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0)
2023(10387)
2022(8993)
2021(8611)
2020(7372)
2019(17409)
2018(17232)
2017(33879)
2016(18440)
2015(21225)
2014(21188)
2013(21058)
2012(19550)
2011(17693)
2010(18244)
2009(17203)
2008(17235)
2007(15915)
2006(13990)
2005(12462)
作者
(54395)
(46170)
(45624)
(43475)
(28778)
(22098)
(20758)
(17951)
(17241)
(16371)
(15612)
(15532)
(14528)
(14478)
(14241)
(14160)
(14047)
(13191)
(13186)
(13099)
(11580)
(11353)
(11334)
(10684)
(10439)
(10430)
(10273)
(10042)
(9313)
(9258)
学科
(83888)
经济(83802)
(57253)
(48733)
管理(44744)
方法(37256)
(35604)
企业(35604)
数学(33761)
数学方法(33169)
农业(32041)
业经(20422)
中国(20088)
(17471)
(16546)
(16030)
地方(15590)
(15142)
贸易(15137)
(14774)
(12386)
(11999)
(11983)
银行(11959)
土地(11927)
理论(11496)
(11394)
(11017)
金融(11015)
(10871)
机构
学院(270679)
大学(265704)
(112362)
经济(110012)
管理(104988)
理学(90486)
研究(90072)
理学院(89527)
管理学(87655)
管理学院(87191)
中国(71097)
(66467)
科学(56686)
(56552)
农业(51311)
(48364)
业大(47687)
(46975)
中心(43691)
研究所(42617)
(42323)
财经(38349)
北京(35194)
(35086)
师范(34779)
(34766)
经济学(33233)
(32918)
农业大学(31794)
(31042)
基金
项目(177378)
科学(138425)
研究(130459)
基金(127078)
(111493)
国家(110194)
科学基金(93117)
社会(81251)
社会科(76570)
社会科学(76543)
(71346)
基金项目(66974)
自然(59820)
教育(59623)
(58816)
自然科(58321)
自然科学(58305)
自然科学基金(57240)
编号(55592)
资助(52573)
成果(44472)
重点(39818)
(39492)
(38954)
课题(37470)
(36476)
(36407)
科研(34128)
创新(34050)
国家社会(33109)
期刊
(129765)
经济(129765)
研究(74317)
(68700)
中国(57163)
农业(46427)
学报(43078)
科学(41025)
(36368)
管理(33690)
大学(33047)
学学(31477)
业经(27773)
教育(27046)
(26651)
金融(26651)
技术(24697)
(23187)
问题(18647)
经济研究(18335)
财经(18181)
(15672)
(15559)
农村(15359)
(15359)
统计(15056)
农业经济(14863)
世界(14726)
技术经济(14564)
资源(13777)
共检索到40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金龙  王丽萍  胡建  
适度经营规模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多方妥协、多方权衡的结果。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应考虑务农收入和土地生产效率两个方面,适度规模一般在100-400亩之间。我国每个农户持有的耕地过少且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加之农户严重分化,致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交易成本极高;同时,土地只能原址利用造成的垄断以及农户间的相互熟识与攀比,使出租方索要的地租向最高标准看齐,致使租地者的边际地租曲线随规模扩大而迅速提高,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大多被地租上涨所抵消。这两个成本困境使得直接从农户手里租地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非常困难。政府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对种粮家庭农场给予支持,同时借助中介机构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灵辉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和政策规制下,家庭农场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适度规模、成片集中且期限稳定的承包地存在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农场所需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地块集中起来难、家庭农场集中起来的成片适度规模化土地地权稳定性较差。基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和地权稳定性理论,可从“地块物理拼合机制”和“地块权利稳定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路径和服务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配套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助力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二是确保农民分享到充分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退出土地进行严格把关;三是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内的土地调整行为以及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届满时的延包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延廷  
文章从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以及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转变经营意识,配套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爽  牛增辉  孙正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家庭农场经营体制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能产生经济当事人在现行农业经营体制下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外部利润,但家庭农场经营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限制和不足又可能导致效率损失。探究家庭农场经营体制产生的动因,明确其扩大经营规模、节约交易费用、增加收入渠道的外部利润的来源,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法律政策不完善、技术应用程度低、市场风险大制约因素,能有效地提升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促进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关付新  
本文从家庭农场特征的视角,构建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河南省种粮成本和收益数据以及414个种粮农户、50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测算和验证了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分别由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自有劳动力占比所决定。土地租金上升降低了农业收入,从而驱动家庭农场提高土地经营规模下限;粮食生产劳动的季节性导致家庭农场难有土地经营规模上限约束,人多地少的华北平原不利于种粮家庭农场的发展。种粮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主要受种粮收益影响,种粮收益低驱动家庭农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导致出现生产非粮化和经营公司化趋向。提高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收益水平,实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是种粮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令成  郑少锋  
基于微观农场的调查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农场经营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其进行剥离性分析是合理的。其中,农场主文化程度、粮食种植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农场到镇中心距离与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农场主年龄、农田块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等变量的影响则是多元的。18组家庭农场中,最优土地投入规模为8.13~8.40公顷。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可以加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胡娟  
土地整治已成为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切入点。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分析伊犁州和塔城地区国家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促进现代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风险以及存在的困境,并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法。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项目区耕作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水平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大量劳动力节省的同时促进了农户大幅增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多样化;土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原伟鹏  刘新平  胡娟  
土地整治已成为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切入点。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分析伊犁州和塔城地区国家重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促进现代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风险以及存在的困境,并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法。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项目区耕作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水平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大量劳动力节省的同时促进了农户大幅增收,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模式多样化;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流转价格大幅上涨,流转方式呈现多元化,农户的流转意愿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户对整治后农场规模经营的满意度较高,但也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和困难。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农场经营面临着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波动;当地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弱,补贴资金缺少相关的审计和监察;土地整治的立项审批复杂,工程设计、监管及后期管护存在一定的疏漏;土地流转方式不合理,经营农场的投资资金来源有限;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等方面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实时监测体系,设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波动区间;加大当地政府补贴力度和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措施;适当延长土地流转年限;长期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发展农场适度规模,注重完善和配套基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现阶段实现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流转,但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起来的规模化土地对家庭农场生存和发展的适宜度还有待考量。该适宜度可采用片数和质量、速度和持续时间、用地成本、权利清晰度、规模大小等关键性指标来衡量。基于以上指标,在家庭农场前期介入、集中土地阶段,会遭遇到集中连片土地难、农户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形成的"钉子户"、农户选择性流转土地、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在家庭农场正常运营阶段,会遭遇到农户单方面提高土地流转价格、农户选择中途违约或期限届满不续约、农地权利不清晰所造成的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补偿分配混乱等问题;在家庭农场退出、破产而放弃土地规模化经营阶段,会遭遇到家庭农场经营者违约退地、家庭农场规模化土地的再转让、家庭农场资产清算与债务清偿等问题。破解家庭农场各阶段在土地集中上遇到的瓶颈和障碍,应从明晰农地产权、创新农地权利流转模式、构建家庭农场经营者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等几方面着手,以达到降低家庭农场土地集中交易成本、用地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以及提高农户流转农地权利期限等综合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雪梅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了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并审视了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优势和困境。提出要改革土地管理、农村金融、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激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展   殷冠羿   魏玮   孙庆芝   李广昊   朱胜浩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发展被视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融入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耦合发展机制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影响机理,并阐述土地整理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的现状、过去增加趋势及未来增加意愿,均对其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意愿起正向促进作用。2)土地经营面积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规律,当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达到阈值时,其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概率最高。3)在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企业的促进机制中,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第一产业占比越高、机械化水平越高以及农场发展势头越好的地区,其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应以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为引领,推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展   殷冠羿   魏玮   孙庆芝   李广昊   朱胜浩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发展被视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融入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耦合发展机制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影响机理,并阐述土地整理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的现状、过去增加趋势及未来增加意愿,均对其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意愿起正向促进作用。2)土地经营面积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规律,当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达到阈值时,其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概率最高。3)在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企业的促进机制中,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第一产业占比越高、机械化水平越高以及农场发展势头越好的地区,其土地规模经营潜力对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应以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为引领,推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苏  陈永富  
文章以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综合比较分析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及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与4种不同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后,运用DEA(数据包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土地规模、受教育程度、租金、种苗的购买、雇工工资、有机肥的支出、农药与化肥的支出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方面选取农产品的销售额作为产出指标,对从事蔬菜、水果种植的62户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力图探求果蔬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果蔬类家庭农场小规模的最优经营面积为1.33~2hm2,中等规模的为4.67~6.67hm2或8~10hm2,大规模经营的为26.67~33.33hm2。此外,浙江...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依据地区种粮收益、外出务工机会收益、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等指标,构建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三个临界点,提出低适度规模、中等适度规模、高适度规模、超适度规模四种适度经营类型。在此基础上,测算江苏省13市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界定标准。发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应秉承"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农地流转指导思想,科学引导家庭农场经营项目的社会化分工,警惕部分地区农地过度流转的超适度规模经营,遏制中等适度规模、高适度规模、超适度规模的"农地非粮化"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