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8)
- 2023(9912)
- 2022(8043)
- 2021(7308)
- 2020(5908)
- 2019(13423)
- 2018(12412)
- 2017(22685)
- 2016(12296)
- 2015(13532)
- 2014(12808)
- 2013(12814)
- 2012(11792)
- 2011(10762)
- 2010(10276)
- 2009(9477)
- 2008(9129)
- 2007(7637)
- 2006(6544)
- 2005(5883)
- 学科
- 济(53047)
- 经济(52995)
- 管理(33337)
- 业(31607)
- 方法(25121)
- 数学(23363)
- 企(23273)
- 企业(23273)
- 数学方法(23257)
- 中国(18095)
- 贸(17604)
- 贸易(17593)
- 易(17348)
- 农(14439)
- 财(14281)
- 出(12511)
- 业经(10173)
- 农业(9713)
- 学(9485)
- 制(9146)
- 口(8971)
- 出口(8970)
- 出口贸易(8970)
- 环境(8567)
- 银(8195)
- 银行(8157)
- 行(7879)
- 融(7774)
- 金融(7774)
- 技术(7753)
- 机构
- 大学(180206)
- 学院(176142)
- 济(84868)
- 经济(83855)
- 研究(67596)
- 管理(66237)
- 理学(58452)
- 理学院(57770)
- 管理学(57014)
- 管理学院(56716)
- 中国(51261)
- 科学(40405)
- 京(37946)
- 农(36948)
- 财(35293)
- 所(34250)
- 研究所(31761)
- 业大(29995)
- 农业(29706)
- 中心(29337)
- 财经(29264)
- 经济学(28536)
- 经(27215)
- 经济学院(26068)
- 院(24089)
- 北京(24010)
- 江(22618)
- 财经大学(22228)
- 科学院(21787)
- 范(20390)
- 基金
- 项目(127367)
- 科学(101109)
- 基金(97680)
- 家(89072)
- 国家(88438)
- 研究(86150)
- 科学基金(74364)
- 社会(60077)
- 社会科(57359)
- 社会科学(57349)
- 基金项目(51169)
- 自然(48280)
- 自然科(47275)
- 自然科学(47254)
- 自然科学基金(46498)
- 省(45460)
- 划(40188)
- 资助(39436)
- 教育(38410)
- 编号(29862)
- 部(29815)
- 重点(29339)
- 国家社会(27593)
- 发(27416)
- 创(26928)
- 中国(26221)
- 创新(25446)
- 教育部(25353)
- 科研(25125)
- 计划(24073)
共检索到25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江 Michael R.Reed
推动玉米持续增产的核心是主攻单产,而影响单产的诸多因素中,种子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采用玉米主产区20个省(市)2002—2012年的分省数据,实证评估了种子质量改进对中国玉米单位产出的影响。采用两种种子质量评估指标的估计结果均表明,种子质量水平的提升显著地促进玉米单位产出的增加,但是品种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近年有所弱化。因此,应大力支持优良新品种选育,健全生产质量标准体系,提高种子品种和生产质量,并通过健全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农户品种选用的更新换代。
关键词:
玉米单产 种子质量 品种选育 粮食供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囡囡 冯云敢 韦桂旺 蒙云飞 韦爱娟 卢生乔 黄爱花
【目的】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中提前收获超甜玉米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026、GTL271、YC26、HJZ33和超甜玉米组合YC26/T026、YC26/HJZ33、GTL271/YC26为试验材料,研究广西和海南两地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广西秋季收获的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低于海南冬季收获的种子,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34~42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3个组合种子授粉后34~38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结论】超甜玉米的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4~38 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利沙 顾日良 贾光耀 于晓芳 杨晓军 王建华
为研究精量播种条件下玉米出苗率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郑单958’、‘京科968’和‘晋单73’3个玉米杂交种,在田间单粒播种条件下设置80%、85%、90%、95%和100%,5种出苗率,测定群体产量的变化。结果发现,3个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不受出苗率影响,但果穗单穗重和穗长随出苗率的降低而增大,相反秃尖长度则减小。3个品种的产量在出苗率为100%时最高,随着出苗率的降低,产量呈现先轻微下降后显著下降的趋势,‘郑单958’和‘京科968’在出苗率低于95%时产量开始显著下降、而‘晋单73’则在低于90%时才显
关键词:
玉米 出苗率 生长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宗凯 林中冠 孙艳云 郭飞 宗英飞
[目的]以辽宁中西地区主栽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至出苗的影响,为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恒温土培法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种至出苗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效积温指标和玉米适宜播种期及温度指标。[结果]玉米发芽率、发芽势随着温度升高呈非线性变化,规律性显著。16℃以下发芽率随温度变化迅速,而发芽势变化缓慢;16℃以上则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和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生育进程加快,出苗天数随温度呈指数函数变化。供试验的玉米种子恒温6℃不萌发、8℃不出苗,恒温12℃与恒温26℃相比出苗延长24d;分期播种温度12.5℃与22.3℃相比出苗延长12d。低温播种影响出苗率,恒温土培8℃以下出苗率为0%, 12℃出苗率为36%,分期播种Ⅰ期出苗率78%。[结论]玉米种子萌发下限温度为8℃,播种至出苗需要≥8℃的有效积温在120.0℃·d以上,玉米播种初始气温在12.0℃以上,辽宁中西部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单粒播种苗全苗壮防寒减灾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种子 萌发 出苗 温度胁迫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文婷 周曙东
基于1993—2020年河南夏玉米主产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FGLS估计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降水对其产出的因果估计。研究表明:以生育期整期为尺度的平均意义上的估计结果与分生长阶段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对夏玉米单产“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主要体现在抽穗期,存在最优拐点;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干旱会显著降低夏玉米单产;灌溉缓解了降水不足与不均对夏玉米单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夏玉米抽穗期适当升温有助于单产的增加,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高温会显著降低单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夏玉米 粮食生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秦臻
在全球谷物贸易中,玉米贸易量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近年来中国玉米出口持续上升,至2002年中国玉米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世界玉米贸易和中国玉米出口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的最新统计资料,对世界玉米贸易水平和格局做出了详细评述。分析了当代世界玉米贸易发展的新趋势。阐述了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状况,一方面从竞争优势入手详细评述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比较成本入手指出了中国当前玉米出口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叶盛 潘华斌
本文在回顾加入WTO 10年来中国玉米基本供求状况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玉米进出口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需求的不断增长可能导致玉米净进口成为常态;其次对玉米进口常态化对相关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生产 消费 进出口 进口常态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利沙 顾日良 贾光耀 田开新 施秀德 王建华
【目的】研究灌浆期控水和控释肥施用对不同收获期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及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为中国高质高效玉米制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管理方式,设常规灌溉浇水和授粉后35 d停止浇水2种方式;副区为施肥处理方式,设施用传统复合肥和施用控释肥配比尿素2种处理。从授粉后44 d开始,每隔3 d采集果穗,至授粉后68 d共9个收获期,测定每个时期种子的籽粒水分、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产量和籽粒数(粒数产量);籽粒自然晾干后用于种子活力分析,包括标准发芽...
关键词:
玉米 控释肥 灌浆期控水 种子活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彬荣 任镜羽 赵光武
为促进甜玉米Zea mays var.saccharata种子萌发,以6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0,4,8,16,24 h),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分析种子相关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8 h能最有效提高6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加快发芽速度,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种子脱氢酶活力显著提高。建议甜玉米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8 h,以提高其活力水平和发芽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冉 吕丹 罗红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光照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确定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方法】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测定不同光照(24 h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h黑暗)处理下玉米萌发过程中(1、3和5 d)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长度,同时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还原糖、总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赖氨酸、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变化,并对生长、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均呈上升趋势,玉米籽粒中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总糖、直链淀粉、总淀粉、POD含量降低,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CAT和SOD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光照处理下含量最高,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处理下,CAT、SOD和POD与淀粉组分呈显著相关性,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与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和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4 h光照处理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显著增加玉米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还原糖、赖氨酸等品质指标含量和CAT、SOD酶的抗氧化活性,为优化玉米萌发方法及研发萌发玉米食品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光照 种子萌发 品质 抗氧化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建肖 王桂荣 张永升 江东岭 崔彦宏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钾浸种对衰老玉米种子的萌发和萌发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10.0 mmol/L氯化钾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质量,还提高了种子萌发时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这说明氯化钾处理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维持了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加快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速率,这可能是钾处理促进衰老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
关键词:
钾 玉米种子 萌发 生理特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萍萍 章熙谷 卞新民 陆建飞 谭立军
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江苏如皋1988-1992年麦田套作的春玉米生产中7个投入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劳动用工和种子投入量(密度)。进一步对化肥与产量之间的生产函数分析表明,将化肥投入量由目前生产上的13.1公斤,提高到18.7公斤或17.1公斤,将分别达到最高产量或最大经济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斌祥 程秋博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为了探明玉米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的萌芽出苗与苗期生理效应,为全苗、齐苗和壮苗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种子大小(大、中、小粒)与播种深度(2,6,10 cm)对玉米萌芽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种较小粒种出苗率高而整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破土、出苗时间延迟,出苗率降低,尤其是小粒种,且播种深度对田间出苗率影响更为显著。大、中粒种与小粒种相比,苗期的叶绿素(叶绿素a、b)含量较高,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更大,SOD、POD和CAT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更强。播种深度增加,三叶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但五、七叶期后的叶绿素含量则增加,说明出苗初期浅播处理生长较好,叶绿素含量较高,之后深播处理则表现出一定优势,至七叶期时叶绿素含量均较大幅度超过浅播处理,且相应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增强。因此,川中丘区玉米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适当深播,促全苗、齐苗和壮苗,增强其苗后期的抗逆性和光合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学会 何钟佩 关彩虹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根系导入生长素和玉米素对玉米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光合产物输出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根源的生长素和玉米素显著促进光合产物从饲喂功能叶向外的输出 ,提高光合产物向产量器官的分配率 ,减少了光合产物在茎节的分配率 ,提高了库器官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关键词:
玉米 生长素 玉米素 光合产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恩和 苏日古嘎
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各种指标的先行研究中都显示中国玉米的出口竞争力在下降。因此,确定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解决当今中国玉米出口困境的关键。本文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对解决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下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贸易 国际竞争力 引力模型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