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1)
2023(9303)
2022(7635)
2021(7067)
2020(5632)
2019(12639)
2018(12184)
2017(22813)
2016(11671)
2015(13038)
2014(12070)
2013(11727)
2012(10630)
2011(9486)
2010(9863)
2009(9438)
2008(8209)
2007(7299)
2006(6444)
2005(5747)
作者
(30173)
(25064)
(24681)
(23434)
(15793)
(11638)
(11056)
(9504)
(9439)
(8841)
(8505)
(8340)
(7947)
(7896)
(7792)
(7511)
(7286)
(7272)
(7085)
(7058)
(6232)
(5894)
(5845)
(5684)
(5647)
(5623)
(5590)
(5457)
(5148)
(5024)
学科
(43074)
(39308)
经济(39276)
管理(37639)
(34897)
企业(34897)
(25031)
金融(25031)
(22663)
银行(22650)
(22072)
中国(20360)
技术(15971)
方法(14951)
(12738)
业经(12528)
数学(12451)
数学方法(12352)
(12240)
(12186)
技术管理(11805)
地方(11308)
中国金融(11002)
理论(9604)
农业(8807)
(8727)
贸易(8712)
(8530)
(8015)
财务(7999)
机构
学院(149823)
大学(147018)
(64833)
经济(63164)
管理(60379)
理学(51208)
理学院(50754)
管理学(50144)
管理学院(49856)
研究(47773)
中国(44305)
(29883)
(29813)
科学(25939)
中心(25088)
(23904)
财经(22975)
(21935)
(21117)
(20915)
经济学(20271)
(20042)
研究所(19625)
业大(19017)
北京(18849)
(18431)
师范(18244)
经济学院(18243)
(18047)
(17665)
基金
项目(101069)
科学(80932)
研究(79941)
基金(71639)
(61076)
国家(60456)
科学基金(53465)
社会(51919)
社会科(49437)
社会科学(49428)
(42428)
基金项目(37630)
教育(36362)
(33731)
编号(32869)
自然(31384)
自然科(30765)
自然科学(30761)
自然科学基金(30296)
(28597)
资助(27253)
成果(26582)
创新(25629)
(23210)
课题(23031)
重点(22830)
国家社会(21940)
(21394)
项目编号(20920)
(20909)
期刊
(69523)
经济(69523)
研究(46969)
中国(38558)
(30073)
金融(30073)
管理(25766)
(23054)
教育(22153)
(19280)
学报(17856)
科学(17803)
技术(16141)
大学(14698)
学学(13283)
农业(12536)
业经(11538)
经济研究(11504)
图书(11330)
财经(11329)
(9957)
科技(9394)
(8574)
论坛(8574)
技术经济(8484)
书馆(8359)
图书馆(8359)
问题(8136)
(7947)
理论(7636)
共检索到241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京辉   李菡  
<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着力点。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科创金融起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山东作为我国工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省,有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携手联动,立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济南市作为全国首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全方位开展金融集成创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正>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机遇,苦练内功、守正创新,持续强化金融服务“硬支撑”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一直要求必须抓实抓好的“国之大者”,并且赋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上海银行业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使命,理应更好地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增强“金融承载力”,深植“文化软实力”,服务“科技硬实力”,打造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
关键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本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建设明显加快,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及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发挥着愈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从广义范畴出发,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背景,阐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兼论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归纳总结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高标准,提出中国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战略考量,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兼具政策引领和市场化配置的科技金融体系,着眼于建立健全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配套投融资服务,再到科技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各类金融主体功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白国强  
<正>习近平总书记首创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它关联和联通了政治经济学诸多理论范畴,是一次深刻的“术语革命”。这一理论有着明显的实践指向,成为新时代实践创造的新航标。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兰伟  
新质生产力的“新”涵盖新科技、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等诸多内涵,正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新进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创新思路包括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治理的理念转变、从政府主导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从标准制定到标准优化的转变、从实体线下为主到数字线上并重的转变、从示范先行到普遍均等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多种路径,涵盖优化健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体制机制、建立城乡共享的多元信息保障体系、推动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新理念新技术重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新技术背景下公众的多种素养提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主体间的融合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青   胡通   梁柏林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要求。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在需求端形成生产力进步的动力,生产力进步又可以在供给端带来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金融可以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为生产力进步提供资金支持,生产力进步又能够为金融提供良好的回报。同时,金融是把“双刃剑”,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加强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良性循环的保障。因此,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又要完善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地,一是构建资本市场与银行并重的金融体系,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是健全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金融投资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彬   张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新征程上如何实现生产力水平上的更大突破与更大发展进行了新总结与新概括,形成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指明科学方向,也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理论支撑。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须遵循制定科学政策机制,领航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凝练产业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的内涵要求,由此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强国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志恒   苏昕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技术创新为动力源的生产能力的生动体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新”财富创造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先进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发端于科技,生成于资本积累过程,体现于地域演化,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具有颠覆性、融汇性、共创性等独特属性,包括新技术、新要素、新通道、新分工四大核心构成。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同频共振,集中体现了当下科技进步主导下的生产方式变革,通过构建科技创造力发挥与个人价值实现的联动机制,打造科技与产业协同运作模式,统筹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等,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持续发展道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丰富和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洞察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脉搏,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出发,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社会各界激起了深刻的反响,迅即凝聚成广泛的共识。这一前瞻性、引领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谱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卫星  
<正>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高频出现,更作为关键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方向。富民银行坚定地以自身战略选择匹配国家战略,深度谋划长期布局,在最新升级的战略中提出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产融生态银行愿景,以“数智+普惠”优势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瑞龙   朱旭峰   伊彤  
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一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进一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挖其与科技创新、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之间的关系,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智库、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分享和交流其理论与实践思考,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楚金华  
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定位、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取向、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衍生变化。明晰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端于企业创新,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着力点,深化评价改革和加强职业研究是其发力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办学定位,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强化知识库、师资队伍和育人文化的核心地位,创新课程任务、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组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落实内部评价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加兰   查雨城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字普惠金融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影响,同时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时存在自身双重门槛效应。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内在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路径选择与理论支撑。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