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
- 2023(1548)
- 2022(1361)
- 2021(1260)
- 2020(1222)
- 2019(2382)
- 2018(2339)
- 2017(3971)
- 2016(2504)
- 2015(2783)
- 2014(2757)
- 2013(2688)
- 2012(2508)
- 2011(2429)
- 2010(2333)
- 2009(2375)
- 2008(2265)
- 2007(2118)
- 2006(1871)
- 2005(1804)
- 学科
- 济(5951)
- 经济(5946)
- 管理(4344)
- 业(4068)
- 学(3545)
- 企(3364)
- 企业(3364)
- 方法(2840)
- 数学(2359)
- 数学方法(2297)
- 害(2294)
- 虫(2242)
- 防(2059)
- 农(1958)
- 米(1934)
- 制(1918)
- 玉(1902)
- 玉米(1884)
- 虫害(1880)
- 财(1826)
- 及其(1782)
- 黍(1735)
- 玉蜀黍(1725)
- 蜀(1725)
- 蜀黍(1725)
- 病虫(1697)
- 病虫害(1697)
- 银(1658)
- 银行(1625)
- 中国(1565)
- 机构
- 大学(37053)
- 学院(36705)
- 研究(18358)
- 农(18134)
- 科学(15381)
- 农业(14871)
- 业大(12543)
- 中国(12386)
- 所(12359)
- 研究所(11517)
- 省(9868)
- 农业大学(9632)
- 济(9580)
- 经济(9171)
- 京(8815)
- 管理(8719)
- 业(8418)
- 室(8000)
- 中心(7786)
- 实验(7613)
- 理学(7276)
- 实验室(7264)
- 理学院(7098)
- 科学院(6890)
- 江(6839)
- 重点(6830)
- 管理学(6668)
- 管理学院(6611)
- 院(6433)
- 技术(6145)
共检索到57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陈捷 程根武 宋亚坤
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达147万hm~2,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和繁种基地。近年来该省玉米苗期病害、茎腐病及丝黑穗病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玉米持续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种衣剂及种子包衣技术能有效防治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已在玉米、棉花、花生及大豆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为筛选适宜于辽宁省玉米生产中适宜的种衣剂剂型,作者于1997年分别在沈阳、瓦房店和昌图等地进行了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强 李洪连 袁红霞 张善翔
作者于1996~1997年在河南封丘等四地采用小区和大田试验,就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防治苗期病害及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用20%克福种衣剂(含10%克百威、10%福美双及微肥、成膜剂等其他助剂80%)包衣处理郑单8、丹玉13、豫玉15、掖单19和掖单20共5个玉米品种种子。结果表明,①能提高出苗率10.43%~40.65%,②对玉米粗缩病及苗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0.00%~86.47%和56.86%~8419%,③使苗期植株高度及鲜重分别增加8.41%~38.70%和4.90%~74.00%,④玉米增产幅度10.00%~29.40%。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玉米 苗期病害 生长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兴波 尚佑芬 赵玖华 李长松 杨崇良 王升吉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大面积发生,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防治纹枯病的措施过去主要有选用抗、耐病品种和苗后化学药剂防治两种,近年来随着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子处理防治作物苗期病害已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作者选择了6种拌种剂或包衣药剂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供试小麦品种为植选1号(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供试药剂有立克秀 O60Fs(德国拜尔公司)、立克秀 T515Fs(德国拜尔公司)、15%呋福多种衣剂(安徽天恒农化公司)、50%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张求东 罗汉刚 吕亮 杨小林 常向前 肖志民 武家涛 陈其志
于水稻破口前3 d施用8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爱苗、万兴、好力克、井冈霉素、HB20-1、纹曲宁、三唑酮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达67.53%、62.15%、61.75%、57.52%、52.11%、48.35%和29.68%,其每公顷理论和实际增产幅度分别达1.71%-19.62%和3.85%-15.03%。于水稻孕穗期、破口前3 d、齐穗期、扬花期施用爱苗和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迟,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以孕穗期施药防效最佳,增产最高。爱苗、井冈霉素孕穗期施药防效分别达到67.03%、58.54%,每公顷理论产量分别比不施药处理增产11.89%和10....
关键词:
稻曲病 药剂 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敏 杨春平 仇波 谢津 陈华保 龚国淑 杨继芝
采用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方法,测定了3种浓度的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喷雾混合处理后,玉米植株中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木霉L24菌株制剂处理后,与直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照相比,玉米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3种浓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稀释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94%。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有效降低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植株造成的胁迫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智慧 张静 孟焕文
为了筛选出防治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并培育壮苗的种子,选择以多菌灵、百菌清、普力克、杀毒矾、农用链霉素和CuSO4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测定发芽率、籽苗的株高、根长和鲜重,并在基质接种不同病菌处理中测定出苗率、成苗率、成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包衣延迟了番茄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和出苗时间,其中CuSO4和杀毒矾包衣的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对照,对猝倒病和立枯病防效较好,其余杀菌剂包衣均无明显防病效果。
关键词:
番茄 种子包衣 杀菌剂 苗期病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吴和平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含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种衣剂Ⅰ号、Ⅱ号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均对传毒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具有较高防效,残效期可达40d 以上;蚜虫高峰期对无翅蚜和蚜虫总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衣剂处理较对照蚜虫总量可减少23.12%~68.18%。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矮花叶病 传毒介体 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绍强 牛钟相 胡孝忠
从山东省牛痒螨病流行地区采取病牛新鲜痂皮,在实验室内分离、鉴定出牛痒螨.将牛痒螨在生理盐水中洗净后,采用96孔微量反应板进行离体杀螨试验.试验选用四种杀虫剂,分高、中、低三个浓度进行,即农药敌杀死(100,50,25 mg·kg~(-1))、辛硫磷(0.2%,0.1%,0.05%)及双甲脒(200,100,50 mg·kg~(-1))、螨虫净(5%,2.5%,1.25%),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每个药液浓度采用5~12只肢体健全的活螨,用解剖针挑入药液后,在Olympus 变倍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螨虫兴奋、麻痹及最终死亡的时间.结果发现,辛硫磷水溶液的杀螨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群辉 何翔 杨佩文 毕云青 张庆 曾波 任思宇 施竹凤 杨明英 谢美华
【目的】明确一种魔芋种球包衣剂的防病促生效果,为魔芋产业的绿色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处理,魔芋播前对其种球进行预处理,定期考察使用种球包衣剂对魔芋出苗率、生长性状、产量、软腐病发病率及植株死亡率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y PCR, RT-qPCR)技术,对土壤中的魔芋软腐病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提高魔芋的出苗率、产量并促进植株生长,软腐病的发病率及植株的死亡率均表现:固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固型种球包衣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液型种球包衣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CK。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魔芋软腐病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10~4 CFU/mL。【结论】使用种球包衣剂能有效减少魔芋软腐病菌的数量,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和植株死亡率(P<0.05)。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种球包衣剂 RT-qPC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勇 郝永娟 刘春艳 王万立
针对当前研制的不同类型药剂,通过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5%菌思奇EC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菌思奇EC、施佳乐40%SC、20%乙霉威WP、速克灵50%WP、50%多菌灵WP和50%福美双WP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27,3.21,0.99,4.14,169.49和12.59μg/mL,田间试验防效依次为85.32%,83.65%,79.95%,82.29%,75.32%和70.4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晓钢 阮冠华 林树青 余华星
通过毒死蜱、硅白灵和白蚁灵等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毒力测定及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等 ,研究这几种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 ,试验药剂对白蚁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经药剂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经质量分数为 5 0~ 2 0 0g·kg-1毒死蜱处理过的土壤在暴露及防淋避光条件下均有明显的防治白蚁效果 ,其持效期在 6a以上 ;经质量分数为 0 31 2 5~ 2 50 0 0g·kg-1白蚁灵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其中质量分数 2 50 0 0g·kg-1的白蚁灵的防治效果至少可达 7a以上。表 5参 8
关键词:
白蚁 药剂防治 土壤 毒力测定 药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况卫刚 朱春雨 高淑梅 付俊瑞 岳鑫璐 李健强
为研究不同水稻病害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区域布局,统计分析2011—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生产中8种主要病害的发生面积并将其按照大小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GIS软件绘制水稻种植与病害发生分布的地理信息矢量图,以此研判杀菌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区域布局的省区最佳选择。结果表明,我国水稻以黑龙江、湖南及江西为主要种植区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发病最为严重。适宜不同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区域差异较大,其中防治主要病害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最适区域为湖南、江西、江苏和湖北,稻瘟病最适试验区域为黑龙江、湖南、江西和广西,稻曲病最适试验区域为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区划结果为水稻病害综合治理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华星
1997—2003年在浙江余杭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试验,5种药剂质量浓度(62 5,125,250,500,1000mg·kg-1)的触杀作用试验结果均达100%,最低质量浓度62 5mg·kg-13d后的死亡率也达到100%;驱避效应、木块抗蚁效果理想,只有经低质量浓度(62 5mg·kg-1)处理过的土壤,白蚁才能穿越一定距离。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经250~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其中1000mg·kg-1浓度组,经过5a的防蚁效果仍达100%,6a后的防蚁效果达80%,同时,经风化处理后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白捕特微胶囊对于黄...
关键词:
白捕特微胶囊 白蚁 药效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怡红 杜玉宁 樊仲庆 康萍芝 李永福 荣温琪
良种包衣技术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种子消毒处理的先进技术。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的药肥复合型系列种衣剂配方,在国内一些省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我区种子公司等单位曾相继引进国内外多种种衣剂进行过多年多点试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至今尚未筛选出适合我区春小麦生产的种衣剂,因而限制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庆 金虹 许化伟 闫德胜 贾骥 陈疆
试验动物是庄河市大郑乡当地饲养的绒山羊中挑选出的螨病羊只80只,供试的无螨病绒山羊12只.将80只螨病羊分为5组.供试的无螨病绒山羊分为4组.试验包括药物畜体杀螨和药物保护期长短的测定.20%碘硝酚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2 mg 和10 mg 剂量皮下注射后第5 d,螨病症状完全消失,病、健交界处皮肤刮取物中的疥螨100%死亡;第15 d 皮肤变软,痂皮脱落;第25 d 病变皮肤处长出长约0.2 cm 的新毛.此剂量的保护期可长达85 d 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