属性当属人文科学。综合而言,教育学属于典型的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学在科学性方面所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并不能否定其在科学化的可能性上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无异。人类的教育活动目前仍依赖于经验也不能说明教育学只能是艺术而不能成为科学。即便探讨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教育学仍应该且可能努力保持价值中立,以保证其对教育事实的描述是客观、科学的。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为教育学引入了新知识,却没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范式,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在经验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教育学核心概念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建构遵循理性和逻辑的科学文化,是教育学科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任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满忠坤  
学科归属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关乎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规约着学科构建的有效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划分学科类型的根本依据,确证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厘清教育学学科归属的前提和依据。教育学不仅不应归为社会科学,而且归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提法也不妥当。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是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它规约了教育学是基于理解和认同的人文科学属性。确证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归属,旨在强调教育研究的价值涉入和"主体赋予性",有助于警醒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桂生  
鉴于教育事业事关一代又一代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学原应保持一定的学科本色,但事实上,从建构教育学开始,直到如今,教育学反而越来越丧失本学科的特点,以致教育基调多变,导致教育实践当事人越来越无所适从。本文着重论述教育学学科性质淡化及其易受其他外围干扰的缘由,借此排除对教育学的干扰,以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作为一门公认的以学科名义长期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比较教育学科理应成为并称为“比较教育学”,弃“学”直呼“比较教育”,是淡化和规避比较教育学学科性的非学科化的表现。非学科化倾向背离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的现实生态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极大地削弱了比较教育学的科学性,已经和正在给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比较教育学的健康发展需要真正的学科化和超学科化建设,即依据教育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教育社会生态学为学科底版,以教育形态类型学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多态性教育为研究对象,为自己明确地进行学科定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世  
教育理论的建构无法割舍与教育实践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学理论品性的基本特征是人本性。科学主义情结有害于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故而应当以"教育学的科学性"的说法,取代"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的陈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