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0)
- 2023(9352)
- 2022(7406)
- 2021(6814)
- 2020(5651)
- 2019(12694)
- 2018(12222)
- 2017(22697)
- 2016(11913)
- 2015(13259)
- 2014(12969)
- 2013(13237)
- 2012(12230)
- 2011(10940)
- 2010(10892)
- 2009(10589)
- 2008(10800)
- 2007(9558)
- 2006(8461)
- 2005(8097)
- 学科
- 业(68327)
- 济(63551)
- 经济(63477)
- 企(63342)
- 企业(63342)
- 管理(50864)
- 方法(27191)
- 业经(25245)
- 农(22913)
- 财(21113)
- 数学(19925)
- 数学方法(19837)
- 中国(17249)
- 农业(17089)
- 务(16471)
- 财务(16467)
- 财务管理(16457)
- 企业财务(15556)
- 技术(14750)
- 策(13043)
- 贸(12972)
- 贸易(12963)
- 制(12752)
- 易(12715)
- 划(12226)
- 和(12103)
- 体(10653)
- 企业经济(10483)
- 技术管理(10020)
- 经营(10020)
- 机构
- 学院(184404)
- 大学(180943)
- 济(90911)
- 经济(89821)
- 管理(75712)
- 理学(64972)
- 理学院(64400)
- 管理学(63846)
- 研究(63622)
- 管理学院(63499)
- 中国(53403)
- 财(40495)
- 京(38285)
- 科学(34500)
- 财经(32457)
- 所(31869)
- 农(31152)
- 经(29775)
- 研究所(28692)
- 经济学(28581)
- 中心(27338)
- 江(26889)
- 经济学院(25831)
- 北京(24772)
- 业大(24500)
- 农业(24427)
- 财经大学(23961)
- 商学(23093)
- 院(22927)
- 商学院(22889)
- 基金
- 项目(117605)
- 科学(95477)
- 基金(89662)
- 研究(87582)
- 家(77616)
- 国家(76938)
- 科学基金(67473)
- 社会(60520)
- 社会科(57573)
- 社会科学(57562)
- 基金项目(46540)
- 省(43249)
- 自然(41573)
- 自然科(40707)
- 自然科学(40697)
- 自然科学基金(40121)
- 教育(37540)
- 资助(36383)
- 划(35612)
- 编号(32310)
- 业(31133)
- 创(27841)
- 部(27583)
- 国家社会(26651)
- 重点(25992)
- 发(25988)
- 创新(25135)
- 成果(24949)
- 中国(24887)
- 教育部(23998)
共检索到282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骞 寇相涛 金华丽
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种业振兴是践行“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观界定了种业振兴的内涵,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出发阐明了种业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顶层设计、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发展等多领域全方位回顾了种业振兴的实践历程,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种业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为导向阐释了中国种业振兴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需要全面加强种业法治建设、深入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型种企格局,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种业振兴 粮食安全 种业强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骞 祝辰辉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乡村振兴 中国道路 道路自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种聪 郭雨溪 岳希明
种业振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全方位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进种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我国种源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种业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我国种业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种业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正从群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向现代化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种业全要素生产率低、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低、育种基础设施落后等内在压力;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不健全、国际种企竞争和资本渗透等外在压力。研究表明,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涉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协同推进的,育种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的,政产学研用,育繁推服一体化体系。因此,提出要加大种业振兴扶持力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育种创新、优化繁育基地、加快种业企业阵型构建等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丰子义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有其深远的世界意义;再次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看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本身的基本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最后要从实践观点看待中国道路。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其发展同样必须探索开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八军 宣勇
推进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建设,需要创新传统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确立"经费筹措是手段、学术贡献是目标"的原则,逐渐减少对于政府物质资源的过度依赖。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有利于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有利于推动地方院校转型与发展,这些都属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应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当应用型大学能够以学术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声誉赢得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那么最终以自力更生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特质的创业型大学就会自然诞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洋
本文提出了"中国道路"的概念,总结了中国道路的四个特征:社会平等、贤能体制、制度的有效性先于制度的纯洁性、中性政府。社会平等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基础;贤能体制选取有能力和德性的人进入政府,并以表现作为衡量政府好坏的标准;强调制度的有效性使得中国的制度转型比较平稳,并可能创造出新的制度形态;中性政府保证政府不受利益集团的左右,从而放开手脚采取选择性的、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文章分析了这四个特征对世界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平等 贤能体制 务实主义 中性政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谷甜甜 戴雅楠 车瑞昱 杜佩佩 邓勇亮 崔鹏
[目的]乡村振兴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对乡村振兴已有研究回顾梳理,从文献特征、演进路径、主题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方法]将2007-2022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中文数据库发表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3 532篇论文作为样本,借助科学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乡村振兴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历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2个阶段,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交流,但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大,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和高产作者集群;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创新、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机制等方面;关键词聚类呈现出4个核心主题,包括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发展模式、成效测度和发展对策。[结论]完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精准测度乡村振兴成效、共助乡村振兴持续高速发展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科学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需要注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是顺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决定的。有效把握借鉴国际经验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关系,需要注意国际经验教训,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启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中国特色,新时代大国发展逻辑转型更需要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国内,以我为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向晨
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传统优势和亮点。我曾于2014至2017年在商务部分管对外投资工作,参与了一些海外大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结识了一些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座谈交流。他们从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客观来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国际化存在起点低、基础差的客观事实,这是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重要区别,也是分析研究中国基建企业国际化道路所不能忽略的重要阶段性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长青 许鹤瀛 韩喜平
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是党中央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两个大局",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种业发展虽已取得积极成效,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未来必须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突破性品种选育、种业龙头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突破。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海军 张超 闫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根基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历史贡献。20世纪9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历史包袱沉重,主导产业衰退,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为化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决策。2003—2012年是东北振兴第一个十年,东北地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东北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3—2022年是东北振兴第二个十年,东北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敢于担当和作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
东北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年春
1988年初,蒋王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已累计亏损近百万元,社会信誉直线下降,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新班子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振兴企业的两个基本对策。一是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把企业干部职工的内在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锤炼一支拉得出、打得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