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5)
- 2023(8116)
- 2022(6633)
- 2021(5849)
- 2020(4847)
- 2019(10506)
- 2018(9713)
- 2017(17272)
- 2016(9821)
- 2015(10593)
- 2014(10220)
- 2013(9833)
- 2012(9068)
- 2011(8099)
- 2010(7861)
- 2009(7238)
- 2008(7064)
- 2007(6107)
- 2006(5181)
- 2005(4580)
- 学科
- 济(34668)
- 经济(34593)
- 管理(29497)
- 业(27036)
- 企(20995)
- 企业(20995)
- 方法(15597)
- 数学(14015)
- 数学方法(13879)
- 财(10966)
- 农(10938)
- 中国(10137)
- 学(9618)
- 制(8445)
- 贸(8283)
- 业经(8276)
- 贸易(8276)
- 易(8098)
- 农业(7512)
- 务(6596)
- 财务(6585)
- 财务管理(6574)
- 企业财务(6306)
- 技术(6303)
- 环境(6266)
- 地方(5801)
- 银(5796)
- 体(5782)
- 银行(5735)
- 融(5504)
- 机构
- 大学(142555)
- 学院(141105)
- 济(55140)
- 经济(54174)
- 管理(51748)
- 研究(50808)
- 理学(45880)
- 理学院(45323)
- 管理学(44437)
- 管理学院(44207)
- 中国(36379)
- 农(35887)
- 科学(35059)
- 业大(29758)
- 京(29753)
- 农业(28785)
- 所(27006)
- 研究所(25146)
- 财(24950)
- 中心(22706)
- 财经(20201)
- 江(20065)
- 农业大学(19783)
- 院(18747)
- 经(18473)
- 北京(18203)
- 省(17406)
- 经济学(17213)
- 范(16768)
- 师范(16445)
- 基金
- 项目(106220)
- 科学(81898)
- 基金(77923)
- 家(72708)
- 国家(72138)
- 研究(67880)
- 科学基金(59834)
- 社会(44419)
- 社会科(42150)
- 社会科学(42142)
- 基金项目(41815)
- 自然(41590)
- 省(41288)
- 自然科(40589)
- 自然科学(40568)
- 自然科学基金(39887)
- 划(35587)
- 教育(30746)
- 资助(30513)
- 重点(24644)
- 编号(24389)
- 部(22590)
- 计划(22375)
- 创(22187)
- 发(22043)
- 科研(21236)
- 创新(20877)
- 科技(20205)
- 业(19511)
- 国家社会(19320)
共检索到195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波波 王梦雅 王娟 符云鹏 侯振武 代晓燕 郭世英
为了探讨晒红烟种植密度对烟田群体内光照强度、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品种大叶黄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加大、种植密度的降低,晒红烟群体内光照强度增加,中、下部烟叶光照强度增加明显,T3处理较对照增幅分别达6.77%~36.22%,23.14%~81.49%;随密度降低,晒红烟叶面积系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T3处理分别较对照降低12.38%,4.44%;个体产量显著升高(21.43%~35.71%),1,2级烟叶比例增加(16.17%~23.57%,16.56%~22.92%);烟叶产值以密度为20 510株/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密度降低,晒红烟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豪 陈朝阳 王建明 高文霞
云烟85种植密度、打顶时期试验表明,烟株按110cm×50cm移栽、含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居第3位,烟碱含量较适中,化学成分较协调,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烟株按110cm×50cm移栽、现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居第2位,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但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居第2位,卷烟工业的可用性较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毕文荣 吴永明 刘彦中 罗以贵
以云烟8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色素、产量、产值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6 680~22 230株/hm2时,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加,烟叶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烤后下中部烟叶单叶重较高,产量和产值越高,均价、上中等烟比例也较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种植密度22 230株/hm2时效果最好,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及较协调的内在化学成分.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产量 质量 叶绿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 于洁 葛生珍 郑海凤 陈波 何文高 宗学凤 吕俊 马浩 李钠钾 王三根
为了解彭水山地烟叶的光合特性,设置种植密度和留叶数2个试验因素,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 L.)品种云烟97为材料,于2012年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对烤烟烟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1B1(种植密度为13 500株/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均处于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在A3B3(种植密度为19 500株/hm2、留叶数22片/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A2B1(种植密度为16 500株/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下最小。尽管叶绿素相对含量在不同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家昶 李军营 杨宇虹 邓建华 卢秀萍
为了筛选出津巴布韦引进烤烟品种KRK26的最佳种植密度,在田间设置了5个植烟密度(固定行距为120 cm,株距分别为45、50、55、60和65 cm)处理的小区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烟株生长状况、烟叶产量产值、烤后烟叶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后期(移栽60 d后),高植烟密度处理120 cm×45~50 cm的烟株生长快于低植烟密度处理120 cm×60~65cm;植烟密度增大有利于烟叶产量的增加,但不利于烟叶产值的提高;叶片中的糖类物质(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均随植烟密度的降低而增大,两糖差、总氮、烟碱、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则随植烟密度的降...
关键词:
烤烟 KRK26 植烟密度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代斌 周开燕 钟维勇 李云平 印锋 郑旭川 王刚 李钠钾 江厚龙 杨超 王红锋 张建奎
【目的】在重庆烟区开展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配套栽培措施研究,为云烟116在重庆烟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3个栽培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无交互正交试验,按L_9(3~4)正交表设置9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结果】不同施氮量水平间烟叶产量、产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泳纬 吴永兵 袁华恩 阳苇丽 何正川 赵俊杰 董涵 张宇 赵铭钦
【目的】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雪茄烟叶生长发育的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川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100%自然光照强度;T1:85%自然光强;T2:70%自然光强;T3:55%自然光强;T4:40%自然光强)。【结果】雪茄烟叶在旺长期至成熟期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烟叶的叶绿素类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烟叶的MDA和H_(2)O_(2)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处理烟叶的SOD和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处理间随着光照强度降低,烟叶的光合色素含量、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氧化酶活性提升,MDA含量、H_(2)O_(2)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但过低的光照强度环境不利于烟叶光合性能和抗氧化特性的提升。处理间随着光照强度提升,烟叶中总糖、总氮、烟碱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氯、钾呈上升趋势,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两糖比呈下降趋势,过低的光照强度,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不利于烟叶品质。【结论】适度弱光(55%~70%自然光强)有利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升,能够促进光能吸收,维持稳定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烟叶的生长发育,同时抗氧化酶活性提升,烟叶膜脂过氧化损伤降低,抗氧化特性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有利于烟叶品质形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国敏 邵兰军 高卫锴 杨天旭 陈泽鹏 赵伟才 邓世媛 王维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对烟叶组织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粤烟9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的处理,分别于叶长30 cm、定长、适熟时采集中上部新鲜叶片,并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观察叶片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及比叶重与烤烟生育期化学成分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数据除外);烤后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危跃 邢云飞 刘旭东 覃飚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编烟密度 烟叶品质 怀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危跃 邢云飞 刘旭东 覃飚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编烟密度 烟叶品质 怀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宗云 李顺 诸泽明 徐卫学 秦春丽 杨加标 李微杰 杨树明 张素华
【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且能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则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作用效果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丹 杨虹琦 周冀衡 柳立 彭艳
为探索光照强度昼变化对植物叶片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以烟草叶片为材料,对蔗糖转化酶和可溶性糖含量,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光照强度昼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的昼变化对蔗糖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有较大影响,随光照强度增强,蔗糖转化酶活性在11:00达到最高点3.933 mg/(g.h),之后开始逐步下降;蛋白酶活性在午后大幅度上升,17:00达到最大值125.33 mg/(g.h),之后迅速下降.对烟叶蔗糖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进行分析时,前者应在11:00左右取样测定;后者应在15:00之后取样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小平 潘文杰 陈伟 徐增汉 李章海
为比较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腺毛分布密度的影响,为烤烟的区域化种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在开阳县、威宁县和天柱县3地进行了换土植烟试验,在烟叶成熟时采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对腺毛分布密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中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以威宁试验点最高,天柱试验点次之,开阳试验点最低,其中开阳试验点的3个部位腺毛密度的差异最大,威宁试验点次之,天柱试验点最小;高海拔黄棕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开阳试验点略高于威宁试验点;低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开阳试验点远大于天柱试验点。
关键词:
生态条件 土壤 烟叶 腺毛密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燕 贾孟 孔明 王娜 杜宇 周鹏 王戈 白羽祥
【目的】明确烟秆生物质炭是如何通过影响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并最终影响烤烟产质量的可能路径,以期为今后利用生物质炭缓解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0、300、500、600 g/株)处理,分析添加生物质炭对连作土壤不同形态养分含量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在烤烟产值方面,施用烟秆生物质炭可有效提高烤烟的均价、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其中以500 g/株处理最优。在土壤养分方面,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速效钾、全钾、水解性氮和有机质含量,且随烟秆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pH值、有机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同时有机质组分MBC、CPOM、FPOM、LFOM和HFOM随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而HDOM、MOM和CDOM则呈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水解性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有机质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pH、水解性氮、速效钾、全氮与有机质、微生物量碳、细颗粒有机质,全磷与热水溶性有机质,全钾与有机质、轻组有机质、重组有机质、细颗粒有机质均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烟秆生物质炭的施用使细颗粒有机质对pH值和全钾,重组有机质对水解性氮,微生物量碳对全氮和有机质,热水溶性有机质对全磷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烟秆生物质炭是通过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尤其是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来增强土壤养分循环,从而提高土壤pH值、水解性氮和速效钾含量,促进烟株吸收,最终提高了中上等烟比例和产质量。
关键词:
烟秆生物质炭 连作障碍 土壤养分 有机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丽 刘雷 杨文钰 刘卫国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施钾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