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7)
2023(7461)
2022(6225)
2021(5604)
2020(4686)
2019(10504)
2018(9952)
2017(18577)
2016(10319)
2015(11326)
2014(10915)
2013(10888)
2012(10141)
2011(9224)
2010(8997)
2009(8326)
2008(8203)
2007(7127)
2006(6337)
2005(5593)
作者
(36036)
(30200)
(29983)
(28051)
(19205)
(14930)
(13378)
(11935)
(11605)
(10567)
(10429)
(10110)
(10047)
(9801)
(9624)
(9391)
(9289)
(9009)
(8808)
(8780)
(7988)
(7470)
(7202)
(6897)
(6854)
(6769)
(6567)
(6458)
(6352)
(6333)
学科
(40307)
经济(40250)
(29157)
管理(28971)
(23826)
企业(23826)
方法(19777)
数学(17192)
数学方法(16997)
(12841)
(12047)
(11194)
中国(9886)
(9844)
贸易(9843)
(9618)
业经(9490)
农业(7748)
(7730)
技术(6734)
地方(6439)
环境(6431)
(6367)
财务(6358)
财务管理(6344)
(6155)
企业财务(6042)
(5875)
(5811)
银行(5751)
机构
大学(155994)
学院(153689)
(60988)
研究(60156)
经济(59923)
管理(55604)
理学(49018)
理学院(48412)
管理学(47323)
管理学院(47092)
科学(43299)
(42823)
中国(42386)
农业(34773)
(33926)
(33512)
业大(33355)
研究所(31760)
(25889)
中心(25683)
农业大学(22805)
(22740)
(21929)
(21219)
财经(20970)
北京(20787)
(19796)
科学院(19549)
(19261)
(19040)
基金
项目(113928)
科学(87345)
基金(84083)
(80014)
国家(79433)
研究(69223)
科学基金(65042)
自然(47214)
自然科(46156)
自然科学(46131)
自然科学基金(45383)
基金项目(44606)
(44213)
社会(44086)
社会科(41842)
社会科学(41829)
(39025)
资助(34646)
教育(30502)
重点(26515)
计划(26243)
科技(24094)
(24092)
(23807)
(23786)
科研(23517)
编号(23513)
创新(22421)
(22368)
专项(20032)
期刊
(60050)
经济(60050)
学报(41311)
研究(39504)
(37145)
科学(33411)
大学(28960)
中国(28688)
学学(28157)
农业(25199)
管理(19922)
(18870)
(14525)
业大(12831)
(11070)
金融(11070)
经济研究(11066)
农业大学(10712)
财经(10380)
(10060)
技术(9925)
业经(9668)
林业(9337)
教育(9074)
科技(9044)
(8899)
问题(8329)
中国农业(7412)
(7251)
自然(7216)
共检索到217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混栽比例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生物量积累、分配模式及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混栽后甘草和柠条播种苗的平均单株生物量较纯栽都有所降低,柠条受种间影响的程度较甘草大。混栽甘草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18·12%和14·52%,地下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上部分大;混栽柠条的根部和单株生物量较纯栽分别减少了36·51%和44·74%,地上部分受到的影响较地下部分大。甘草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柠条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混栽与纯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总的来说,混栽条件下甘草和柠条的相对总生物量(RYT)随着生长时间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锦  陈良华  张健  胡相伟  徐睿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和施肥对巨能草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巨能草栽培中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控水、控肥的试验方法,设计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和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2个水分梯度以及低肥(复合肥施肥量为2g/盆)、中肥(复合肥施肥量为4g/盆)、高肥(复合肥施肥量为8g/盆)3个养分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试验,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巨能草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C、N、P积累与分配特征,N、P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C∶N、C∶P、N∶P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巨能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茵  匡双便  张广辉  李龙根  陈中坚  杨生超  陈军文  
研究不同颜色农膜大棚对三七种苗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三七种苗生长的最佳光环境,为光控技术在培育三七健壮种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黄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株高动态生长有促进作用;黄色农膜、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形态(如株高、冠幅、茎径、叶面积、根长)的生长发育,而绿膜则对其形态发育有相对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生物量的积累,且能显著增加根质比;绿膜能显著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积累。本研究发现,黄色农膜能促进三七种苗株高的生长;绿色农膜对三七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相对的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生物量特别是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橙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综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草地生物量、分蘖变化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结果表明,单播扁穗牛鞭草的生物量在后3次测定时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P<0.05);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拮抗关系,而在C和D混播组合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拮抗关系;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竞争率均大于紫花苜蓿竞争率,说明扁穗牛鞭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而D混播组合中两种牧草的竞争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总之,以扁穗牛鞭草75%+紫花苜蓿25%的混播组合表现最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阳树英   夏栋舟   丁玮  
【目的】比较两品种苣苋草对Cd、Pb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的差异性,寻找对Cd、Pb胁迫抗性较强的品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R104’和‘K472’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Cd、Pb积累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在单一Cd胁迫时下降,在低浓度Pb(2.5 g·kg~(-1))胁迫时上升,在高浓度Pb(10.0 g·kg~(-1))胁迫时下降,在Cd、Pb复合胁迫时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d、Pb单一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相应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而上升;Cd、Pb复合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另一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大,苣苋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抑制效应。Cd、Pb交互作用在苣苋草生物量和SOD活性上总体表现为复合胁迫>单一胁迫;在植物重金属含量上表现为:低浓度Cd与Pb互为促进作用,高浓度Cd与Pb互为拮抗作用。【结论】苣苋草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和维持CAT活性来抵抗Cd、Pb胁迫;‘R104’的抗性大于‘K472’,表明‘R104’更适合在重金属Pb污染的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易青春  张文辉  唐德瑞  
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栓皮栎次生林皆伐后的伐桩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伐桩萌生幼苗监测,分析阴坡阳坡2个生境不同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从伐后第2年开始减少,第4年数量趋于稳定。2)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减少。3)栓皮栎伐桩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萌苗基径、高度均为阳坡>阴坡;与对照(自然生长)相比,确定萌苗保留量之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增长迅速,4年之后减缓;2个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苗随着萌苗保留量增多,高度、基径增长幅度降低。4)皆伐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翠  谭敬菊  杨丽云  汤王外  康平德  杨少华  
文章对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进行了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分配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云南重楼根茎切段苗、实生苗生物量逐年递增,未有最高峰值。各营养器官折干率和营养分配高低顺序:根茎>叶>茎>须根。根茎干物质积累及全株总生物量积累分为3个生长阶段:缓慢期、增重快速期、增重加速期;叶、茎干物质积累可分为缓慢期、增重快速期、增重平缓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宏  陈明新  蔡化  王凤  张鹤山  刘洋  
采用2种牧草总密度保持不变而组成种比例在0~1变化的替代试验法,设白三叶100%(A)、白三叶75%+狗牙根25%(B)、白三叶50%+狗牙根50%(C)、白三叶25%+狗牙根75%(D)、狗牙根100%(E)5种处理,研究混播组合播种后3年的地上生产力和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3种混播组合的地上生物量高于A处理(2.078kg/m2),但不及E处理(4.406kg/m2);试验第2、第3年,混播组合的全年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播处理(P<0.05);播种后3年中的各年前期,混播组合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龙  谭太龙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宋海星  官春云  
为了探明包膜复混肥在油菜方面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复混肥料对‘湘杂油1613’油菜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复混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结实率,产量可达到2 342.49kg/hm2,比对照增产114.79%,比全量普通复混肥处理增产10%;千粒重达到4.9 g,比对照提高9.9%;每角果粒数平均16.94个,比对照提高28.9%;包膜复混肥对肥力调节具有显著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调节光合物质的转移方向,有效促进前期根的生长;施用包膜复混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达45.04%、17.38%、72.20%,比普通复混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1.98%,26.02%,25.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金松  范秀华  范娟  张春雨  夏富才  
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并比较臭冷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分析林木竞争对臭冷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冷杉不同高度树干直径中,胸径是预测各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利用不同高度树干直径建立各器官生物量方程均会高估小个体样木(直径≤10cm)的生物量,并且随着直径增大,预测误差也随之增大;臭冷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T/R)与树木年龄、单株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年均生长率及树高年均生长率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竞争增强,臭冷杉树干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枝叶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大,而粗根生物量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胸径年均生长率、树高年均生长率及单株生物量年均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欢欢  刘勇  姚飞  李世安  
对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模型拟合,划分生长阶段,并探讨其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对提高黄连木幼苗成活率和出圃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播种后获得的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建立幼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模型,划分苗高、地径的生长阶段,并对苗期生长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相关关系及幼苗养分积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可用来对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进行分析和预测。(2)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阶段均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黄连木1年生苗的苗高与茎干质量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地径与根干质量间也表现出显著地线性正相关关系。(4)各元素在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茎和根中的浓度大小顺序相同,均为N>P>K,含量大小顺序也相同,均为N>K>P,根的养分总浓度和总含量均大于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相勇  龙忠富  孙勇  
为了给威宁地八角在人工混播草地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以威宁地八角和尼普顿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采用混播方式研究其群落的生物量、株高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75%的多年生黑麦草+25%地八角为最佳混播组合;从混播生长群落看,多年生黑麦草对地八角可起扶持作用,使其不倒伏,利于刈割,而地八角的固氮效果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两者具有较好的共生关系,竞争力相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倩男  余小红  周雄  田贵生  吴海亚  耿国涛  闫金垚  李静  任涛  鲁剑巍  
【目的】杂草是限制油菜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分的合理管理对杂草防控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油菜与杂草生物量及养分竞争的影响,为生态控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氮(0、90、180和270 kg N·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磷(0、45、90和135 kg P_2O_5·hm~(-2),分别用P0、P1、P2和P3表示)、钾(0、60、120和180 kg K_2O·hm~(-2),分别用K0、K1、K2和K3表示)各4个不同用量梯度田间试验。在油菜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油菜和杂草的生物量及相应的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分析油菜与杂草的养分竞争关系及其对肥料用量的响应。【结果】施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地上部总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在氮、磷、钾3种养分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对缺磷最敏感。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分别为560、227和1 490 kg·hm~(-2),分别只占相应最高产量(N3、P3和K3处理)的18.2%、7.5%和50.1%,油菜地上部总生物量随着养分的投入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一致。N0、P0和K0处理的油菜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9.96、0.88和26.21 kg·hm~(-2),分别占相应最高养分积累量的12.24%、3.72%、22.26%。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随着3种养分施用量的增加不断下降(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N0、P0和K0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 365、3 060和1 535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生物量(N3、P2和K3处理)的7.59倍、5.19倍和3.61倍;N0、P0和K0处理杂草的相应养分积累量依次为17.60、1.91和9.38 kg·hm~(-2),分别是相应最低杂草养分积累量(N3、P2和K3处理)的3.78倍、1.54倍和1.52倍。与磷和钾相比,杂草与油菜对氮的养分竞争力更强,在各氮肥处理时杂草的氮含量均高于油菜。施肥提高了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除不施磷处理外,其他所有处理的油菜与杂草的生物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的比值均大于1,且这个比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磷肥用量试验P2处理最高除外),说明充足的养分供应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长势及养分吸收能力,发挥了抑制杂草的作用。【结论】冬油菜田间杂草的危害程度受养分供应状况的控制,施肥有效弥补了油菜生长前期除草剂不能完全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的不足,氮、磷、钾肥充足施用能显著降低杂草生物量和相应的养分积累量,油菜与杂草竞争能力对3种养分的响应程度为磷>氮>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柳开楼  张会民  韩天富  周利军  李大明  胡志华  黄庆海  叶会财  徐小林  胡惠文  
【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文吉  贾囯夫  陈太星  何刚  高其  李兴  何正军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显著性线性增长,但并未达到生长的最高峰。生物量与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与根直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幂函数增长关系(P叶>茎,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温室育苗有利于提高种苗成苗率及生物量,应进一步开展种苗移栽等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