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2)
- 2023(7778)
- 2022(6552)
- 2021(5941)
- 2020(5041)
- 2019(11165)
- 2018(10559)
- 2017(19507)
- 2016(10797)
- 2015(11921)
- 2014(11408)
- 2013(11186)
- 2012(10443)
- 2011(9505)
- 2010(9299)
- 2009(8625)
- 2008(8370)
- 2007(7429)
- 2006(6567)
- 2005(5886)
- 学科
- 济(39950)
- 经济(39854)
- 管理(31030)
- 业(29311)
- 企(23085)
- 企业(23085)
- 方法(17970)
- 数学(15926)
- 数学方法(15755)
- 农(12066)
- 学(12044)
- 财(11802)
- 中国(10896)
- 制(9920)
- 贸(9219)
- 贸易(9216)
- 业经(9097)
- 易(8953)
- 农业(8085)
- 技术(6910)
- 体(6823)
- 银(6821)
- 银行(6768)
- 融(6745)
- 金融(6743)
- 环境(6640)
- 务(6546)
- 财务(6537)
- 财务管理(6520)
- 地方(6503)
- 机构
- 大学(160517)
- 学院(157037)
- 济(62452)
- 经济(61306)
- 研究(59758)
- 管理(56658)
- 理学(49847)
- 理学院(49178)
- 管理学(48164)
- 管理学院(47902)
- 中国(43309)
- 科学(41198)
- 农(40915)
- 京(34440)
- 农业(32937)
- 业大(32561)
- 所(32513)
- 研究所(30113)
- 财(27983)
- 中心(26292)
- 江(22945)
- 财经(22284)
- 农业大学(22034)
- 院(21628)
- 北京(21370)
- 经(20444)
- 省(20252)
- 经济学(19406)
- 范(18767)
- 科学院(18764)
- 基金
- 项目(114970)
- 科学(88551)
- 基金(84909)
- 家(79649)
- 国家(79020)
- 研究(72379)
- 科学基金(65155)
- 社会(46997)
- 自然(46048)
- 基金项目(45310)
- 自然科(44982)
- 自然科学(44961)
- 社会科(44451)
- 社会科学(44439)
- 自然科学基金(44223)
- 省(44095)
- 划(38701)
- 资助(34163)
- 教育(32331)
- 重点(26688)
- 编号(25561)
- 计划(24948)
- 部(24700)
- 创(24031)
- 发(23714)
- 科研(23218)
- 创新(22624)
- 科技(22474)
- 业(21466)
- 国家社会(20298)
共检索到227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中显 赵铭钦 拓阳阳 张广富 张迪
以吉烟九号(当地主栽品种)为试材,于2008-2009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及其两者互作对烤烟中的5类香气物质(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以及其他类降解产物)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以顶调剂的影响作用大于种植密度;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5类香气物质含量均先降低再升高。从顶调剂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来看,顶调剂B2的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B1和B3;最终得出,选择种植密度A1(16 500株/hm2),配合喷施顶调剂B2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烟叶的品质较...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顶端调节剂 中性致香物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广富 赵铭钦 赵进恒 王付峰 张迪 刘乐
以烤烟品种吉烟九号(当地主栽品种)为试材,于2008-2009年采用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自制)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顶端调节剂及其两者互作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升后降,新植二烯含量递减;顶端调节剂B2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均高于B1和B3处理。综合比较,以种植密度16 500株/hm2,配合喷施顶端调节剂B2的烤烟群体结构较合理,烟叶品质较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乐 赵铭钦 刘云 卢叶 张晓蕴 赵进恒
以吉烟9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和顶端调节剂对烤烟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和顶端调节剂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二者对类胡萝卜素的互作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中氮处理满足了烟草生长发育对氮肥的需求,烟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高,其降解产物含量也较高.顶端调节剂可能提高了烟株的生理活性,促进了质体色素类物质的降解转化,尤其是顶端调节剂B处理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远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相比较,由于两因素存在交互作用,以T8(中氮+顶调剂B)处理,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最高,烟叶品质较好.
关键词:
烤烟 质体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会杰 赵铭钦 闻刚 姜慧娟 彭洁
以辽烟17为试材,用种植密度和施钾量2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品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升高,烟叶移栽后80 d POD活性、钾含量、烟碱含量、氯含量、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都随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钾肥施用量过高,烟碱含量反而降低。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单叶重、钾含量、氯含量、棕色化产物以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随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种植密度过高,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反而降低。处理A2B2(1.2 m×0.55 m,1000株/667m2;667m2施钾:7.23 kg)烟叶油分足、色泽好、烟碱含量高、化学成分比例协调、香气量足。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2 m×0.5...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钾量 烤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体渊 靳松 陈兴位 王炽 李枝武 倪明 陈泽斌 任禛 陈丽娟 尹利方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种植密度(13 500、15 000、16 500和18 000株/hm2)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烟株株高增加,最大叶长宽和平均叶重显著降低;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呈先升后降趋势;当种植密度为16 500株/hm2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综合分析认为,试验条件下K326的种植密度为13 500株/hm2对达到烤烟优质适产目标最为有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丽 刘雷 杨文钰 刘卫国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施钾量 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杰 蔡艳 何玉亭 杜宣延 王昌全 罗定棋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为优化烟株群体结构、发挥密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99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3 890(D1)、15 150(D2)、16 660(D3)、18 510(D4)株/hm2)对烤烟氮、磷、钾吸收利用、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烟叶产量以D3处理最高,平均达2 287.33kg/hm2,比对照(D1)处理增加13.04%,D2处理次之,比对照增加6.9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株养分吸收量持续增加,而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与烟叶产量变化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真美 赵铭钦 肖建国 王广山 姬小明 陶陶 赵喆 高净净
【目的】在去主脉烘烤方式下,对烤烟有机酸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风循环标准烤房对烟叶进行烘烤,使用SPSS20.0对中性致香成分和有机酸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去主脉烘烤中,中性致香成分总含量较常规烘烤增加44.64%,大部分中性致香成分较常规烘烤含量增加;有机酸总含量增加15.10%,富马酸、丁二酸、苹果酸和柠檬酸较常规烘烤含量增加,其他有机酸成分含量减少。相关性表明:有机酸含量与各类中性致香成分、有机酸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结论】去主脉烘烤
关键词:
烤烟 主脉 有机酸 中性致香成分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景延秋 袁秀秀 詹辉 张豹林 刘英杰 王卫峰 刘怀奇 鲁平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总糖呈增加趋势;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蛋白质、总氮、烟碱呈增加趋势,钾、氯、糖碱比、氮碱比呈减少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追肥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1次追肥处理大于2次追肥处理,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2次追肥大于1次追肥,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基追肥比例减小与追肥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陈传永 刘月娥 张译天 刘秀芝 赵久然 王荣焕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和9.0×10~4株/hm~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2)、1041.3 kg·hm~(-2)和3376.5 kg·hm~(-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茎秆性状 种植密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毕文荣 吴永明 刘彦中 罗以贵
以云烟8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色素、产量、产值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6 680~22 230株/hm2时,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加,烟叶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烤后下中部烟叶单叶重较高,产量和产值越高,均价、上中等烟比例也较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种植密度22 230株/hm2时效果最好,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及较协调的内在化学成分.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产量 质量 叶绿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丽丽 韩富根 于海顺 赵铭钦 宋鹏飞 张凤侠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1号、2号2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自配)和施用时间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综合效果优于1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气质量的影响与其施用时间有关,打顶后第2天喷施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增加5种致香成分含量,并对提高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成分总量有利,打顶后第6天喷施2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提高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以外致香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也以上述两处理较好.
关键词:
烤烟 植物生长调节剂 施用时间 香气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伏叶 赵铭钦 任伟 王唯唯 马慧婷 孙翠红
以2011—2013年河南7个烟区26个样点的烤烟C3F烟样为材料,研究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洛阳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低(芳樟醇和巨豆三烯酮3除外),棕色化产物含量也较低(2–乙酰基吡咯、5–甲基糠醛除外);许昌烟区烤烟的其他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苯甲醇除外);南阳和三门峡烟区烤烟的茄酮含量显著低于驻马店烟区的,显著高于漯河烟区;各烟区烤烟新植二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致香物质总得分呈现南高北低、西低东高的规律。
关键词:
烤烟 中性致香物质 分布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怀玉 李春俭
【目的】揭示顶端调控对烤烟生长、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结合根系养分吸收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打顶和打顶+NAA处理。【结果】对照在处理期间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最大,干物质的57%和N、P、K、Ca等养分的44%~68%分配到了顶端(包括新生叶片),而打顶和打顶+NAA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的绝大部分都分配至上部叶和根系。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根系吸钾速率大小依次为对照>打顶+NAA>打顶,对照植株根系对钾离子的亲和力和最大吸收速率也最大。打顶+NAA处理2d后根系对钾离子的亲和力和最大吸收速率均大于打顶处理。【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顶端不仅可以通过其生长需求(库强)调节...
关键词:
烤烟 打顶 萘乙酸 钾 吸收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耀富 高华军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采收时间对不同部位烤烟(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主要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提前1周至常规采收、中部叶和上部叶推迟1周左右采收,烟叶中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高,致香物质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烟叶评吸总分及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得分较高,香气质量较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采收时间 致香物质 香气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