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2700)
- 2022(10357)
- 2021(9315)
- 2020(7599)
- 2019(17209)
- 2018(16850)
- 2017(32088)
- 2016(17020)
- 2015(18694)
- 2014(18541)
- 2013(18480)
- 2012(17162)
- 2011(15024)
- 2010(15835)
- 2009(14945)
- 2008(14854)
- 2007(13548)
- 2006(12213)
- 2005(11552)
- 学科
- 业(83347)
- 济(83260)
- 经济(83177)
- 企(77304)
- 企业(77304)
- 管理(67755)
- 业经(30547)
- 方法(28943)
- 财(26399)
- 农(25591)
- 中国(24498)
- 技术(22075)
- 地方(21040)
- 务(20098)
- 财务(20076)
- 财务管理(20005)
- 数学(19941)
- 数学方法(19850)
- 企业财务(18994)
- 农业(18907)
- 制(17002)
- 策(15374)
- 和(14812)
- 划(14385)
- 理论(14348)
- 技术管理(14066)
- 体(12989)
- 银(12887)
- 银行(12876)
- 融(12874)
- 机构
- 学院(246280)
- 大学(237144)
- 济(108128)
- 经济(106158)
- 管理(100596)
- 理学(85198)
- 理学院(84396)
- 管理学(83552)
- 管理学院(83067)
- 研究(78643)
- 中国(64792)
- 财(52792)
- 京(51064)
- 科学(43746)
- 财经(40818)
- 江(40544)
- 所(39112)
- 农(37843)
- 经(36919)
- 中心(36367)
- 研究所(34026)
- 州(32152)
- 北京(31935)
- 经济学(31719)
- 业大(31541)
- 商学(29982)
- 财经大学(29795)
- 商学院(29713)
- 农业(28964)
- 范(28686)
- 基金
- 项目(152419)
- 科学(123178)
- 研究(117417)
- 基金(110019)
- 家(93349)
- 国家(92373)
- 科学基金(82239)
- 社会(77235)
- 社会科(73499)
- 社会科学(73482)
- 省(63269)
- 基金项目(58304)
- 教育(52572)
- 自然(50477)
- 划(49936)
- 自然科(49343)
- 自然科学(49335)
- 自然科学基金(48557)
- 编号(46942)
- 资助(43377)
- 创(38936)
- 发(38415)
- 成果(37184)
- 业(36258)
- 创新(35300)
- 重点(34029)
- 部(33369)
- 课题(33243)
- 发展(31991)
- 国家社会(31648)
- 期刊
- 济(132046)
- 经济(132046)
- 研究(78351)
- 中国(59225)
- 财(46162)
- 管理(45454)
- 农(36672)
- 科学(30607)
- 学报(28290)
- 融(26455)
- 金融(26455)
- 教育(25841)
- 农业(25109)
- 技术(24821)
- 业经(24750)
- 大学(23281)
- 学学(22060)
- 财经(20796)
- 经济研究(20733)
- 经(18077)
- 问题(16702)
- 业(15741)
- 技术经济(15631)
- 财会(14352)
- 会计(13992)
- 商业(13200)
- 现代(13116)
- 科技(12993)
- 贸(12794)
- 世界(12378)
共检索到396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松 张科 王红建
探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如何影响IPO审计市场质量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借助科创板根据IPO企业盈利情况提供多个上市标准这一重要场景,本文通过检验以不同盈利标准IPO的企业上市前审计师选择倾向与上市后首发抑价,以探究注册制如何影响IPO审计市场质量需求以及高质量审计对IPO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以盈利标准IPO的企业,以非盈利标准IPO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以降低首发抑价,且这种高质量审计选择倾向与首发抑价降低效果主要表现在研发强度较高的企业。本研究验证了高质量审计师在科创板IPO下发挥的信息鉴证作用,揭示了高质量审计服务在资本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注册制 上市标准 审计师选择 首发抑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爽 王禹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科创板首次打开IPO审核问询的“黑匣”。本文基于科创板IPO公司多轮审核问询回复函的文本信息,从回复信息“质”和“量”两个维度分别构建指标度量回复函的信息披露质量,考察其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IPO审核问询回复函信息质量与公司首发抑价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回复函的信息量越大、信息可视化程度越高、会计术语和逆接成分密度越小,首发抑价程度越低;且公司研发投入越多,回复函质量对首发抑价的影响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发行人回复函信息质量对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有显著影响:回复函质量越高,招股书上会稿与初始申报稿相比提供的增量信息越多,信息质量越高。此外,回复函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网下询价意见分歧越小。本文基于IPO审核问询回复函文本信息的分析,为各利益方理解IPO定价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监管方提高IPO审核问询质量进而提升IPO市场化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小凤 唐红 王善平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均科 张益嘉
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会引起企业动力变革,还会使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变化。基于201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女性审计师、来自“四大”的审计师以及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在环境不确定性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本文发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选择具有以上三种特征的审计师时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后果和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解,还可以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审计市场活力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易雄军 李孟哲 吴联生
本文研究了企业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审计师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的企业,更愿意聘请目标市场审计师以获得更多与目标市场相关的信息;这种现象在环境不确定性更高、规模更小、非国有以及子公司业务更重要的上市公司中更明显;同时,跨区域发展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审计师的情况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与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总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分所之间均存在且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目标市场审计师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目标市场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本文关注审计师的地区信息优势及其对企业跨区域战略实施的影响,同时从客户公司信息需求的角度丰富了审计师选择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静楠 张敏微 付龑钰
IPO抑价现象被看作金融学界一大谜团。投资者情绪被认为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作为IPO抑价率较高的国家,创业板新股抑价程度尤为明显。本文选取创业板市场2010-2014年320家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市场层面和公司层面探究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IPO抑价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即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抑价程度越高。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IPO抑价 民营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如秒 赖普清
以2019年7月22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科创板上市的354家公司为对象,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强度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上市前的研发投入显著加大科创板企业IPO抑价水平;风险资金的引入情况、科创板上市公司所在区域的差异使得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风投联合投资状况、机构声誉以及主导风投机构持股时长作为传导机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也存在差异。随后,从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加强科创板企业信息披露、审慎选择风险投资机构、风投资本应聚焦自身定位发展、监管机构应加快投资市场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奇杰 姚美粉 胡泽阳
审计师行业专长作为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其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违规值得关注。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违规,聘请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上市公司发生违规的可能性和违规的次数都越低。进一步的,文章基于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的视角,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违规的异质性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相较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内部控制与审计师行业专长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文章揭示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违规的监督和治理效应,有助于审计师发挥行业专长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如何有效抑制企业违规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艳萍 王林鑫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认证监督效应与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研发投入、风险投资与IPO抑价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4—2018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80家公司,实证检验研发投入对IPO抑价的影响,从风险投资参与、持股比例、国有背景、联合持股四个方面剖析风险投资对研发投入与IPO抑价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板企业上市前三期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IPO抑价越严重;风险投资的介入加剧了研发投入强度与IPO抑价的相关性,风险投资存在机会主义倾向;风险投资的高持股比例、具有国有背景、两家或两家以上风险投资联合持股,能够降低风险投资通过IPO的投机性,充分发挥认证监督效应,弱化研发投入与IPO抑价的正相关性,产生显著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鹏 沈春亚
引入研发信息披露指数、研发市场错误定价与风险资本调节变量,检验研发投入与IPO抑价关系,能够提高IPO抑价研究的外部效度。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创业板IPO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信息披露水平、研发市场错误定价对IPO抑价均有较强的解释力,风险资本在新股发行时只发挥了信号作用而没有有效发挥信息作用,从而提高了IPO抑价率。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与强化中介机构对信息监督的社会责任,能有效降低IPO抑价程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鹏 沈春亚
引入研发信息披露指数、研发市场错误定价与风险资本调节变量,检验研发投入与IPO抑价关系,能够提高IPO抑价研究的外部效度。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创业板IPO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信息披露水平、研发市场错误定价对IPO抑价均有较强的解释力,风险资本在新股发行时只发挥了信号作用而没有有效发挥信息作用,从而提高了IPO抑价率。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与强化中介机构对信息监督的社会责任,能有效降低IPO抑价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向志宏 杨小龙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5108个年度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高成长的企业,越倾向于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处于高成长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四大"来为其提供审计服务。
关键词:
企业成长 信号传递 审计收费 审计师选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蔺欣 刘金金 刘茜
IPO发行制度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而发审委中有审计师担任委员,所以审计师在IPO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IPO公司雇佣的中介机构,又是IPO资格的审核者。那么IPO公司会不会利用审计师的这种双重身份,通过购买审计师的服务来协助其对发审委委员寻租,最终顺利通过IPO审核呢?本文基于寻租动机,研究具有什么特征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有审计师在发审委中担任委员的事务所。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寻租的视角来提供经验支持,丰富了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常 陈胤默 赵懿清
文章以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当现任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OFDI企业会更多地将之变更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当企业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国家及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当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
关键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审计师选择 产权性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秋梅 梁权熙
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了企业审计师选择的地区同群效应及其发生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审计师选择时会模仿其他同群企业的行为,即焦点企业的审计师选择标准与其所在省区其他企业的审计师选择标准显著正相关,该结论即使在通过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维持竞争均势"动机是驱动企业审计师选择同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相比于不同盈利能力、规模或年龄的企业之间,具有相似盈利能力、规模或年龄的企业之间更倾向于学习模仿彼此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并且,外部的信息透明度越高、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审计师选择的同群效应越强。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我国企业审计师选择行为的潜在动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审计师选择 同群效应 学习模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