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1)
2023(11459)
2022(10013)
2021(9297)
2020(8107)
2019(18916)
2018(18802)
2017(35602)
2016(19259)
2015(21616)
2014(20767)
2013(20562)
2012(19466)
2011(17629)
2010(17673)
2009(16602)
2008(16345)
2007(14820)
2006(12830)
2005(11328)
作者
(55764)
(46689)
(46308)
(43995)
(29729)
(22496)
(21156)
(18130)
(17584)
(16528)
(15788)
(15754)
(15013)
(14745)
(14738)
(14502)
(14392)
(13860)
(13595)
(13558)
(11626)
(11500)
(11362)
(10783)
(10640)
(10444)
(10310)
(10257)
(9458)
(9372)
学科
(77056)
经济(76984)
管理(53562)
(52646)
(43561)
企业(43561)
方法(32971)
数学(28523)
数学方法(28223)
(21366)
中国(20177)
地方(19307)
(18207)
技术(18150)
(17306)
业经(16301)
农业(14188)
(13936)
(13874)
贸易(13866)
(13328)
技术管理(12470)
理论(12313)
(11636)
(11425)
银行(11373)
(11281)
金融(11278)
(10827)
环境(10772)
机构
大学(265997)
学院(264255)
(105383)
经济(103017)
管理(99034)
研究(93707)
理学(84857)
理学院(83724)
管理学(82198)
管理学院(81663)
中国(70212)
科学(59908)
(59332)
(49712)
(48239)
(47546)
研究所(43987)
中心(43655)
业大(42524)
(42316)
农业(39479)
北京(37858)
财经(37187)
(36043)
师范(35595)
(35160)
(34222)
(33599)
经济学(31746)
技术(29731)
基金
项目(178262)
科学(139071)
研究(128342)
基金(126603)
(112063)
国家(111076)
科学基金(93932)
社会(79436)
社会科(75097)
社会科学(75073)
(71873)
基金项目(67885)
自然(61818)
(61095)
自然科(60374)
自然科学(60352)
自然科学基金(59290)
教育(59004)
编号(51617)
资助(50854)
成果(42153)
(41952)
重点(40747)
(39850)
创新(38428)
(38410)
课题(37160)
科研(34543)
计划(34174)
大学(33244)
期刊
(117517)
经济(117517)
研究(77969)
中国(57950)
学报(45617)
(43990)
科学(41295)
(37799)
管理(37158)
大学(33648)
教育(32237)
学学(31229)
农业(29602)
技术(24017)
(23266)
金融(23266)
业经(19127)
经济研究(18709)
财经(17844)
(17644)
问题(15667)
(15401)
科技(14768)
图书(14230)
技术经济(14038)
(13666)
(12400)
资源(12239)
理论(11942)
现代(11755)
共检索到401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靖华  林甲嵘  姜中霜  
目前科创走廊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区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针对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的问题,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分析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走廊区域内部系统功能互补、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分析日本筑波-东京-横滨创新带与我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例,基于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最后提出区域建设科创走廊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预先考虑布局基本设施,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基础科技研发以及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发展聚焦科创过程前端、重视基础阶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相关研究表明,创新活动在空间上呈高度聚集态势,其系统性特征与城市要素、资源禀赋高度相关,不同创新集聚区对空间诉求差异显著;在区域层面,创新集聚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推进知识快速扩散和创新的不断产生,从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因而,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构建既要满足区域内各创新集聚区基于自身特征的空间需求,又要致力于促进各创新集聚区的网络化关联,形成创新系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通过分析不同片区的创新特征和模式,提出将西湖区打造成为创新型城区、未来科技城成为近郊科技园、青山湖科技城成为远郊科学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一体化组织模式,并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创新单元功能内涵和建设方式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烨   陈晨   李传江   罗一南   蒋昊成   方晏如  
青创人群作为创新型城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健康活力与城区高质量建设紧密相关。当代青年人亚健康状态很大程度因为缺乏体育活动而引起健康问题,这在从事高强度创新工作的青年人群中尤为显著。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区青创人群的体育活动时空特征与空间供给问题。研究表明,拓展新兴体育活动空间,促进体育活动空间复合利用,灵活利用城市边角空间,增强工作地周边的体育设施供给与蓝绿空间融合互动,是满足大走廊地区青创人群体育活动需求,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的关键措施。据此,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视角探讨运动健康活力导向的创新型城区建设的优化策略和研究展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岑晓腾  苏竣  黄萃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复合系统,其主要包含支持子系统内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以及发展子系统内的创新投入和协同能力,兼具线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复杂系统特征。本研究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来看,沪嘉杭三地绩效均呈现上升趋势,嘉兴增长率最高,且区域内子系统中支持子系统和发展子系统绩效跟上一级系统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关系来看,三地之间协同程度也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协同程度较高,嘉兴协同发展成绩突出,其中上海子系统协同基础良好,增长缓慢,嘉兴子系统协同基础较差,但增长迅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彩君   刘高平  
G60科创走廊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基于2012—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对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与各城市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整体上技术生态位宽度增加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空间效应方面,技术生态位宽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则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为实施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创新一体化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兰筱琳  黄茂兴  
科技创新走廊是科技创新要素及产业集聚的新型空间组织方式。本文以尚处于规划期的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为例,采用计量模型对走廊辐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耦合协调程度,为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为中国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贤忠   陈波   郭艺   吕磊  
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沿线城市创新合作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跨区域创新合作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随着政策实施的不断推进,这一促进效应逐渐增强,但空间溢出效应仍不明显。(3)相较于一般等级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沿线高等级城市的影响效应更大。(4)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主要通过强化政府创新投入、缓解传统融资约束、提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人才集聚,进而对沿线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瑞东   陈柳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创新要素的流动、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水平,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讨论说明,G60科创走廊的设立也促进了成员城市之间创新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进超  蒋福  张智勇  
基于企业间复杂的交互网络和知识迁移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出理论模型并予以解释,将个体企业视为产业集聚环境下的微粒,并能感知、处理和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体。模拟生物行为,通过对个体企业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形成宏观层面的群体行为数据集,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过程中会形成以创新企业为中心的虹吸效应,这种分布由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差异造成存在多个中心的趋势;其次,创新企业是一个多智能体,其创新行为选择受到创新规则集和知识库的影响;再次,企业创新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后果导致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之和最小;最后,产业集聚还会受到创新制度环境以及竞合行为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邢景丽  张仲梁  
首先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创新性界定,以2015—2018年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三大城市群为参照系,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高。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提升5.31个百分点,由2015年的100、2016年的104.5上升到2017年的110.6、2018年116.8;创新驱动指数、平衡协调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开放共赢指数、共享普惠指数和集约高效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尤其在创新驱动、平衡协调、绿色生态三个方面的提升速度远高于三大城市群。G60科创走廊城市是长三角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其在创新驱动、平衡协调、绿色生态、开放共赢、共享普惠和集约高效六个方面的提升速度远超于其他城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子丹  袁永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为探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美国硅谷的智能效率差距,采用两地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测量其智能效率,并实证其智能效率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两地的智能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得到优化。硅谷的智能效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走廊的智能效率主要来源于纯技术效率改善。影响因素对两地智能效率的影响迥异,相对硅谷,影响因素对走廊的影响更为强烈,他们主要通过对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来影响硅谷的智能效率,而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来影响走廊的智能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子韬  王亚星  吴建南  
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依托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体行动,而协同机制是用于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手段。通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案例,展现地方政府间协同机制的全貌,并基于制度集体行动(ICA)框架,分析协同机制设计成功的原因和经验。研究发现,成功的地方政府间协同机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合作风险和预期净收益,并根据协同成员范围和宏观政策环境进行调整,其中关键要点在于通过将整体高风险拆解为局部低风险,以及通过划分合作事务优先级的方式突出预期净收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博杰   曾婧婧   刘晓琨  
科创走廊是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协同治理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然而,由于府际协同的复杂性、区域间利益的多样性以及协同治理机制的不成熟,中国科创走廊府际协同的运行机制和演进趋势尚不明晰。以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筛选得到的2016—2023年间全国区域科创走廊的143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从文本数量、政策时间、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以及产业布局5个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探寻科创走廊府际协同的形成机制与治理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科创走廊治理过程存在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工具上呈现非均衡性发展等问题。由此提出通过加强区域资源配置、优化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增强市场化运作手段,构建多层次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增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惠琴  白永毅  林功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