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2)
- 2023(8201)
- 2022(6408)
- 2021(5610)
- 2020(4704)
- 2019(10637)
- 2018(10429)
- 2017(19915)
- 2016(10600)
- 2015(11677)
- 2014(11417)
- 2013(11443)
- 2012(10503)
- 2011(8999)
- 2010(9517)
- 2009(8971)
- 2008(9377)
- 2007(8695)
- 2006(7813)
- 2005(6884)
- 学科
- 业(64376)
- 企(60324)
- 企业(60324)
- 济(52675)
- 经济(52610)
- 管理(48502)
- 业经(23414)
- 农(19993)
- 方法(19088)
- 财(18535)
- 务(15402)
- 财务(15386)
- 财务管理(15382)
- 中国(15323)
- 农业(15201)
- 企业财务(14516)
- 技术(14263)
- 地方(12353)
- 数学(12057)
- 数学方法(12022)
- 和(11597)
- 划(11286)
- 策(11268)
- 企业经济(10288)
- 理论(10283)
- 制(9900)
- 技术管理(9530)
- 经营(9457)
- 体(8518)
- 环境(8387)
- 机构
- 学院(157164)
- 大学(149798)
- 济(67033)
- 管理(65800)
- 经济(65694)
- 理学(55560)
- 理学院(54983)
- 管理学(54450)
- 管理学院(54155)
- 研究(48299)
- 中国(39474)
- 京(35504)
- 财(30682)
- 科学(28750)
- 农(27903)
- 江(25395)
- 财经(23875)
- 所(23461)
- 业大(23417)
- 北京(22693)
- 中心(22240)
- 农业(21741)
- 经(21641)
- 研究所(20768)
- 州(20026)
- 经济学(19221)
- 商学(18713)
- 商学院(18561)
- 经济管理(18031)
- 院(17967)
- 基金
- 项目(100978)
- 科学(81148)
- 研究(75267)
- 基金(73152)
- 家(62180)
- 国家(61529)
- 科学基金(55637)
- 社会(49673)
- 社会科(47063)
- 社会科学(47051)
- 省(40892)
- 基金项目(39844)
- 自然(35680)
- 自然科(34859)
- 自然科学(34850)
- 自然科学基金(34272)
- 划(32795)
- 教育(32221)
- 编号(29712)
- 资助(27928)
- 业(27735)
- 创(24420)
- 发(23093)
- 重点(22056)
- 成果(21929)
- 创新(21836)
- 部(20982)
- 课题(20601)
- 制(20258)
- 国家社会(20161)
共检索到241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作物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兼具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将北京的农用地由中心城区向外划分为城市美化种植业发展圈、近郊绿化景观种植业发展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种植业发展圈、山区生态旅游特色种植业发展圈等四个圈层,本着充分开发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欣赏价值、与城市规划的绿色空间安排相结合、满足建设“宜居城市”要求的原则,分别分析了不同圈层的种植业。
关键词:
种植业 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 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李佳 赵婷婷
北京市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反哺农业。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向着除食物消费之外的现代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转变。这使政府和民众不再仅仅关心经济发展,而更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于有着约1500×104人口、水土资源都很紧张的北京来说,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其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开发,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据此,本文根据北京市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4个"农业圈",即:城市花园农业圈、近郊平原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等。这种农业圈层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近郊...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宜居城市 北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雄华
城市是人类聚居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城市不仅需要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先进的城市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促进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构建城市绿色社会,形成宜居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环境文化 城市建设 环境友好 生态宜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柯余 袁奇峰
通过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总结,以德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为参照,提炼出围绕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宜居城市"建设在功能、尺度、风貌、历史文化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举措,探寻了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小型化、特色化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竞争力 城市特色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AHP评价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宪龙 李玉义 陈阜 王俊英 周春江
为保证北京种植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北京种植业结构及种植业用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36.5%、38.6%下降到2002年的15.5%和28.4%,2002年用水量分别占到了种植业总用水量的18.9%和9.4%。同期蔬菜的播种面积比例由11.5%增加到42.6%,2002年蔬菜用水量占到了种植业用水量的52.2%,认为这种以高耗水为主的作物种植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发挥其它节水技术的潜力。在MapInfo支持下将区域分成5种类型区,区域缺水面积占到了35.0%,其中平原区缺水面积占到了47.9%,较山区缺水更为严重。建议根据各自种植业水资源平衡情况,...
关键词:
北京 种植业 用水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江松 鹿春江 徐唯燊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宜居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边莉
一、建设充满智慧的城市。1.城市智能电网。高效的电力系统对城市和大都会地区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发电厂往往离城市电力消费区距离很远,智能电网能够减少长途输电的损耗,保障安全供电。为了使电力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快速传递,静态电网有变成动态电网的必要。为了满足再生能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刘建国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城市纷纷提出构建"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宜居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问题。文章通过2007年和2010年调查经历过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认识。结论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城市房屋拆迁与宜居城市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较高的房价使得居民害怕拆迁,进行二次置业。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对商品房价格进行调控,同时,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住房的建设。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房屋拆迁 多元回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钧科
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地名尹钧科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一改解放前的疲惫衰败状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踏步地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宏伟目标前进。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形象,而且对北京的地名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北京城市建设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