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
2023(1701)
2022(1531)
2021(1419)
2020(1264)
2019(2768)
2018(2652)
2017(4769)
2016(2902)
2015(3169)
2014(3200)
2013(3276)
2012(3151)
2011(2876)
2010(2897)
2009(2777)
2008(2756)
2007(2500)
2006(2167)
2005(1981)
作者
(12158)
(10478)
(10279)
(9748)
(6678)
(5242)
(4703)
(4167)
(3942)
(3808)
(3770)
(3688)
(3545)
(3454)
(3422)
(3269)
(3231)
(3146)
(3122)
(3044)
(2847)
(2691)
(2672)
(2473)
(2433)
(2412)
(2407)
(2322)
(2277)
(2242)
学科
(10647)
经济(10636)
方法(7171)
数学(6319)
数学方法(6093)
(5785)
(5710)
管理(5606)
(4242)
企业(4242)
(2627)
(2238)
农业(2093)
中国(1862)
理论(1758)
(1674)
业经(1589)
环境(1584)
技术(1510)
(1505)
(1467)
(1461)
财务(1450)
财务管理(1443)
水产(1382)
(1380)
企业财务(1379)
地方(1367)
及其(1310)
(1305)
机构
大学(46200)
学院(44865)
研究(20252)
科学(17372)
(16684)
农业(13682)
中国(13547)
(13208)
(13018)
管理(12899)
经济(12629)
业大(12526)
研究所(12487)
理学(10960)
(10958)
理学院(10773)
管理学(10195)
管理学院(10135)
(9010)
(8903)
农业大学(8640)
实验(8532)
中心(8506)
实验室(8228)
(7769)
重点(7764)
(7647)
(7499)
科学院(7257)
技术(7144)
基金
项目(34689)
科学(24716)
(24686)
国家(24546)
基金(24209)
科学基金(18970)
研究(17600)
自然(15060)
自然科(14760)
自然科学(14749)
自然科学基金(14443)
(14378)
(12648)
基金项目(11930)
资助(11747)
科技(10029)
计划(9840)
社会(9456)
社会科(8990)
社会科学(8987)
重点(8158)
教育(7823)
专项(7595)
科研(7481)
(6766)
(6692)
(6630)
(6426)
(6424)
创新(6187)
期刊
学报(18231)
(14901)
科学(12549)
大学(12036)
学学(11634)
(10923)
经济(10923)
研究(10138)
农业(10116)
中国(8798)
业大(5982)
(5521)
统计(5238)
农业大学(4912)
林业(4862)
管理(4750)
(4291)
(4215)
决策(4167)
(4122)
技术(3499)
自然(3452)
中国农业(3272)
科技(3170)
自然科(3125)
自然科学(3125)
图书(2851)
教育(2497)
科技大(2480)
科技大学(2480)
共检索到6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王哓燕  黄应昆  王明强  卢文洁  罗志明  
利用国外引进的甘蔗主要病害标准抗原抗体,建立了甘蔗细菌和病毒病害系统的血清及PCR检测方法和实验技术体系,可为种传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温水脱毒种苗生产及推广应用、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何文志  罗志明  王晓燕  尹炯  薛晶  张会华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其种苗是传播甘蔗病害的主要途径,国内外甘蔗科研和实践表明,防止种苗带菌(毒)传播的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种苗。"十五"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借鉴国外先进的脱毒技术经验,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方法及工艺流程和快繁技术体系。文章从技术针对的问题、技术的提出、技术原理、技术路线及要点、经济模式、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与繁殖、质量要求及监测、性能特点、示范增产增糖效果等层面对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综述,以期为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王明强  王晓燕  罗志明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从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外引进的77个甘蔗品种/材料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2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甘蔗斐济病、花叶病、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4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检测,结果有7个甘蔗品种/材料宿根矮化病呈阳性,其余均呈阴性,同时对呈阳性的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了隔离处理,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顺利开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丽敏  吴凯朝  余坤兴  刘俊仙  刘红坚  周珊  淡明  卢曼曼  杨柳  游建华  李松  
以新型培养方式——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和传统培养方式(CK)生产的甘蔗脱毒苗为材料,分别在增殖期、生根期和炼苗期测定它们的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株型方面,TIBs脱毒苗在株高、茎径、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方面均比CK的高;在含水量方面,TIBs和CK的脱毒苗差别不大;在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方面,TIBs与CK的脱毒苗相比在增殖期差异不大,但到了生根期和炼苗期各指标均比CK的高。应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甘蔗脱毒苗比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更强的生长活力和抗逆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丽敏  谭裕模  李松  唐红琴  刘红坚  余坤兴  淡明  李翔  戴友铭  
利用新型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系统(TIBs)在培养基配方、接种数量、蔗糖浓度及品种差异等方面对甘蔗脱毒组培苗快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PP333及6-BA+PP333均能促进组培苗分化,增殖率较高且生长整齐,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②GA3浓度为1.0mg·L-1伸长培养效果最好,平均苗高9.87cm;③每升培养液接种量为20株时的增殖率最高;④培养基蔗糖浓度以20g·L-1较为适宜。利用该系统对ROC16和ROC22两个甘蔗品种的脱毒苗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ROC16增殖率达40倍,每瓶得苗800株苗左右;ROC22增殖率为30倍,每瓶苗的数量达600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佳明  段小娜  于强  徐维华  姜中武  董雅凤  陈学森  
以中熟红富士品种红将军的继代培养4~5代试管苗为试材,进行脱毒处理,并利用ELISA和RT-PCR技术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红将军苹果试管苗在38℃高温条件下恒定热处理20 d,再二次茎尖培养后,试管苗脱毒率达86.4%~100%,可以有效脱除ASSVd、ASGV、ASPV、ApMV和ACLSV等主要的苹果病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福生  张锡津  田国忠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报道较多,如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这些方法有时出现非特异反应,只能作为检测MLO对植物侵染的一种辅助手段;朱澂等人报道了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显微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ML0的类核DNA荧光光点,这是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转娣  昝逢刚  吴才文  李文凤  卢文洁  黄应昆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王明强  王晓燕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范源洪  李俊  卢文洁  吴正焜  罗志明  杨洪昌  
为寻求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有效防控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RSD的传播危害特点,选择五大主栽品种,采用温水处理设备对带菌蔗种进行温水(50±0.2℃)脱菌处理2 h,分析研究温水处理对甘蔗RSD的脱菌效果。结果表明:温水(50±0.2℃)脱菌处理2h能有效去除甘蔗RSD,去除率为90%以上。与常规种苗相比,脱菌种苗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早生快发、伸长拔节早、长相健壮。粤糖93/159、ROC25号、ROC10号、闽糖69/421、桂糖17号5大主栽品种经温水脱菌处理均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效果:新植增产甘蔗5.01~49.83 t/hm2,增幅5.97%~91.31%;甘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君帜  李青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显勇  蔡文伟  杨本鹏  张树珍  王业桥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病株带鞘叶组织总核酸反转录物为模板,根据中国甘蔗花叶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高梁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中国大陆优势株系SCMV-A,结合B、D、E和SC株系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PCR引物对和已有的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木质部赖氏杆菌木质部亚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的PCR引物对,在SCMV RT-PCR和RSD单一PCR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万宽  郑学文  陈仲华  龙超文  黄国庆  邓海华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性较严重的甘蔗病害,其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健康种苗。为了评价甘蔗健康种苗的田间效果,本文进行了粤糖00-236健康种苗与其普通种茎苗新植田间比较试验,并应用斑点酶链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linked Immuno Assay,DB-EIA)对种苗RSD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粤糖00-236健康种苗较其普通种茎苗蔗茎产量增产10.6%(达显著水平,小区试验)和9.1%(大面积示范),甘蔗蔗糖分提高0.26个百分点,且萌芽快,萌芽率较普通种茎苗提高22.94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粤糖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丽婷  张剑峰  迟胜起  
针对甘薯生产上发生为害严重的甘薯RNA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甘薯G病毒(SPVG)和甘薯C病毒(SPVC),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方法。首先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这些病毒的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分别设计并合成了上述4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4种病毒的下游特异性引物合成的cDNA为模板,在同一体系中同时加入上述4种甘薯病毒引物进行PCR扩增,初步建立这4种甘薯RNA病毒的最佳多重RT-PCR体系;通过对该多重RT-PCR体系的退火温度、延伸时间、dNTPs量、模板量、引物浓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这4种甘薯RNA病毒的最优四重RT-PCR检测体系,并对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进行了挑战测试和灵敏度测试。试验结果显示,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各病毒引物之间不会出现交叉干扰,所扩增的4条目的条带清晰,能够明确区分上述4种甘薯病毒;挑战检测和灵敏度测试显示,此检测体系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所建立的上述4种甘薯RNA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4种甘薯病毒,不仅准确灵敏,而且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病毒检测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罗志明  黄应昆  王晓燕  尹炯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