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0)
- 2023(7773)
- 2022(6464)
- 2021(6012)
- 2020(4907)
- 2019(10712)
- 2018(10494)
- 2017(20186)
- 2016(11299)
- 2015(12073)
- 2014(11737)
- 2013(11537)
- 2012(10602)
- 2011(9544)
- 2010(9458)
- 2009(8728)
- 2008(8633)
- 2007(7899)
- 2006(6910)
- 2005(5989)
- 学科
- 农(44547)
- 济(44050)
- 经济(44003)
- 业(39119)
- 农业(29470)
- 管理(25345)
- 企(17918)
- 企业(17918)
- 方法(15516)
- 业经(15025)
- 数学(14211)
- 数学方法(14121)
- 中国(11142)
- 财(10408)
- 贸(10089)
- 贸易(10088)
- 易(9889)
- 农业经济(9840)
- 制(9711)
- 地方(8968)
- 村(8918)
- 农村(8912)
- 发(8726)
- 学(8560)
- 收入(7391)
- 技术(7385)
- 策(7287)
- 发展(7269)
- 展(7265)
- 体(7262)
- 机构
- 学院(160069)
- 大学(153139)
- 济(65715)
- 经济(64569)
- 农(60096)
- 管理(59556)
- 研究(55781)
- 理学(52682)
- 理学院(52117)
- 管理学(51205)
- 管理学院(50958)
- 农业(46653)
- 中国(42718)
- 业大(38304)
- 科学(38205)
- 京(31184)
- 所(30563)
- 农业大学(29227)
- 研究所(28131)
- 中心(26671)
- 财(25142)
- 江(24034)
- 业(23622)
- 省(22005)
- 财经(20391)
- 经济管理(20226)
- 科学院(19800)
- 范(18851)
- 经(18731)
- 州(18631)
- 基金
- 项目(114166)
- 科学(87784)
- 基金(81817)
- 研究(78266)
- 家(74952)
- 国家(74167)
- 科学基金(61315)
- 社会(50343)
- 省(47392)
- 社会科(47278)
- 社会科学(47264)
- 基金项目(44566)
- 自然(40768)
- 自然科(39820)
- 自然科学(39803)
- 自然科学基金(39127)
- 划(38718)
- 农(33782)
- 教育(33418)
- 编号(31750)
- 资助(31490)
- 发(26175)
- 重点(25462)
- 业(25229)
- 部(24590)
- 创(24298)
- 计划(23449)
- 成果(23355)
- 创新(22674)
- 科研(22348)
共检索到227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双玲 张体德 卫文星 张海洋 路凤银 梅鸿献
以 4 0 ,6 0 ,8 0 ,10 0kR 4种剂量的6 0 Coγ射线对豫芝 4号、郑 95- 8、豫芝 11号 3个芝麻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播种。结果表明 :种子处理后芝麻产量提高 4 93%~ 2 2 30 %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对辐射处理的剂量反应不同 ;各品种在其最佳剂量下 ,芝麻的农艺性状有所改进。
关键词:
种子处理 芝麻 γ-辐射 产量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瑾 周立杰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田立荣 张朋娟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性状和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T3和T4处理下,植株茎秆粗壮、始蒴高度最低、绿叶数最多、落叶高度最矮、空梢尖最短、病害最轻,并且在此处理下株蒴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GGE双标图法通过图解方式可直观清晰地标识出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的处理,为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乐 何录秋 张璐 李志清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湖南省63份芝麻种质资源的12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芝麻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2个质量性状中,茎秆绒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10,叶序的最低,为0;9个数量性状中,空梢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62%,千粒质量的最小,为12.397%;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4.076%。63份种质可分为4大类:第Ⅰ类(24份)可作为选育四棱以上芝麻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Ⅱ类(34份)可作为选育丰产型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Ⅲ类(2份)可作为选育矮秆型品种及蒴果长度较长品种的候选群体;第Ⅳ类(3份)可作为选育分枝型品种的候选群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解备涛 段留生 董学会 李建民 翟志席 田晓莉 李召虎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在玉米穗分化期各个阶段田间进行UV-B增强辐射处理,辐射强度比环境强度增强20%,研究了UV-B增强辐射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使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分别降低8.91%和7.71%;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显著缩短穗下节间和降低穗位,第2周处理效应最强;第3和第4周处理对株高、穗位、穗下节间长度影响均不显著。整个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株型和产量性状影响程度最大,株高降低21.30%,穗下各个节间长度降低,穗位下降15.70%,但对穗位比和根层数影响不显著;同时使玉米穗粒数降低18.60%,...
关键词:
玉米 穗分化期 UV-B辐射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杨建忠 李爱国 李明哲 郝永波 彭海成
通过对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冬小麦轮选987 SP2分离世代及地面对照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发现:航天辐射诱导冬小麦轮选987发生变异,SP2群体变异株率为4.06%。在入选的变异后代中,株高、穗长、株穗数、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主茎小穗密度、单株平均穗粒数、千粒重诸性状变异幅度不一,分别为-40.39%~29.40%、-30.23%~40.70%、-70.37%~107.41%、-47.78%~14.88%、-22.22%~78.78%、-69.07%~44.33%、-55.57%~21.63%、-59.66%~29.99%和-81.12%~84.80%。变异是双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玉芝 覃丽 何长征 潘妃 谢洁 陈慧 罗江龙 丁旭 熊兴耀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
关键词:
马铃薯 遮光处理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薛银娟
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关键词:
芝麻 硼 缺硼症状 氮磷硼配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智欣 陈学珍 谢皓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王文平
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作92-121,中作976,中品5802等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单株荚数,R8,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R1,结荚高度.(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单株荚数,R7,R8,主茎分枝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欣 邱财生 陈信波 龙松华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均变异系数为26.6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亚麻的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分枝习性、单株茎重、蒴果数、茎粗、干茎制成率、分茎数、全生育日数、千粒重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出麻率及开花日数呈负相关,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亚麻的纤维产量与出麻率、株高、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抗倒性、全生育日数、蒴果数、分枝数成负相关,纤维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文明 张伟丽 侯亚方 夏美娟 宫香伟 王鹏科 高小丽 高金锋
为探索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荞麦高产最适施氮量,以甜荞品种——西农9976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2016年施肥水平为:0 (N0)、45 (N45)、135 (N135)和225kg/hm2(N225);2017年施肥水平为:0(N0)、90(N90)、180(N180)和270kg/hm2(N270),比较不同施氮量下荞麦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叶绿素含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均能提高荞麦的株高、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数,使其产量显著上升;荞麦主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随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在苗期和初花期,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因此,生产上建议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荞麦生长过程中投入180kg/hm2的氮肥,且注重施氮比例及时期,以此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
荞麦 氮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农艺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承齐 刘艳阳 江晓林 孙知雨 杜振伟 武轲 梅鸿献 郑永战
【目的】通过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产量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及预测候选基因,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式提高芝麻产量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363份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芝麻种质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2年2点4环境下8个产量相关性状(单株产量、单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株高、主茎果轴长、始蒴高度和表观收获指数)的表型值,借助覆盖全基因组的42 781个SNP标记,利用多位点SNP随机效应混合线性模型(multi-locus random-SNP-effect mixed linear model,mrMLM)对8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预测候选基因。【结果】在4个不同环境下,8个产量相关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6.51%—33.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蒴数、株高、主茎果轴长、表观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10个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在2018年南阳环境下检测到47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63%—17.29%;在2019年南阳环境下检测到3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94%—11.90%;在2018年平舆环境下检测到3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2.15%—15.90%;在2019年平舆环境下检测到53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25%—11.13%;在4个环境的综合BLUP条件下检测到75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44%—13.58%。上述210个SNP涉及到175个位点,其中10个位点在3个及以上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在这10个位点基因组区域内,共鉴定到214个候选基因,其中156个候选基因具有功能注释,主要涉及植物代谢、生物调控、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根据功能注释筛选出4个可能与芝麻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SIN_1006338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3(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3-like),参与乙烯的生物合成;SIN_1024330编码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负向调控植物细胞和器官的伸长;SIN_1014512编码吲哚-3-乙酸-酰胺合成酶GH3.6(indole-3-acetic acid-amido synthetase GH3.6),参与调控茎和下胚轴细胞的伸长生长;SIN_1011473编码泛素受体蛋白DA1(protein DA1-like),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增殖周期。【结论】通过多位点SNP随机效应混合线性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175个与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筛选出4个可能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景芳 边芳 任生兰 刘彦明 陈富 南铭 张成君 刘阳
本研究选取1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3 283.33~5 833.33 kg·hm~(-2),其中‘Cinskinaly’的产量最高。种子产量与千粒重、成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单株穗粒重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 <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是决定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9份燕麦材料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可作饲草资源加以筛选利用;第Ⅱ类适合作高产抗倒伏产籽型品种;第Ⅲ类为优选裸燕麦材料;而第Ⅳ类生产适应性和田间表现差,可直接淘汰。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两个裸燕麦品系‘201006-01-01-9’‘201003-06-5’和1个皮燕麦品系‘201113-03-05’,可提升到甘肃省区域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艾英 郭二虎 王军 范惠萍 李瑜辉 王丽霞 王秀清 程丽萍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氮素水平下春谷品种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春谷最佳施氮量,并探讨光合特性与产量相关性。【方法】以春谷品种长农35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重复3次,小区面积15.0 m2(5 m×3 m),留苗30万株/hm2。共设0(N1)、45(N2)、90(N3)、135(N4)、180(N5)和225 kg·hm-2(N6)6个氮素水平,40%氮肥作底施,60%在拔节至孕穗期追施。于谷子抽穗后,用日本产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Konica Minolta)测定顶三叶SPAD值,用美国产CIRAS-2光合速率仪(PPSYS...
关键词:
春谷 施氮量 光合特性 产量 相关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以公因子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1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F1、F2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产量水平不同。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清梅 肖植文 管俊娇 张鹏 张惠 王燕林 杨洲 王宝书 吕开洲 张建华
以云瑞88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施用尿素与海藻肥对玉米云瑞8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是影响云瑞88号产量最关键因子,另外产量还与出籽率、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用尿素和海藻肥显著提高了云瑞88号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和产量,而施用尿素与海藻肥2个处理间除了穗位高外,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可用海藻肥代替尿素,形成环境友好型玉米海藻肥施肥技术模式。
关键词:
海藻肥 尿素 云瑞88号 产量 农艺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