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5)
- 2023(13185)
- 2022(11200)
- 2021(10737)
- 2020(9021)
- 2019(20830)
- 2018(20685)
- 2017(39592)
- 2016(20871)
- 2015(23185)
- 2014(22421)
- 2013(21533)
- 2012(19516)
- 2011(17182)
- 2010(17185)
- 2009(15660)
- 2008(15318)
- 2007(13017)
- 2006(11377)
- 2005(9757)
- 学科
- 济(86217)
- 经济(86125)
- 管理(65411)
- 业(64879)
- 企(56584)
- 企业(56584)
- 方法(43406)
- 数学(38771)
- 数学方法(38350)
- 财(24716)
- 中国(22415)
- 制(21353)
- 农(21314)
- 业经(19468)
- 技术(18733)
- 银(17100)
- 银行(17089)
- 融(16764)
- 金融(16762)
- 行(16357)
- 务(15439)
- 财务(15399)
- 财务管理(15356)
- 地方(15152)
- 贸(15091)
- 贸易(15079)
- 体(14958)
- 企业财务(14657)
- 易(14588)
- 农业(13875)
- 机构
- 大学(277858)
- 学院(277392)
- 济(122285)
- 经济(120051)
- 管理(116770)
- 理学(100879)
- 理学院(100001)
- 管理学(98598)
- 管理学院(98042)
- 研究(85959)
- 中国(71003)
- 财(59849)
- 京(56045)
- 财经(47144)
- 科学(46216)
- 经(43204)
- 中心(41923)
- 江(41296)
- 所(39584)
- 经济学(38368)
- 农(36680)
- 业大(35783)
- 财经大学(35532)
- 研究所(35120)
- 北京(34855)
- 经济学院(34632)
- 范(33002)
- 师范(32694)
- 州(32321)
- 商学(32100)
- 基金
- 项目(188361)
- 科学(152624)
- 研究(141780)
- 基金(140591)
- 家(119967)
- 国家(118970)
- 科学基金(106125)
- 社会(93597)
- 社会科(89055)
- 社会科学(89035)
- 基金项目(74149)
- 省(73009)
- 自然(67326)
- 教育(66918)
- 自然科(65947)
- 自然科学(65935)
- 自然科学基金(64844)
- 划(60631)
- 资助(56821)
- 编号(55860)
- 创(44899)
- 成果(44437)
- 部(43366)
- 重点(41594)
- 创新(41130)
- 国家社会(39616)
- 发(39509)
- 教育部(38874)
- 课题(38284)
- 人文(37680)
- 期刊
- 济(128248)
- 经济(128248)
- 研究(84459)
- 中国(57487)
- 财(48197)
- 管理(46578)
- 科学(34720)
- 学报(33946)
- 融(33793)
- 金融(33793)
- 农(31639)
- 教育(31368)
- 大学(28485)
- 技术(26930)
- 学学(26739)
- 财经(24364)
- 经济研究(20982)
- 经(20865)
- 农业(20772)
- 业经(20697)
- 问题(16637)
- 技术经济(14877)
- 理论(14147)
- 贸(13878)
- 统计(13646)
- 策(13548)
- 科技(13258)
- 商业(13077)
- 实践(12597)
- 践(12597)
共检索到416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贵春 胡睿超
我国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从“持续盈利能力”向“持续经营能力”导向转变过程中,香港证券市场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香港证券市场推行“持续经营能力”导向监管的主要逻辑是:第一,在发行上市环节,防范空心化企业利用上市获得利益;第二,在持续监管环节,审慎、及时地对财务状况困难、收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空壳公司进行除牌处置;第三,在并购重组监管环节,针对拥有大量现金或将短期证券、资金投资于与主营业务无关项目的空壳公司给予限制借壳上市。在如何加强对“空壳公司”监管、防范主营业务空心化这一问题上,香港证券市场和内地证券市场有着共通的诉求。就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的构建而言,建立健全“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与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并不矛盾,引入“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有助于消除“持续盈利能力”监管规则带来的弊端。为此,一是要确立以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作为发行上市考察的关键条件,并且加强对“空壳公司”的监管、清理和处置,从而构建全面的“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体系;二是要明确和细化“持续经营能力”原则的认定标准,考虑选用指标的全面性,同时在监管标准的把握上体现一定的包容性;三是在证券法律中明确“持续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完善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配套规则,向市场层层传递监管导向、明确规则适用的逻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贵春 胡睿超
我国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从"持续盈利能力"向"持续经营能力"导向转变过程中,香港证券市场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香港证券市场推行"持续经营能力"导向监管的主要逻辑是:第一,在发行上市环节,防范空心化企业利用上市获得利益;第二,在持续监管环节,审慎、及时地对财务状况困难、收入及盈利水平较低的空壳公司进行除牌处置;第三,在并购重组监管环节,针对拥有大量现金或将短期证券、资金投资于与主营业务无关项目的空壳公司给予限制借壳上市。在如何加强对"空壳公司"监管、防范主营业务空心化这一问题上,香港证券市场和内地证券市场有着共通的诉求。就内地科创板监管规则的构建而言,建立健全"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与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并不矛盾,引入"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有助于消除"持续盈利能力"监管规则带来的弊端。为此,一是要确立以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作为发行上市考察的关键条件,加强对"空壳公司"的监管、清理和处置,从而构建全面的"持续经营能力"监管规则体系;二是要明确和细化"持续经营能力"的认定标准,考虑选用指标的全面性,同时在监管标准的把握上体现一定的包容性;三是在证券法律中明确"持续经营能力"的基本要求,完善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配套规则,向市场层层传递监管导向、明确规则适用的逻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志勇 李惠
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由监管法律体系、监管架构及其运作机制组成。鉴于国内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相似性,本文以中小投资者保护理论为出发点,对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内证券市场的监管状况,提出了借鉴香港证券市场监管经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证券市场监管 香港经验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香港创业板股价经历了大跌,但创业板和资本市场本身并未出现危机,投资者、基金对科技股的看法也较成熟,在目前上市公司还未达到股份类别多元化的情况下,很多问题出在了监管方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高培道
引言香港证监会市场监察部研究科(2006)分析认为,与其他亚洲金融中心相比,香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可随时接触国际金融市场和客户,具有完善的商业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黎丽
香港原是个弹丸之地的小渔村,而今却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成香港经济生命线。本文试图着眼于香港证券市场的成长、现状及经验进行分析。 历程与现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明
日本证券市场历经百年动荡与磨炼,其顺应市场需求的证券监管制度多次变迁保证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日本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监管法律制度变迁为依托,构建基于成本收益的博弈模型,对日本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博弈分析。1868~1945年日本无专门证券监管阶段的"囚徒困境",导致了同时期日本证券市场监管的低效率;而1998年后金融厅统一监管时期监管体制的全面改革及市场规则设置使证券市场运营趋向均衡状态,证券市场健康良性运转。由此,我国应选择性借鉴日本证券监管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大部制改革、遵循"适合性原则"、建立多层次证券法律体系、发展混业经营并寻求市场干预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最佳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顺富 王淑芳
利益规则在充分考虑各市场主体力量的前提下为市场参与者重构公平的博弈规则,使任何违反规则的参与者都难以逃脱对方的监督和损害赔偿,这是证券市场公正和具有有效激励的关键。利害关系人是最积极的监督者。证券监管是基于证券市场特殊的博弈规则还是行政制度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监管效果。赋予中小投资者发言的权利和公平博弈的力量,是有效阻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公司决策,遏阻市场欺诈,维持市场秩序最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利益规则 损害赔偿 证券律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韩向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季华 魏明海 柳建华
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可划分为经证监会核准的监管型资产注入以及仅通过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就可实施的自愿型资产注入,从而为研究证券市场监管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2002-2006年五年间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发生的重大资产注入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对资产注入绩效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监管型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而自愿型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证券市场监管发挥了相应的效用。
关键词:
资产注入 证券市场监管 绩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岗
证券市场监管一直是困扰与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问 题。从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监管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几个层次对我国 证券市场监管改革的手段和途径进行阐述,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强 刘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仲崇岗 肖腾文
证券市场的效率、失灵及监管仲崇岗[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肖腾文[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证券市场的效率与有效市场假说证券市场效率的高低是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必要前提,市场效率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育军
本文是本刊主编张育军博士2001年7月向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举办的“中国金融改革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该文写作的背景是,2001年初,作者访问哈佛大学期间与部分教授座谈时,他们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效率比较困惑并提出了一些质疑。为了解释和回答他们的疑问,作者撰写了此文。时间过去了二、三年,本刊在编辑此文时仅做了部分删节,基本保持了论文的原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