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7)
- 2023(8598)
- 2022(7260)
- 2021(6563)
- 2020(5557)
- 2019(12363)
- 2018(12292)
- 2017(22418)
- 2016(12688)
- 2015(14183)
- 2014(14365)
- 2013(13706)
- 2012(12852)
- 2011(11571)
- 2010(11713)
- 2009(11075)
- 2008(10812)
- 2007(9931)
- 2006(8675)
- 2005(8179)
- 学科
- 济(42676)
- 经济(42590)
- 管理(39391)
- 业(33710)
- 企(28596)
- 企业(28596)
- 方法(16640)
- 财(16637)
- 制(14794)
- 数学(14114)
- 数学方法(13906)
- 贸(13090)
- 贸易(13088)
- 农(12993)
- 中国(12973)
- 易(12893)
- 学(12667)
- 出(11720)
- 体(11303)
- 业经(10322)
- 银(9110)
- 银行(9075)
- 务(9003)
- 财务(8968)
- 财务管理(8941)
- 行(8728)
- 融(8726)
- 金融(8718)
- 企业财务(8433)
- 体制(8322)
- 机构
- 大学(179245)
- 学院(178437)
- 济(70051)
- 经济(68442)
- 研究(65535)
- 管理(62518)
- 理学(53059)
- 理学院(52416)
- 管理学(51349)
- 管理学院(51025)
- 中国(49397)
- 科学(41221)
- 京(38906)
- 农(37190)
- 财(37119)
- 所(34821)
- 研究所(31502)
- 业大(30306)
- 农业(29544)
- 江(29479)
- 中心(29288)
- 财经(28089)
- 经(25379)
- 院(24277)
- 北京(24062)
- 省(23120)
- 州(22298)
- 经济学(22163)
- 范(22114)
- 师范(21787)
- 基金
- 项目(121663)
- 科学(94189)
- 基金(87532)
- 研究(85781)
- 家(79004)
- 国家(78409)
- 科学基金(65120)
- 社会(53980)
- 社会科(51141)
- 社会科学(51134)
- 省(48070)
- 基金项目(45484)
- 自然(42420)
- 自然科(41441)
- 自然科学(41422)
- 划(40686)
- 自然科学基金(40679)
- 教育(39827)
- 资助(35962)
- 编号(33693)
- 成果(28551)
- 重点(28340)
- 部(26981)
- 制(26719)
- 发(25410)
- 创(25074)
- 课题(24999)
- 创新(23730)
- 科研(23406)
- 计划(23283)
共检索到280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洪炜杰 罗必良
一项制度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该制度有用性和利益协调性两个方面。水稻种植的劳动特征内生出了村庄内部集体行动的需要,强化了农户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使得农地调整得以持续发生,从而降低了地权的稳定性。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推导农户利益相关性如何影响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结合CLDS2014年201个村庄样本讨论水稻种植对地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种植能够显著提高村庄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与其他村庄相比,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村庄,其农地调整发生的概率显著更高,获得农地确权证书的农户比例则显著更低,因而,水稻种植村庄的地权稳定性更低。(2)机制检验发现,水稻种植村庄的宗族文化更加活跃。相应地,宗族文化活跃的村庄地权稳定性受到破坏的概率更高。(3)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弱化了集体行动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了地权不稳定的可能性。在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主要结论依旧稳健。文章认为,农地制度“植根”于农业的生产特性及其耕作文化,因此农地调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对水稻种植劳动模式的替代,农地调整的现象将会逐渐消失,地权的稳定性将不断得到提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洋
本文研究了引致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变化的因素。农村土地制度被看作是村庄集体决策的结果。土地调整的正面作用是为村民提供一个收入保险机制 ,负面作用是降低地权的稳定性 ,损害村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 ,同时 ,每一次调整都涉及较大的谈判成本。一个村庄是否调整土地是村庄集体在权衡正反面影响之后做出的决策。由于这些影响受当地的经济条件 ,如土地禀赋、收入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以及税收等因素的影响 ,地权稳定性的变化呈现出诱导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几个假说 ,并利用 4省 83个村的调查资料对它们进行了计量检验。
关键词:
集体决策 制度变迁 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纯佳 千怀遂 段海来 宋秋洪 俞芬 张轶秀 张静芬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气候适宜度 小麦-水稻种植制度 淮河流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靖远
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以第三方介入争议解决替代劳资双方的自力解决,制度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罢工带来的高昂成本。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制中最常见的是调解和仲裁制度,二者在制度功能与角色上存在着差异。调解的制度功能在于协助协商,更注重对协商过程的把握;仲裁的制度功能在于终结争议,所做出的裁决能够代替协商结果。我国集体协商争议处理机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度层面集体协商争议终结机制的缺失与实践层面集体协商争议解决模式的运行之间形成了一种规范与现实的落差。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强制利益仲裁机制通过制度设置来替代集体行动成为促进集体协商的有效压力手段,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构建分权化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高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是当前我国同城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梳理总结我国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基础上,引入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从制度行动者层面对区域管治机制进行解析,并基于该视角提出同城化合作机制,为破除同城化战略实施瓶颈、促进近域城市整合、创新区域治理模式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
同城化 制度性集体行动 合作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珊 毛玲 廖浩 蔡华 孙文攀 陈良丹
【目的】揭示不同植烟年限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探明烟草种植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冕宁县长期植烟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种植年限在3年以下、46年及7年以上土壤团聚体的粒级组成、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分行维数和结构破坏率的变化。【结果】(1)植烟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最高,所占比例在75.85%83.56%。随植烟年限的延长,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逐渐呈均质化态势,这种变化主要影响到52和21 mm 2个粒级。(2)植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均以5 mm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苏振华 常伟
开展集体行动不仅要考量其合法性,也要考量集体行动的效率。从经典的激励机制设计和社会选择理论中得不出能实现集体行动效率的现实可行途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集体行动效率的制度含义是达成对集体行动的一致同意,这种一致同意是可以在对集体行动的讨论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效率 公共选择 过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艳文 郑圣先 廖育林 谢坚 聂军
设CK(不施任何肥)、NK(施氮、钾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K+PM(施氮、钾肥+猪粪)、NP+RS(施氮、磷肥+稻草)、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7个处理,通过25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平衡施肥处理(NK、NP)土壤各氮素含量增加不明显或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期平衡施用化肥的NPK处理,土壤各氮素含量均有增长,与CK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机、有机肥长期配施处理NK+PM、NP+RS、NPK+RS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养分的含量.双季稻种植制度下,长期平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视角,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与不确定性对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部分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中50岁以上务农劳动力越多、村庄交通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概率越低;务农劳动力兼业、拥有整地机械、灌溉条件越好,农户选择种植两季水稻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务农劳动力通过兼业使劳动时间错峰配置实现劳动力最优利用,最终使农户倾向于种植两季水稻。水田面积与稻农选择两季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比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显著。政府应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应对农业劳动力不足与弱质化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两季水稻的积极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洪 李海霞 董红霞 曾汉来
为了探讨一种简单适用的可用于水稻品种资源的光合速率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以指导水稻高温适应性研究和高光效生理育种,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武汉夏日高温和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多年测定,并用光合高温稳定性较好的品种蜀恢527和稳定性较差的品种特籼占杂交F2群体对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高温条件下,09:00与13:00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之差值能较好反映品种间光合高温稳定性差异,同时气孔导度、光合下降起点温度值也可作为参考指标;蜀恢527/特籼占的F2群体各单株高温下光合速率下降值特性呈连续分布,但偏向高温稳定性好的亲本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霞 陈卫卫 唐红玲 陈镇 张英杰 曾汉来
以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差异明显的籼型水稻品种蜀恢527和特籼占25为材料,研究开花期高温对其功能叶片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光合作用高温稳定型品种蜀恢527的净光合速率及结实率降幅较小,叶片脯氨酸积累量增幅较大,细胞膜伤害率明显较低;同时剑叶Rubisco大亚基、小亚基和Rubisco粗酶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50.0℃热稳定性均较高。Rubisco的大、小亚基中,以小亚基的稳定性对温度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可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资源鉴定、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凯荣 谢小立 周卫军
本文根据3年定位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一无机结合农业”等不同类型农业的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农田系统养分平衡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施肥制度的发展与演替问题,指出“NPK化肥+徽肥十有机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所要采用的一种施肥制度。
关键词:
施肥制度,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稳定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任玉珑 王昌海 何属宴
在设计电能与环境协调监管-免费分配排污权制度时,必须考虑该制度下电力市场的稳定性。针对这一情况,在对有限理性的微分对策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在免费分配排污权制度下,燃煤发电企业有限理性的Cournot动态博弈模型,并与未使用免费分配排污权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免费分配排污权制度可以改善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同时给出了电力市场稳定的判断条件,使得模型的混沌现象会消失。稳定性分析的结果为政府制定免费分配排污权制度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电力市场 排污权 有限理性 稳定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金祥 高建东
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法律规制的状态下,将话题囿于劳动者有无集体行动权以及集体行动是否合法的层面上,就权利实现的角度而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劳动者集体行动治理的制度化建构需要以实践中的问题来审视集体行动权的权利属性。从私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属于私力救济性质的自助行为;从社会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权属于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无论是私力救济权还是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均存在严格的权利界限。劳动者集体行动的治理应当明确权利的界限,以这种权利界限为基础进行制度化建构,处理好劳动者集体行动的类型化区分及其一般条款的关系、劳动者的可支配行为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