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9)
- 2023(6198)
- 2022(5080)
- 2021(4567)
- 2020(3822)
- 2019(8460)
- 2018(8040)
- 2017(14881)
- 2016(8363)
- 2015(8840)
- 2014(8569)
- 2013(8263)
- 2012(7486)
- 2011(6845)
- 2010(6568)
- 2009(5993)
- 2008(5620)
- 2007(4806)
- 2006(4145)
- 2005(3473)
- 学科
- 济(29289)
- 经济(29257)
- 管理(22762)
- 业(21721)
- 企(16403)
- 企业(16403)
- 方法(14199)
- 数学(12988)
- 数学方法(12870)
- 学(9548)
- 农(9178)
- 财(8361)
- 贸(7456)
- 贸易(7455)
- 易(7282)
- 中国(6963)
- 业经(6464)
- 农业(6367)
- 环境(5597)
- 制(5343)
- 技术(5258)
- 务(5019)
- 财务(5002)
- 财务管理(4995)
- 企业财务(4751)
- 银(4462)
- 地方(4429)
- 银行(4398)
- 产业(4210)
- 划(4166)
- 机构
- 大学(118823)
- 学院(117986)
- 研究(44691)
- 济(44350)
- 经济(43507)
- 管理(42579)
- 理学(37876)
- 理学院(37372)
- 管理学(36549)
- 管理学院(36382)
- 农(36051)
- 科学(33953)
- 中国(32104)
- 农业(29427)
- 业大(28535)
- 京(25678)
- 所(25362)
- 研究所(23963)
- 中心(20027)
- 农业大学(20026)
- 财(18044)
- 江(17082)
- 省(16582)
- 院(16228)
- 室(16009)
- 科学院(15726)
- 北京(15502)
- 实验(15223)
- 业(15187)
- 财经(14940)
- 基金
- 项目(92164)
- 科学(70321)
- 基金(67840)
- 家(65042)
- 国家(64573)
- 研究(54457)
- 科学基金(52934)
- 自然(38813)
- 自然科(37960)
- 自然科学(37942)
- 自然科学基金(37293)
- 基金项目(36694)
- 省(36041)
- 社会(34817)
- 社会科(33076)
- 社会科学(33067)
- 划(31582)
- 资助(26955)
- 教育(23726)
- 计划(21747)
- 重点(21508)
- 科技(20571)
- 创(19187)
- 发(19026)
- 部(18993)
- 科研(18974)
- 编号(18804)
- 创新(18107)
- 业(17775)
- 农(16473)
共检索到16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毅 章灿 程昕昕 蒋德 刘正 汪建飞
【目的】研究种子库容及外源养分对苗期玉米同化物积累的影响及其对养分利用的贡献。【方法】采用育苗移栽和砂培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种子粒质量(高、中和低)、1叶1心期摘除残余种子终止种子营养(以下简称摘除种子)以及外源养分对苗期杂交玉米鲁单9002和郑单958不同部位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种子粒质量、摘除种子及外源养分3个因素均明显影响玉米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和养分含量。其中摘除种子的主效应最强,是郑单958植株和根系生物量、叶氮含量以及鲁单9002根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诱因,其次为外源养分。在无外源养分的条件下,不摘除种子郑单958的植株生物量随粒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鲁单90...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库容 同化物积累 养分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毅 孙美玲 程娟娟 吴文佳 程昕昕 刘正
采用砂培培养的方法,以16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研究粒重、籽粒中贮存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贮量对干物质及养分在苗期玉米根、茎、叶中的分配和养分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养分贮量与苗期无外源养分供应(对照)条件下玉米根、茎、叶的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贮量与叶片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除外)。与对照相比,供应外源养分提高了苗期玉米的生物量,但明显降低了其根冠比,且在降低根、茎、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的同时,明显提高了根冠比的极差和变异系数(二者的增高幅度分别高达80.8%和118.2%)。供应外源养分对提高苗期玉米的植株及其根、茎、叶钾含量的效应较氮和磷含量明显,但却明显降低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并以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张萌 刘海 肖厚军 秦松 崔宏浩 郑常祥 祝云芳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
关键词:
新型肥料 玉米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琪 赵新华 王华杰 李艳杰 王晓光 于海秋
辽中和辽北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低钾是限制其玉米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缺钾下植株表现出矮小纤弱,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本研究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自交系D937为试材,通过分析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分配、钾钠钙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等差异,探讨土壤低钾胁迫对玉米生产力和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了90-21-3和D937的光合作用,阻碍了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与钾敏感自交系D937相比,在低钾胁迫下耐低钾自交系90-21-3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 kg/hm2)下,研究了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春玉米钾素养分含量、积累量均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后移量越多越明显,且前期差异更为显著。不同施钾方式间,除出苗期-拔节期外,不同生育阶段钾素养分吸收量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后移量越大差异越大,尤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为甚;钾肥吸收比例为钾肥后移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低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高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同一施钾水平下,吐丝前和吐丝后钾素养分吸收量及对籽粒贡献均为钾肥...
关键词:
春玉米 施肥方式 钾素 积累 转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英波 陶洪斌 朱金城 黄收兵 徐彩龙 盛耀辉 王璞
【目的】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留茬种植体系内,麦茬高度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区,探求适宜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高产高效的冬小麦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栽培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麦茬高度(15 cm、25 cm、35 cm),其余部分随机收粉碎覆盖还田,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通过测定夏玉米出苗率、苗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田间耗水量、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小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夏玉米播种出苗质量、苗期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璐 曹卫东 白金顺 曾闹华 高嵩涓 常单娜 志水胜好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翻压二月兰作绿肥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CK(不施肥)、不同翻压量绿肥(50%G、G)、单施全量化肥(F)和绿肥与化肥配施(G+F)5个处理。结果表明,绿肥有一定的养分供应能力,翻压绿肥后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显著提高,并随绿肥翻压量增加而增加。单翻压绿肥能满足玉米拔节期以前的生长需求,50%G和G处理玉米在拔节期的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均与F及G+F处理相似。绿肥化肥配施可进一步促进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玉米产量,G+F处理成熟期玉米整株氮、磷、钾吸收量比F处理分别增加了10.8%,28.1%,45.8%,籽粒产量提高了9.1%。绿肥有促进玉米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吕丰娟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欢欢 刘勇 姚飞 李世安
对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模型拟合,划分生长阶段,并探讨其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对提高黄连木幼苗成活率和出圃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播种后获得的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建立幼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模型,划分苗高、地径的生长阶段,并对苗期生长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相关关系及幼苗养分积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可用来对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进行分析和预测。(2)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阶段均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黄连木1年生苗的苗高与茎干质量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地径与根干质量间也表现出显著地线性正相关关系。(4)各元素在黄连木1年生实生苗茎和根中的浓度大小顺序相同,均为N>P>K,含量大小顺序也相同,均为N>K>P,根的养分总浓度和总含量均大于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翠玲 李生秀
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硝态氮及1∶1的铵硝态氮营养液,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对玉米苗期可溶性糖、还原态糖含量及N、P、K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硝态氮时,玉米幼苗根、茎、叶积累的可溶性总糖和植株累积的还原态糖最多,结构多糖(纤维素)的含量也最高。硝态氮营养条件下,各器官积累的氮素增多,磷、钾累积量提高。这些生理特性的差异导致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最多,最终使玉米生物量最高。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碳水化合物 养分 玉米幼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灵 韩配配 张钰钦 代晶 李银水 顾炽明 沈欣杰 谢立华 秦璐 廖星
为探究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途径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设置正常对照(CK)、低氮(-N)、低镁(-Mg)和低氮低镁(-N-Mg)4个处理,分析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氮、镁吸收累积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镁缺乏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N、-Mg和-N-Mg 3种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68.49%,35.49%,69.71%。-N处理刺激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增加;-Mg处理抑制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降低。并且氮、镁交互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均有显著影响,-N处理油菜根部镁含量及累积量显著增加,而-Mg处理油菜地上部氮含量及累积量显著降低;缺镁会导致油菜NH_4~+含量显著提升,并且-N-Mg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影响的主要效应来自氮的缺乏。进一步比较不同处理下氮同化关键酶活发现,与对照相比,-N处理油菜新叶、老叶中NR、GS活性均显著降低,根部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降低;-Mg处理GS活性也显著下降,但是降幅小于-N处理,而NR和GOGAT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氮、镁缺乏对油菜苗期氮、镁积累存在交互作用,低氮胁迫会降低油菜苗期氮的吸收积累继而抑制植株氮同化;低镁胁迫可以通过提高铵态氮、NR和GOGAT活性来促进氮在无机氮间以及无机氮向有机氮的同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娟 郑敏娜 郭凤琴
为了探讨山西北部地区推广种植的春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制定适宜该地高产栽培管理措施。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垦沃2号(KW2)、KWS9384(KWS9384)和晋单32号(JD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玉米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KW2在生育期内每株干物质、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32.95,4.90,5.21 g,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其中,较KWS9384分别高15.11%,11.36%和10.15%,较JD32分别高17.55%,27.94%和28.96%;KW2的籽粒产量、整株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明显高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迁 李磊 张凤路 袁柳柳 王聚辉 吴瑞娟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肥和普通化肥对夏玉米养分累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玉米形态和生理性状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施入相同养分含量(N 144 kg/hm~2,P2O572 kg/hm~2,k2O 72 kg/hm~2)的控失肥和普通肥料后,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累积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控失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控失肥可提高玉米千粒质量、干物质和产量分别为12.3%,12.8%和6.9%;控失肥处理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对照肥料。控失肥处理提高了玉米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钦 陈正刚 崔宏浩 朱青 宋启堃 胡萍 宋兴香
为探索利用蚕豆青秸提高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最佳秸秆翻压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蚕豆青秸作绿肥翻压对土壤养分、化肥利用率、农学效益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蚕豆秸秆翻压量。结果表明:蚕豆秸秆翻压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显著一元二次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138x2+98.232x+8149.5,相关系数r2=0.9035。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玉米籽粒产量增加17.14%~21.94%,氮肥利用率提高9.5%~10.9%,P2O5利用率提高6.5%~9.2%,K2O利用率提高4.7%~16.1%,农学效益提高118.61%~143.70%;3年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4~7.86 g/kg,土壤碱...
关键词:
蚕豆 养分利用 秸秆翻压 玉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雅琪 王寅 朱琳 李玉玺 郑春雨 陈安吉 冯国忠 高强
为评估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的应用效果并为区域作物可持续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基于2009-2020年开展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施肥(CK)、农民习惯(FP)、高产管理(HY)和ISSM 4种管理方式对玉米产量、植株磷钾养分吸收量、利用效率及土壤磷钾养分状况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12年间CK处理玉米产量大幅下降,FP处理产量略有下降,而HY和ISSM处理产量呈上升趋势。ISSM处理的年均产量、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较FP处理显著增加26%、24%和32%,达到了HY处理的98%、91%和85%。ISSM处理的平均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较FP处理增加18.7和1.2个百分点,较HY处理增加17.4和24.8个百分点。采用ISSM方式12 a后较FP处理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的全量磷、钾和速效磷、钾含量及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中的速效磷、钾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产量与植株磷、钾吸收利用指标间,土壤磷、钾养分与>0.25 mm粒级团聚体磷、钾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结果表明,ISSM方式可实现春玉米的长期高产稳产,增加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磷钾养分供应能力,促进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