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2)
2023(13332)
2022(11632)
2021(10762)
2020(8980)
2019(20499)
2018(20440)
2017(39143)
2016(21324)
2015(24023)
2014(23921)
2013(23845)
2012(21900)
2011(19570)
2010(19394)
2009(17514)
2008(16675)
2007(14458)
2006(12482)
2005(10768)
作者
(61610)
(51232)
(50947)
(48475)
(32597)
(24532)
(23125)
(20168)
(19518)
(18172)
(17727)
(17069)
(16190)
(15950)
(15851)
(15401)
(15369)
(15365)
(14649)
(14566)
(12811)
(12477)
(12325)
(11634)
(11407)
(11312)
(11263)
(11234)
(10218)
(10215)
学科
(89863)
经济(89784)
管理(60860)
(57199)
(46984)
企业(46984)
方法(39076)
数学(33645)
数学方法(33276)
(23879)
地方(23081)
中国(21597)
业经(20584)
(19882)
技术(18324)
(17919)
农业(16420)
理论(14462)
环境(14357)
(14273)
(14145)
贸易(14137)
(13634)
(13344)
产业(13264)
地方经济(12894)
(11735)
(11194)
财务(11127)
财务管理(11109)
机构
大学(300259)
学院(299601)
管理(120866)
(115594)
经济(112944)
理学(105441)
理学院(104227)
管理学(102474)
管理学院(101941)
研究(99693)
中国(71203)
科学(65235)
(64341)
(49831)
(48560)
(48540)
业大(46685)
研究所(45742)
中心(45378)
(43378)
(41309)
师范(40916)
北京(40228)
财经(39974)
农业(38103)
(36796)
(36265)
(35576)
经济学(33516)
师范大学(33244)
基金
项目(214416)
科学(168459)
研究(156939)
基金(153880)
(134297)
国家(133215)
科学基金(114446)
社会(97840)
社会科(92733)
社会科学(92710)
(85287)
基金项目(83202)
自然(74744)
自然科(72936)
自然科学(72921)
自然科学基金(71594)
(71475)
教育(70718)
编号(64389)
资助(61893)
成果(51001)
重点(48002)
(47110)
(46143)
(45223)
课题(44069)
创新(42173)
科研(40563)
国家社会(39749)
项目编号(39343)
期刊
(124972)
经济(124972)
研究(84005)
中国(55274)
学报(48077)
科学(45299)
(43667)
管理(42518)
大学(35748)
(34784)
教育(34339)
学学(33483)
农业(31310)
技术(28385)
业经(21523)
(20030)
金融(20030)
经济研究(18959)
财经(18145)
图书(17753)
科技(17092)
问题(16571)
(16284)
技术经济(15831)
(15485)
资源(15089)
理论(14664)
实践(13680)
(13680)
现代(13662)
共检索到425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丽   臧东宇   陈爽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与专利技术的紧密关联加速推进了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然而,科学研究、专利技术、药物产品之间如何关联及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如何演化尚不明确。[方法/过程]对美国FDA橙皮书官网上的批准药物、药物的关键专利及专利引用的非专利参考文献进行反向引文追踪,从药物—专利—论文引文关系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与关联速度;基于药物、专利和论文文本建立语料库,利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聚类,分析科技产业主题间的关联及其演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科学关联度与技术关联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科学—技术的关联速度及技术—产业的关联速度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基于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及其演化路径,定义6种主题演化模式;在剖析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构建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发展成熟度的分析框架,发现生物医药领域科学—技术—产业的知识关联与协同驱动可促进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知识交换,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晔  周才华  
首次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3-2011年我国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变动状况,将环境技术效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两个方面,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当期考虑非期望产出和未考虑非期望产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开展对比,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省际差异主要来源于效率改进;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技术效率的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环境技术效率;当期生产技术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增长普遍低于全局生产技术下的测算结果,且其省际差异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芸  陶晓丽  
针对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开发类成果的特点,以北京市科技成果为例,在深入、系统地分析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文献和近年生物医药领域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构建了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开发类成果评价指标,并确定了其指标权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光东  丁洁  武博  
在进行国外典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玲  刘非凡  魏绪秋  
对某学科、某领域的主题演化轨迹进行分析,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是目前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知识网络为例,检索了该领域的期刊文献,提取年份、作者和关键词题录数据,构建了3-mode共现关系词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合著网络、共词网络以及时间—作者—关键词3-mode共现网络3个角度对知识网络领域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3-mode共现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领域主题演化分析中,揭示网络演化特征,发现不同年份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及合著团队、经典和热点研究主题,综合呈现该领域内年份—作者—主题之间的共现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勋来  刘晓倩  李文琪  
以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生物医药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产业集群通过多重效应共同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据此,提出扩大集群规模、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顾春柳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2)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3)目前在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正楚  张蜜  陈一鸣  邓小云  
技术预见是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技术路线图是当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技术预见工具。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高技术预见活动的准确度,把握产业共性技术发展规律,整合技术资源且规避技术投资风险。本文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共性技术进行遴选后,导出其几种发展趋势,绘制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期(2012-2013年)、中期(2014-2017年)和远期(2018-2025年)的共性技术综合路线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正楚  张蜜  吴艳  阳立高  
共性技术服务效率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共性技术服务效率体现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和共性技术应用共享两个阶段。通过选取这两个阶段的相关指标,搜集整理全国31个省市地区相关的指标数据,采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共性技术服务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在共性技术研发供给阶段,存在投入过多、资源分配不均、产出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共性技术应用共享阶段,服务效率相对较高,说明生物医药行业对共性技术的强烈需求以及各省市对共性技术运用和商业化的重视。从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的角度对我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是,政府应当给予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从融资渠道、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研发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创新平台体系,从组建技术联合体、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加强协调控制能力等方面着力完善技术共享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正楚  张蜜  吴艳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出现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技术体系复杂导致供给困难,技术开发时间长、风险高。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加强对策,包括:依托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现象,通过组织创新克服组织失灵现象,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企业集群供给产业共性技术,对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模式进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宇  康健  邵云飞  
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地剖析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和动力将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为框架,解构了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要素,分析了三螺旋各阶段的动力因素,探讨了三螺旋不同阶段各协同主体的协作规律及资源利用状况,绘制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三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和动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成都、德阳和绵阳三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比较分析,以期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耀辉  侯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以集群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经济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以珠海三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和现状为例,论述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政府和智力机构等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归纳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是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产业主体之间形成合力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最后提出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平台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赵国杰  
文章认为,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集群特质和要求,这是科技集群形成的基础。科技集群是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相互关联形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并与相关的各种社会要素反馈互动的以集群为特征的系统。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燕  孙继林  于建荣  徐萍  
指出文献计量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学术期刊评价和科研绩效评价;传统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存在一些固有局限性,为此人们已作出许多创新和改进。分析讨论评价学术期刊的新模型和指标——渐进曲线模型和特征因子以及评价科研绩效的两种方法创新——多指标综合分析和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并论述文献计量与经济社会因素的结合使用。从这些新型方法和指标的出现和应用可以看出,文献计量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手段,由单指标向多指标转换,结合复杂的社会网络特征和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