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5)
2023(13334)
2022(11019)
2021(9786)
2020(8203)
2019(18095)
2018(17943)
2017(34358)
2016(18759)
2015(20930)
2014(20862)
2013(20691)
2012(19189)
2011(16862)
2010(17007)
2009(15772)
2008(15869)
2007(14484)
2006(12828)
2005(11645)
作者
(53205)
(44733)
(44578)
(42152)
(28278)
(21310)
(20027)
(17162)
(16940)
(15986)
(15286)
(15212)
(14261)
(14255)
(13843)
(13372)
(13290)
(13239)
(12888)
(12603)
(11181)
(10974)
(10822)
(10230)
(10033)
(9982)
(9895)
(9813)
(8865)
(8739)
学科
(83986)
(83702)
经济(83573)
管理(76399)
(75712)
企业(75712)
方法(30923)
(29719)
业经(29130)
(29121)
数学(22575)
数学方法(22408)
(21761)
财务(21743)
财务管理(21717)
地方(21198)
农业(21069)
(20555)
企业财务(20381)
中国(18876)
环境(18098)
技术(17350)
(17205)
(16987)
(15567)
理论(14407)
(13826)
(13788)
体制(13181)
企业经济(11669)
机构
学院(270958)
大学(263052)
(112476)
经济(110090)
管理(108477)
理学(92573)
理学院(91617)
管理学(90489)
管理学院(89994)
研究(85537)
中国(68255)
(56015)
(54836)
科学(51147)
(46658)
(44130)
财经(43158)
(42100)
中心(40452)
业大(39486)
(38822)
研究所(37483)
农业(36018)
(34428)
北京(33567)
经济学(33153)
(32738)
师范(32476)
(31464)
财经大学(31353)
基金
项目(179003)
科学(143029)
研究(134550)
基金(129697)
(111055)
国家(110042)
科学基金(96905)
社会(87222)
社会科(82602)
社会科学(82584)
(74412)
基金项目(69755)
自然(61407)
自然科(59883)
自然科学(59866)
教育(59648)
(59229)
自然科学基金(58801)
编号(54672)
资助(50430)
成果(42714)
(40234)
(40042)
重点(40015)
(38827)
(38695)
(37775)
课题(37623)
创新(36919)
国家社会(35774)
期刊
(134728)
经济(134728)
研究(78153)
中国(55689)
(48547)
(44491)
管理(43603)
科学(36489)
学报(36225)
农业(30314)
大学(28547)
学学(27255)
技术(25107)
(24910)
金融(24910)
业经(24844)
教育(23719)
财经(21198)
经济研究(19032)
(18417)
(18259)
问题(17652)
财会(15336)
技术经济(14968)
资源(14055)
现代(13935)
会计(13029)
(12796)
科技(12741)
商业(12374)
共检索到411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滨键  孙红雨  
为了能够更科学合理地促进山东省种植业走低碳发展之路,论文测算了山东省2000—2018年种植业碳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同时,对省内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动态趋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碳减排成本大小顺序为省会城市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半岛蓝色经济区>西部经济隆起带。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区域责任细分机制与形成长效监督制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滨键  孙红雨  
为了能够更科学合理地促进山东省种植业走低碳发展之路,论文测算了山东省2000—2018年种植业碳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同时,对省内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动态趋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碳减排成本大小顺序为省会城市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半岛蓝色经济区>西部经济隆起带。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区域责任细分机制与形成长效监督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平  陈永福  
通过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种植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40个县市种植业生产及气象面板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分解法,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并对产出增长的各要素贡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山东省种植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990-2009年间气候因素对山东省40个县市的总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为-11.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每升高1℃,总体种植业总产值减少2.2%,总体产值增长下降1.48%;温度升高对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种植业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降水对种植业产出影响显著,降水因素使得山东省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16.86%;物质投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士雷  董会忠  吴宗杰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06年版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公式和水泥生产碳排放模型,选取2005—2014年能源消费数据和水泥产量数据,计算并分析山东省10年间的碳排放量及其特征,并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利用2005—2014年山东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燃料、动力类价格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解释能力为0.894 3;其余变量与碳排放均呈正相关,其中人口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宗国  韩静轩  
基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内涵,参考国内外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山东省17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了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研究确定了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2010年山东省17地市的实际数据,运用该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17市的区域软实力进程作了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尚杰  杨滨键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本文选取了2000~2017年潍坊市种植业数据核算了其碳足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复种水平、农产品出口依存度与种植业规模对碳足迹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复种水平抑制作用最强,而种植业规模抑制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支持制度、因地制宜提升复种水平、全力助推外向型农业发展以及推进种植业生产目标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低碳发展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张蕾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宇露  
本文通过构建专业化系数,衡量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水平,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同时,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价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方向,进而提出了构建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引导机制的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杰  孙自敏  
本文基于1998—2018年31个省份的种植业碳生产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部分经济区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和极化特征;在整体上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高水平地区种植业碳生产率呈自我强化状态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要把握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还要积极利用经济区之间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实现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慕宏杰  晋荣荣  
[目的]农业专业化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而微观农户专业化作为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系统构建其指标体系、量化其发展水平尤为重要。[方法]文章以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区域,在获得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组织内部分工、横向分工以及纵向分工视角,从农户家庭内部分工专业化、农产品专业化和生产经营环节专业化3方面构建了现阶段种植业农户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SEM-TOPSIS模型对样本区种植业农户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分类。[结果]虽然样本区农户专业化分工水平是低下的,但受农业产业领域分工的影响,绝大多数样本区种植业农户在不同程度存在明显的分工专业化。[结论]当前阶段下,样本区种植业农户专业化发展呈现出农户家庭多种分工形式并存、农产品多样化种植普遍存在以及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需求巨大的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该文依据1998~2011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贡献率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实际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敏感性分析表明:山东省玉米实际生产成本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小麦实际生产成本亦是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是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化肥施用量。贡献率分析一致表明:山东省玉米、小麦各影响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贡献率均依次为机械作业费、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最后,针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抑制粮食种植成本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世平  吴敬学  
本文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来测度投资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其他财务评价参数的测度则是采用行业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法,最后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运用经验判断方法给出行业财务评价参数的建议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当前,乡村产业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其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居业协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福霞  郑凡  杨冕  
增进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对于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种植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替代、土地劳动替代和产出结构调整5种效应,以此探讨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在样本期内整体上经历了"扩大(2000—2003年)—缩小(2003—2009年)—再扩大(2009—2012年)—再缩小(2012—2016年)"的交替演进过程;②深入探究此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技术进步是第一阶段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随后,技术效率改善和产出结构优化共同推动了该差距逐步缩小;在随后4年中,产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导致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再次扩大;2012年之后,随着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土地劳动替代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促进了地区差距再次缩小。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2010年之前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投入和产出结构调整则成为2012年后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动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苑全治  郝晋珉  张玲俐  王博祺  龙鑫  
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