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2)
- 2023(10203)
- 2022(8616)
- 2021(8125)
- 2020(6676)
- 2019(15350)
- 2018(15038)
- 2017(29435)
- 2016(16183)
- 2015(17887)
- 2014(17713)
- 2013(17378)
- 2012(16339)
- 2011(15052)
- 2010(15430)
- 2009(14365)
- 2008(14161)
- 2007(13060)
- 2006(12103)
- 2005(10901)
- 学科
- 济(67059)
- 经济(66977)
- 业(52771)
- 农(47310)
- 管理(42513)
- 企(31544)
- 企业(31544)
- 农业(30892)
- 方法(25186)
- 数学(22350)
- 数学方法(22048)
- 业经(18891)
- 中国(18794)
- 财(15859)
- 制(15391)
- 策(13718)
- 地方(13293)
- 学(12727)
- 贸(12646)
- 贸易(12640)
- 易(12379)
- 及其(11249)
- 银(10949)
- 银行(10923)
- 发(10757)
- 体(10622)
- 行(10570)
- 农业经济(10441)
- 融(9758)
- 金融(9758)
- 机构
- 学院(233356)
- 大学(228939)
- 济(99869)
- 经济(97862)
- 管理(89760)
- 研究(83087)
- 理学(77732)
- 理学院(76956)
- 管理学(75576)
- 管理学院(75157)
- 中国(65146)
- 农(63691)
- 科学(50893)
- 农业(49301)
- 京(47939)
- 财(45063)
- 所(43235)
- 业大(42922)
- 中心(39660)
- 研究所(39071)
- 江(36963)
- 财经(34941)
- 经(32018)
- 农业大学(30268)
- 北京(29831)
- 经济学(29127)
- 范(28989)
- 省(28928)
- 院(28648)
- 师范(28626)
- 基金
- 项目(154092)
- 科学(121636)
- 基金(112751)
- 研究(111908)
- 家(100002)
- 国家(99048)
- 科学基金(84008)
- 社会(71213)
- 社会科(67105)
- 社会科学(67086)
- 省(60893)
- 基金项目(58654)
- 自然(55015)
- 自然科(53777)
- 自然科学(53760)
- 自然科学基金(52857)
- 划(51165)
- 教育(50315)
- 资助(47024)
- 编号(46439)
- 成果(37974)
- 部(34943)
- 农(34860)
- 重点(34438)
- 发(34274)
- 创(31868)
- 课题(31410)
- 创新(29682)
- 国家社会(29395)
- 科研(29394)
- 期刊
- 济(116126)
- 经济(116126)
- 研究(67077)
- 农(66657)
- 中国(50283)
- 农业(44809)
- 学报(40022)
- 科学(36467)
- 财(31068)
- 大学(30601)
- 管理(30031)
- 学学(29163)
- 融(27021)
- 金融(27021)
- 业经(24410)
- 教育(22822)
- 业(21727)
- 技术(18892)
- 财经(16641)
- 经济研究(16638)
- 问题(15866)
- 农村(14568)
- 村(14568)
- 经(14303)
- 农业经济(14263)
- 世界(13468)
- 版(13076)
- 理论(12649)
- 业大(11795)
- 实践(11424)
共检索到358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莹 韩一军
基于2003-2011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选用扩展Nerlove模型及系统GMM估计方法,引入市场化政策和非农就业水平等变量构建农户小麦动态供给反应模型,探究农户粮食种植决策对价格和非价格因素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①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农户小麦种植对价格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程度。②非农就业在短期内对农户小麦种植直接影响结果不显著,但间接提高了农户对小麦生产成本的敏感程度,这意味着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使得生产成本对小麦的负面减产效应显著增加。③市场化政策始终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及农户粮食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完善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制度,通过杠杆调节冲破生产成本对粮食生产的"桎梏",同时确定合理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科学制定调整幅度,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图展 潘娟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词:
劳动力 人力资本 非农就业 农户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连翠 柳同音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随着国家粮食补贴资金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劳动时间分配很可能因此而产生调整。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嵌入粮食补贴政策的农户劳动分配决策行为模型,理论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然后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劳动时间供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在农业内部工资率低于非农均衡工资率的情况下,这种由粮食补贴政策诱发的农户劳动就业行为...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农户 非农就业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楠 韩一军 徐锐钊
本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了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麦农合作社和种麦大户的规模经营、技术和政策需求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麦农合作社 种麦大户 制约因素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吉峰 丁士军
保护农户的生计理应成为"新农合"的一项重要职能。实证研究发现,"新农合"并没有显著地改善农户的生计决策,主要是因为补偿率偏低、人口流动频繁、大量的门诊费用没有报销、医药服务价格上涨太快等。最后,提出了改进"新农合"生计功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生计策略 无效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荣华 李想 鲁玉秀
基于电子商务对县域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视角,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2 531个县域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DID)检验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溢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平台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推动了县域服务业集聚;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西部地区和贫困县而言,东中部地区和非贫困县的电子商务发展对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县域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延亮 袁丽君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信凯
现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对分析中国农户消费储蓄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 ,本文给出的简化了的中国典型农户的消费模式表明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分析中国农户消费行为的理论框架。理论证明引入短期储蓄目标能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户的消费行为 ,继而来自于实际的调研资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农户短期储蓄行为的显著性。最后对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作了判定。
关键词:
农户 短视消费 消费行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静 陈钦
十多年前我国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林地产权的稳定性,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移直接降低了农村林地的使用效率,农户林地转出率依旧未达到预期。对非农就业收人、交易成本与农户林地转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提升林地利用率,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由柯水发等著《农户林地经营决策、营林效率及保障体系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立足于农户的本体视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冀宁 赵顺龙
以往的研究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位等外部性约束(external constraints)是农户贷款困境的主因。但是,农户对于贷款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在贷款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偏差(behavior bias)是否也是制约农户贷款困境的重要因素?正规金融机构的外部性约束、农户自身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是否交织影响、导致困境愈陷愈深?本文通过对716户农民贷款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建立SEM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外部性约束、农户自身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和农户贷款困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恩慧 石道金 王晓丽 杨丽霞
山区既是承担重要生态功能地区,也是相对贫困地区,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森林生态建设、农户的生产要素和收入来源都会产生影响。如何实现山区生态改善和农户增收是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浙江省12个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估计公益林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且通过Heckman两阶段检验,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非农就业在公益林补偿政策对农户增收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样本农户家庭年收入具有显著影响。(2)公益林补偿政策对农户非农就业和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公益林面积占比显著促进样本农户非农就业,非农就业程度对家庭年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公益林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具有异质性,户主年龄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户增收效果更为明显。政策启示:(1)要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政策,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要落实公益林补偿配套政策,带动农户转变家庭生计结构;(3)要加强产业带动与就业帮扶,解决农户就业难题;(4)要进一步融合集体林权与产业振兴,助力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
关键词:
公益林补偿政策 非农就业 农户增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会奇 李辉 王健宇
目前的农民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农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消费短视、消费惯性和主观性等特征的综合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对我国多因素影响下的农民消费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转出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将劳动力要素配置纳入分析框架是厘清粮食节水生产行为收入溢出机制的关键。基于河北、山东、河南54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溢出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节水生产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且农业增收效应大于要素替代效应;节水生产行为的农业增收效应随农业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增,即“马太效应”,其非农增收效应随非农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减,即“重心转变效应”;本地非农就业在节水生产行为增收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外出务工部分遮掩了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提升效果;节水生产行为的增收效应随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增加而上升,随外出务工比例提高而下降。因此,建议完善粮食节水生产的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非农劳动力合理有序就业,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农户持续增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将劳动力要素配置纳入分析框架是厘清粮食节水生产行为收入溢出机制的关键。基于河北、山东、河南54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溢出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节水生产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且农业增收效应大于要素替代效应;节水生产行为的农业增收效应随农业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增,即“马太效应”,其非农增收效应随非农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减,即“重心转变效应”;本地非农就业在节水生产行为增收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外出务工部分遮掩了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提升效果;节水生产行为的增收效应随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增加而上升,随外出务工比例提高而下降。因此,建议完善粮食节水生产的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非农劳动力合理有序就业,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农户持续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综合效率研究——基于整组变量和多元反馈模型的实证检验
经济管制政策综合性绩效检验分析
实际价格、粮食可获性与农业生产决策——基于农户模型的分析框架和实证检验
相邻关系、血缘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来自地块尺度的检验
非农就业对农户碳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辽宁省辽中县的证据
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及其福利效应检验——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转出抑或撂荒:外包服务对小农户的挤出效应——来自河南省麦农的证据
社会化分工能否提高农户经营效益——来自种植业农户的多维检验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吗?——基于CFPS的实证检验
社会网络对贫困农户借贷行为的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