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3)
2023(14118)
2022(12268)
2021(11489)
2020(9715)
2019(21865)
2018(21659)
2017(41649)
2016(22895)
2015(25222)
2014(25081)
2013(24858)
2012(22731)
2011(20435)
2010(20081)
2009(18254)
2008(17585)
2007(15098)
2006(12908)
2005(10982)
作者
(69957)
(58431)
(57842)
(54925)
(36879)
(28375)
(26085)
(23085)
(22094)
(20600)
(19867)
(19771)
(18639)
(18285)
(18151)
(17962)
(17933)
(17332)
(16643)
(16570)
(14930)
(14275)
(13976)
(13176)
(13090)
(12976)
(12844)
(12814)
(11838)
(11701)
学科
(84379)
经济(84285)
管理(63005)
(60928)
(49856)
企业(49856)
方法(41622)
数学(36126)
数学方法(35729)
(23754)
(23475)
(21572)
中国(21064)
业经(18659)
地方(16242)
农业(16026)
(16019)
贸易(16012)
(15549)
技术(14681)
(14566)
环境(14334)
(14213)
财务(14147)
财务管理(14127)
理论(14060)
(13774)
企业财务(13435)
(12419)
银行(12331)
机构
大学(324956)
学院(322255)
管理(126268)
(119715)
经济(117095)
研究(111585)
理学(110886)
理学院(109541)
管理学(107394)
管理学院(106841)
中国(79611)
科学(76849)
(69932)
(66178)
业大(58955)
(58265)
研究所(54330)
农业(52848)
(52122)
中心(49882)
(45226)
北京(43537)
财经(43120)
(41830)
师范(41232)
(40704)
(39437)
(36880)
农业大学(35562)
技术(35241)
基金
项目(236685)
科学(183404)
基金(171665)
研究(161071)
(155152)
国家(153944)
科学基金(129588)
社会(99474)
社会科(94192)
社会科学(94167)
基金项目(92566)
(92469)
自然(89832)
自然科(87706)
自然科学(87676)
自然科学基金(86093)
(79638)
教育(73081)
资助(70391)
编号(63656)
重点(53809)
(50604)
(49631)
成果(49279)
(49003)
计划(47529)
科研(46560)
创新(45842)
课题(43674)
大学(42579)
期刊
(121639)
经济(121639)
研究(85541)
学报(66303)
(58478)
科学(56839)
中国(56796)
大学(47876)
学学(45668)
管理(42976)
农业(40506)
(37910)
教育(30393)
技术(25226)
(22725)
金融(22725)
(21084)
业经(20814)
财经(20056)
经济研究(19872)
业大(18888)
科技(18256)
(17737)
(17044)
资源(16556)
问题(16097)
图书(16037)
林业(15685)
农业大学(15046)
理论(14731)
共检索到44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锦霞  潘艺  张艳彬  邱乐丰  徐保根  兰德举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丽君  黄灿  陈鑫  江丽  张国梁  郝晋珉  安萍莉  
耕地韧性评价是耕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概念,基于表象韧性与潜在韧性两个层面,从稳定增长能力、高效利用能力、抵抗干扰能力、资源支撑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耕地利用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进行实证分析,对曲周县1973—201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耕地利用系统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曲周县耕地利用依据耕地利用技术与耕地产出水平可划分为3个阶段:改土治碱阶段(1973—1985年),稳定发展阶段(1986—2002年),高效提升阶段(2003—2014年)。②高效提升阶段的表象韧性明显高于前两个阶段,其耕地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2746.33 kg/hm2,粮食生产波动指数较小为8%,水热资源利用指数为1.58,抗逆指数为0.97。技术进步是促使耕地利用系统表象韧性提升的主要原因。③高效提升阶段的潜在韧性最低,其水资源平衡指数仅为-0.36,区域水资源失去平衡,亟需对灌溉技术与灌溉利用方式进行改善,增强耕地利用系统韧性。应提高耕地系统的韧性,不断增强耕地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从而满足当前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扬子  宋敏  胡灿  
识别耕地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有助于明确耕地保护的关键点和侧重点,推动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型以及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运用选择实验法获得了公众对耕地资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偏好和支付意愿,并通过潜在分类模型揭示其偏好异质性,从而识别了该地区耕地资源的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为实现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政策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公众对于保护耕地从而获得相应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较普遍的支付意愿;公众对耕地多种生态功能的偏好存在异质性且耕地的调节服务为该地区的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此外,公众对耕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和需要存在主次之分。最后,本文从立足耕地生态功能持续推进耕地保护转型以及基于耕地生态功能的竞争与协同明确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点和侧重点两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本文以农户占有或使用耕地的可变动性为逻辑起点,在分析耕地可得性内涵、获取条件变迁的基础上,探讨耕地可得性变动对农户大田种植生产经营的决定作用和收入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村人地关系已有显著改善,提高大田种植农户耕地可得性的条件已初步具备;通过耕地使用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户优化生产抉择和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耕地可得性的提高通过增加总产出、提高要素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能显著增加农户大田种植收入,还能促进种植业现代化进程和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合理的耕地流转租金和有效的金融服务,是大田种植农户通过耕地可得性提高以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峰  吴炳方  黄慧萍  李苗苗  
耕地信息是重要的农业信息,是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基础。论文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了泰国的水稻种植区耕地信息。研究中以TM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考虑多光谱特征、紧密度和光滑度等几何特征,通过区域合并方法进行影像的多尺度分割,生成同质的影像对象多边形。然后选取影像中样地的光谱标准差、形状指数、对称度和密度作为耕地类别的识别特征,并采用模糊函数方法对各特征进行了定义。最后利用最相近匹配方法,对每个对象多边形进行类别判别。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同类别的合并和统计,得到耕地的分布和比例信息。通过野外实测样地和目视解译结果检验,耕地类别符合率为90.25%,面积相同率为90.25%,形状一致性为90%,最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文斌  余强毅  陆苗  项铭涛  谢安坤  杨鹏  唐华俊  
在当前耕地外延式扩展难以满足、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下,提升耕地复种指数、走耕地内涵式集约利用模式,是确保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农业土地系统科学视角出发,系统总结了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总体研究框架和核心研究内容,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第一,格局与过程探测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关注耕地潜在或实际复种指数的数量、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时空变化过程,更要关注耕地复种指数的提升空间,科学描述可挖掘的复种潜力。第二,功能与效应分析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研究多聚焦耕地复种指数提升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作用,复种指数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微观试验性研究为主;迫切需要建立综合效应分析框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尺度揭示耕地复种指数对区域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和反馈机制。第三,优化调控是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关键任务。科学提出可持续挖掘和提升耕地复种潜力的策略,重点强化可持续性评估、障碍性因子分析和系统性优化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追求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权衡协调,以建立人地和谐、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耕地复种本质上反映了复杂的"人-地"耦合关系,多数据、多尺度、多模型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将是未来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会促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交叉和集成研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兆林   吕秋杭  
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对其种植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家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村庄耕地流转率提高可以显著弱化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农户、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户、丘陵山区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因此,应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推动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拓展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耕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贤国,曹康琳,王鹏  
耕地资源少,一直是广东省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为了因地制宜地管理和保护好耕地,本文利用1949~1996年广东省有关的统计资料对耕地的动态变化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全省21个地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路明  常庆瑞  白雪娇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翠青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发展非耕地技术,既可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与土地质量,又可有效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矛盾,并具有利用非耕地光热资源发展低碳农业,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势。文章通过到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走访农户、搜集数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非耕地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内蒙古非耕地农业发展迅速,面积增长较快,但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生产方面。非耕地苜蓿种植一方面有利于非耕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从各方面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玉恒  黄惠倩  郭桐冰  杜国明  
研究目的:将韧性理论引入耕地保护研究,评价黑土区耕地韧性进而揭示其短板要素,提出黑土区耕地韧性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覆盖黑龙江省拜泉县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及土地遥感数据,从韧性发生学视角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村域为单元,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果:(1)拜泉县耕地韧性为0.42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耕地韧性不足;(2)立地条件对耕地韧性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耕地韧性较高的村庄集中于远离县城且地面坡度较低的地区,靠近县城且地面坡度较大的村庄耕地韧性相对较低;(3)农田排涝设施短缺、耕地劳动力投入不足是制约拜泉县耕地韧性的关键短板因素,耕地集中连片程度、耕地的机械、化肥投入以及粮食产出与收入有效支撑了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论:针对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效实施耕地保护应强调基于韧性的治理理念。一方面要注重不同地域耕地内核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方式与过程,诊断识别影响耕地质量与生产力的关键短板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培育增强对发展环境变化和外界不确定性的研判能力,及时调整耕地保护策略,从而有效规避风险挑战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艳华  郭玉蓉  段宗颜  鲁耀  胡万里  王应学  陈拾华  杜彩艳  
在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16.5°坡耕地上,种植豆科、禾本科、菊科多年生牧草,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玉米-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能有效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种草模式下的径流及土壤流失量分别比习惯种植减少27.6%~35.8%及41.8%~54.6%,氮磷钾养分流失减少34.1%~41.3%,其中氮流失减少32.7%~39.4%,磷流失减少33.9%~39.2%。水土保持效果以种植禾本科牧草最好,菊科牧草稍差,豆科牧草居中。同时种植牧草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纯收益比习惯种植增加11.0%~15.0%,是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水源保护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方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慧景  赖志花  马慧卿  
土地一直是社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在种植业发展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土地对种植业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推导找出耕地资源与种植业经济增长可能存在的关系,并用河北省1991~2004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研究,提出今后种植业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旭  王汉宁  李玲玲  崔同霞  
本文选用甘草这种多年生作物和小麦、板蓝根2种1年生作物,设置不同等高隔带种植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T);②免耕+秸秆覆盖(NTS)和免耕(NT)方式与传统耕作(T)相比,均能提高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和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③不同的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与免耕(NT)的方式均使作物出苗期推迟约5 d。④小麦在免耕方式下的产量最高,在传统耕作方式下的产量次之,而免耕+秸秆覆盖(NTS)方式下产量最低,且有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