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34)
2023(17548)
2022(14653)
2021(13596)
2020(11573)
2019(26072)
2018(25607)
2017(48778)
2016(26005)
2015(28697)
2014(28004)
2013(27580)
2012(24849)
2011(22337)
2010(22122)
2009(20760)
2008(20514)
2007(18075)
2006(15717)
2005(14217)
作者
(71439)
(60038)
(59736)
(56455)
(38004)
(28364)
(26896)
(23219)
(22815)
(21246)
(20482)
(20437)
(19189)
(18979)
(18516)
(18235)
(17742)
(17573)
(17196)
(17167)
(14783)
(14483)
(14397)
(13859)
(13421)
(13317)
(13308)
(13188)
(11926)
(11819)
学科
(105477)
经济(105328)
(99795)
管理(93765)
(89937)
企业(89937)
方法(46521)
数学(36898)
数学方法(36372)
(34839)
业经(32810)
(32214)
中国(26837)
(24668)
(24550)
财务(24491)
财务管理(24455)
企业财务(23213)
技术(23052)
农业(22607)
(20337)
理论(20112)
(19977)
地方(18627)
(18584)
(18285)
(17900)
贸易(17887)
(17509)
(17362)
机构
学院(363629)
大学(362168)
(150212)
管理(148899)
经济(147344)
理学(128404)
理学院(127122)
管理学(125112)
管理学院(124402)
研究(114903)
中国(90885)
(75087)
(72856)
科学(68544)
(57910)
财经(57306)
(55929)
(55254)
中心(53805)
业大(52401)
(52175)
研究所(50208)
北京(46547)
经济学(45289)
农业(44895)
(44177)
师范(43752)
(43052)
(42538)
财经大学(42500)
基金
项目(245797)
科学(196658)
基金(181369)
研究(180613)
(157076)
国家(155746)
科学基金(136674)
社会(117658)
社会科(111683)
社会科学(111661)
基金项目(96137)
(95961)
自然(88331)
自然科(86334)
自然科学(86308)
自然科学基金(84831)
教育(82320)
(79600)
资助(72285)
编号(71745)
成果(57398)
(55902)
重点(54585)
(54458)
(52058)
创新(51495)
(49765)
国家社会(49217)
课题(48282)
教育部(47507)
期刊
(167947)
经济(167947)
研究(104219)
中国(71821)
管理(61450)
(60334)
(53243)
学报(53063)
科学(51063)
大学(42319)
学学(39673)
农业(36193)
教育(34899)
技术(34005)
(32577)
金融(32577)
业经(29154)
财经(28518)
经济研究(25669)
(24576)
(21712)
问题(21617)
技术经济(19563)
科技(18259)
财会(17717)
图书(17652)
现代(17619)
(17161)
商业(16662)
(16428)
共检索到54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银果  张琳琛  王悦  
历史发展轨迹显示,随着生物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私营育种研发部门的兴起,种业领域内的专利保护系统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系统不断进行协同建设和适时调整,两者之间保护范畴和保护形式的框架体系越发明晰。现有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肯定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私营育种部门研发创新的激励作用,但随之出现的种质遗传资源的独占性、技术壁垒限制、“专利丛林”以及“反公地悲剧”等问题,也意味着对于推行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仍需谨慎对待。TRIPS协定生效后,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种业集团的并购行为奠定了其在世界种业研发市场的主导和寡头垄断地位,加深了南北国家种业知识产权实力的分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亢梅玲  周茂荣  
在新增长理论的背景下,经济学家认为具有足够创新能力和相对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才会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获益,才会促进其经济增长。本文正是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文献作了一个综述,由此可知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息息相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茜  
知识产权制度对企业创新具有保障与激励作用。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与知识产权对价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创新绩效、创新投入的影响,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三个角度对相关实证文章进行文献回顾与述评,并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金明浩  张艳  
当前,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法律、经济、政治的大势所趋。将技术进步作为直接和间接中间变量,梳理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作用机理,回顾以往文献中关于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转移和创新、FDI、国际贸易、社会福利、收入分配及经济增长的效用争论,从研究框架、研究模型、研究视角3个方面解释该争论。分析影响知识产权制度效用的国际、国内因素,提出最大化知识产权制度效用的生态演化系统构想。从研究内容细化、研究视角拓展、研究模型深化、研究方法多样化4个方面对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效用及作用机理的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黎萤  陈霞  谢雯欣  
通过对292家战略性新兴企业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有利于促进企业数字创新;技术标准联盟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企业数字创新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随着企业网络能力的增强,标准联盟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也会增强。研究揭示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协同通过标准联盟对企业数字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为企业运用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来提升数字创新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福凯  狄盈馨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20年来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下4项共识:(1)技术创新产权是创新经济学的基础范畴;(2)技术创新产权及其所有制性质影响着企业股权资本配置;(3)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化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4)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律基础。进一步,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实现技术资本转化两个视角,对未来研究给出理论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雅  赵素芳  胡翔  
创业退出是创业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阶段,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回顾创业退出的研究文献,从行为论和过程论视角界定创业退出的内涵,并辨析与创业失败的区别;从特征导向出发构建创业退出的IMO模型,揭示影响创业退出的创业者、新创企业、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阐述创业退出的策略和路径,提炼创业退出对个体、企业及社会的结果效应;系统归纳创业团队退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从过程导向出发阐述创业者的心理退出过程。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辉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们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学芳  盖小飞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的奠基和技术创新牵引与维系。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制度与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与保障。实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综合现有研究与研判,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文化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关系与发展脉络,提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未来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都极其重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磊  唐秋雨  徐亮  
基于2003—2018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在检验中国制造业进出口协同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协同发展关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该种协同发展关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在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协同发展的创新驱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也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具体表现为负向调节于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机制的直接效应,却正向调节于该机制的间接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灵  王晓瑜  陈劲  
近20年来制度逻辑理论已成为主流组织理论,但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由于创业不可避免地涉及多重制度逻辑(如市场、国家、家庭、专业、公司等),该理论可以为创业研究做出其独有的贡献。作为转型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国各社会领域中的制度逻辑新老交替、充满张力,制度逻辑理论对变革和复杂性的关注也很适用于中国情境。本文首先介绍制度逻辑理论及其对创业研究理论的启示,接着说明该理论在若干创业前沿研究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在中国情境中应用该理论视角的关键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道国  谭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磊  谭清美  陆菲菲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主流模式,并产生许多创新相关概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厘定标准。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国产业创新、创新平台研究起步较晚,但最先定义了产业创新平台。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在全球兴起,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未来将与中国特色“互联网+”和“工业4。0”的实施工具——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生产力,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此,针对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下产业创新平台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雪灵  黄翔  申佳  王冲  
本文借助"六何"分析框架,从制度创业的主体(Who)、动因(Why)、过程(How)、阶段(When)、对象(What)和情境(Where)这六个方面,系统地回顾了制度创业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回顾,我们认为制度创业是多层面、多因素所共同推动的结果,其实施策略可归类为物质策略、话语策略和组织策略,其过程具有反复性,阶段之间具有模糊性。最后,我们将"六何"分析框架进行逻辑关系整合,构建出制度创业研究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解学梅  刘丝雨  
随着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要素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协同创新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综述了技术创新的演化轨迹和都市圈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协同理论视角梳理和分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发展轨迹,重点从协同创新的阻制、协同要素构成、协同创新模式、协同程度测度、协同创新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最后,在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