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99)
2023(20507)
2022(17300)
2021(15841)
2020(13512)
2019(30660)
2018(30314)
2017(58282)
2016(31499)
2015(35226)
2014(34989)
2013(34605)
2012(31777)
2011(28643)
2010(28812)
2009(27515)
2008(27377)
2007(24938)
2006(21879)
2005(19555)
作者
(90719)
(75888)
(75789)
(71611)
(48100)
(36676)
(34397)
(29559)
(28593)
(27151)
(25590)
(25568)
(23976)
(23900)
(23404)
(23331)
(22930)
(22397)
(21909)
(21713)
(18766)
(18690)
(18530)
(17312)
(17143)
(16963)
(16953)
(16937)
(15455)
(15226)
学科
(137155)
经济(137004)
(113298)
管理(101297)
(94396)
企业(94396)
方法(61651)
数学(51740)
(51189)
数学方法(51136)
(39329)
业经(38391)
中国(36193)
农业(34085)
(28306)
地方(27580)
(26602)
财务(26543)
财务管理(26487)
企业财务(25112)
(25091)
贸易(25075)
技术(24908)
(24376)
(23171)
(22003)
理论(21939)
(21618)
银行(21577)
(21071)
机构
学院(456653)
大学(449666)
(189253)
经济(185398)
管理(181591)
理学(155971)
理学院(154408)
管理学(151914)
管理学院(151083)
研究(145876)
中国(115771)
(93782)
(89085)
科学(88518)
(82539)
(73253)
财经(70538)
(70427)
中心(69361)
业大(68379)
研究所(65880)
农业(63839)
(63836)
北京(58472)
经济学(56897)
(56351)
师范(55823)
(55628)
(52848)
财经大学(51755)
基金
项目(299957)
科学(237918)
研究(220655)
基金(217728)
(188482)
国家(186834)
科学基金(162066)
社会(141431)
社会科(134003)
社会科学(133967)
(120036)
基金项目(114740)
自然(103941)
自然科(101602)
自然科学(101574)
教育(101318)
自然科学基金(99767)
(99140)
编号(90114)
资助(88787)
成果(71932)
重点(67108)
(66245)
(65528)
(65400)
课题(61737)
创新(60735)
国家社会(58275)
科研(57465)
教育部(56784)
期刊
(212796)
经济(212796)
研究(128863)
中国(88500)
(79138)
(71386)
管理(69290)
学报(66529)
科学(64217)
农业(53498)
大学(51397)
学学(48921)
(45076)
金融(45076)
教育(44012)
技术(42844)
业经(39613)
财经(34913)
经济研究(32389)
(29991)
(29341)
问题(28814)
技术经济(25185)
统计(23900)
(22818)
(22056)
科技(22040)
(21971)
商业(21893)
理论(21032)
共检索到680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春凤  徐宣国  崔丙群  
在我国实施种业振兴战略背景下,重点关注种子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主要利用科技部2013至2015年发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代表种子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两个作物育种子系统及其协同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并对其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两系统的大多数序参量有序度逐年增加,其中种子龙头企业的序参量普遍高于农业科技园区,育种体系建设相关指标对子系统有序度贡献率最大;中部种子龙头企业、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但两系统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因此,我国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加强作物育种子系统各要素的配合,促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宣国  尹春凤  崔丙群  
本文利用2014—2018年中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构建育种协同创新复合系统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种子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种子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在育种领域存在紧密关联,种子企业育种创新绩效与农业科技园区育种创新产出之间的协同配合对复合系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提高存在重要影响。(2)种子企业子系统有序度整体偏高,农业科技园区子系统有序度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南方地区子系统有序度整体较高。(3)种子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发展总体水平较低。(4)政府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扶持以及税务部门对种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科技园区和种子企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科技园区与种子企业在育种方面深入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种子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单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子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最后从育种合作激励政策、园区产业示范功能以及要素协同配合等方面对有效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海云  施建军  
农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方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回归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协同创新、承诺与龙头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情感承诺在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与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计算性承诺在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与其社会绩效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养卉  刘路国  
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2005—2019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5—2019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05年的0.126增长到2019年的0.605。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即东北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基于全国30个省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2005年到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2年到2019年为第二阶段。根据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9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变异系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即农业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呈现出先逐渐增加后放缓的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晓萍  霍明  房建琳  
[目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阵地,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测算园区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对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园区运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做出参考。[方法]以13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园区的运营效率,利用修正二阶段泰尔系数对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园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在逐步变大,而造成这种差异拉大的原因是省域内园区之间的差异,因此造成园区运营绩效差异主要因素并非是区位因素,而是园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结论]对于运营绩效不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重视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完善、做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推动园区科技孵化器与加速器的建设。同时,注重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以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培育,并促进示范基地与研发机构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大农业品牌化运作的力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夏英  
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诊断园区发展问题、增强其与国家战略契合度、助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园区综合绩效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园区差异较大,在区域上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特点;绝大部分园区绩效主要体现在推动农业升级方面,对农村和农民的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充分显现。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战略、高新技术引领战略、园区融合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提升园区在加速农业转型、推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进步方面的绩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岩磊  
[目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理清创新类生产要素对农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园区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破解增长瓶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2016年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估算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产出贡献度,并分别使用年度均值和随机收取的11家分属于不同区域的园区个体数据,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园区的要素贡献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三大区域创新要素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成倍高于同区域传统要素产出所占比重,对总产出的贡献显著;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接近东部地区。[结论]以创新引领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不依赖于传统经济优势,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是实现赶超、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塑造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培育载体,就能够通过创新要素的微观作用机制,以正外部经济效应带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快速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宝贵  庞洁  
以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DEA模型测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再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计算所得的技术效率值作为因变量,考察不同主体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效率不足,即企业的总体资源配置以及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其主要原因来自于纯技术无效。企业与创新各主体进行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无效率的情况,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可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但效果并不显著,政府在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燕  刘晗  赵连明  黎毅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全面进入提升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的新时代。本文在界定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探讨了西部地区5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并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驱动力,基于战略、知识和组织的协同,兼顾文化、技术、经济、制度等层面因素,从科技计划制定、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战略联盟构建、农业战略技术与产业选择、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及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打造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增长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等层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松青  周建言  张群姿  
基于MEI的生态创新项目分类,结合中国加工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个包括环境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绿色系统创新、利益相关者合作创新五个维度2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个维度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了一个评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宝华  王志华  刘晓秋  
创新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是影响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理论和文献研究,本文以江苏省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样本,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影响园区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提供了指导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大胜  李胜文  
许多研究人员都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忽视考量企业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结合企业资源和能力,利用2004年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综合考察和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影响较大,而创新能力对其影响较小,说明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贾兵强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眉  陈国海  晏培华  周龙海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表现出跨学科跨专业、产学研结合、科技与产业结合等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时代性胜任素质要求,而既有相关研究重显性胜任特征而轻隐性胜任特征。为此,选取广东省某农牧龙头企业的29名农业科技人才作为研究样本,在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展开质性研究,归纳和总结农业科技人才更为深层次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为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遴选和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8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3个层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属于基础性胜任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类于保障性胜任特征,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则为时代性胜任特征。从而可知,农业企业应尤其注重农业科技人才时代性胜任特征培育,在加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其身心素养和崇高品德的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