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9)
2023(11452)
2022(9273)
2021(8356)
2020(6864)
2019(15384)
2018(15048)
2017(29232)
2016(15741)
2015(17602)
2014(17577)
2013(17643)
2012(16873)
2011(15135)
2010(15776)
2009(14825)
2008(15038)
2007(13731)
2006(12471)
2005(11883)
作者
(46994)
(38980)
(38969)
(36437)
(25380)
(18602)
(17770)
(15059)
(14753)
(14111)
(13389)
(13074)
(12980)
(12642)
(12234)
(11751)
(11560)
(11370)
(11259)
(11237)
(9971)
(9711)
(9380)
(9030)
(8947)
(8910)
(8646)
(8633)
(7874)
(7873)
学科
(78119)
经济(78017)
(73566)
(66707)
企业(66707)
管理(57245)
业经(28164)
方法(26133)
(25096)
(22991)
中国(21794)
地方(20301)
农业(18507)
数学(17581)
技术(17482)
数学方法(17419)
(17016)
财务(16996)
财务管理(16978)
企业财务(16021)
(15618)
(15241)
(15001)
贸易(14988)
(14519)
(14185)
金融(14184)
(14095)
理论(13837)
(12928)
机构
学院(235456)
大学(229667)
(103949)
经济(102024)
管理(91050)
研究(84453)
理学(76080)
理学院(75245)
管理学(74392)
管理学院(73921)
中国(67663)
(50247)
(48710)
科学(48004)
(44049)
(41121)
研究所(39183)
(38567)
中心(37484)
财经(37279)
(33603)
北京(32781)
业大(32004)
农业(31953)
(30921)
经济学(30626)
(30562)
(30247)
师范(29966)
经济学院(27469)
基金
项目(142972)
科学(113268)
研究(108955)
基金(101792)
(87546)
国家(86633)
科学基金(74716)
社会(69971)
社会科(66376)
社会科学(66362)
(57665)
基金项目(53064)
教育(48004)
(46923)
自然(45675)
自然科(44641)
自然科学(44631)
编号(43958)
自然科学基金(43889)
资助(41442)
(37154)
成果(36217)
(34527)
(32989)
重点(32069)
(31222)
课题(31161)
发展(30757)
(30244)
创新(29924)
期刊
(129852)
经济(129852)
研究(76420)
中国(51767)
管理(40748)
(40070)
(39462)
科学(31556)
学报(31064)
(27920)
金融(27920)
农业(27734)
教育(25575)
大学(24464)
业经(23462)
学学(23014)
技术(22248)
经济研究(20036)
财经(18553)
(17126)
问题(16690)
(16185)
国际(15550)
(15297)
世界(14615)
技术经济(14085)
现代(12777)
商业(12391)
经济管理(11913)
科技(11019)
共检索到385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瑞剑  仇焕广  栾江  仇宏伟  
世界种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型种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种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和尖端人才成为各跨国种业集团竞争的焦点,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种子企业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中国种业上市企业与跨国种子企业的规模、增长的稳定性、育繁销一体化、获利能力、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显著。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从促进产业发展、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种业振兴计划;重新定位国家公益性研究机构职能,与企业合理分工,改革公益性科研机构育种研发管理体制;创新和建立国内育种人才和科技资源流动机制,促进育种能力和水平提升;改革和完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种业管理体制,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正在成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因此,为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把握主导权和主动权,我国亟待学习国际有益经验,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经济增长,缩小"创新鸿沟"。这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大历史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田效先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企业所得税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我国企业所得税规模及税制改革建议:继续维持当前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小幅降低税率以保持税收竞争力,完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设置,降低享受促进技术进步优惠政策的门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满生  李韧竹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周满生李韧竹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具有较系统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相沟通、协调发展以保证国家开发人力资源,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九云  白莽  王晓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克林  金晓瑜  胡大平  
本文从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入手 ,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应采取的公共政策。在辩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定义基础上 ,本文指出 ,当代信息技术变革呈现出指数增长、一体化发展、标准化竞争和全球化渗透四大特点 ,并在数字化、光纤通信和“高速宽带IP网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认为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国际信息产业出现了地位上升、产业融合和领域深化等发展动向 ,与此相应 ,数字电视、软件技术和网络信息服务相关领域将成为新兴产业而获得率先发展。据此 ,作者对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想和近中期政策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波  
国际保险监管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全球保险监管规则趋于统一、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逆周期监管和保险创新监管得到加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研究和实践主导着学校评估发展的国际趋势:学校评估模式的改善/绩效问责取向、学校评估标准的效能/品质取向、学校评估机制建设的专业取向。这些经验和趋势启示我们:选择改善/绩效问责模式、遵循输入-过程-输出框架、加强结果使用与评估支援、逐步完善学校督导评估机制,以解决我国学校督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估质量,并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评估能力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繁华  
国际技术贸易: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黄繁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经贸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自从二次大战以后发展十分迅速,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一般商品贸易。以技术许可证贸易为例,60年代中期全世界贸易额仅为25亿美元,70年代中期升至110亿美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权昆  
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增量供应的主渠道。发展中国家成为海水养殖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发达国家引领着海水养殖业发展方向。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成功经验给中国促进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启示主要有:重视技术创新与应用;重视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重视渔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智玲  
德国是会展产业的强国,在对德国会展业考察的基础上,阐述了德国会展经济发展呈现的全球化、服务高质化、跨业态经营等特点,结合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步伐,构建大型会展公司和组建全国展协等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慧文   张文棋   张小芹  
我国已经加入WTO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涌入,必将给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带来监管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际金融监管在组织结构体系、法律制度、监管方式、自律机制及监管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改进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的自律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璇  
本文总结了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探寻了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启示及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曹玉昆  陈锐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最大供应国,却处于国际碳交易体系碳价值链的最底端,没有形成像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那样比较完善的碳交易体系。本研究在介绍国际碳交易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得出中国目前尚未具备建立全国性强制型碳交易市场的条件;CDM一级市场严重受制于国际气候政策导向,依托我国已发展的大规模CDM一级市场,培育碳现货市场;针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优先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基于碳现货市场,大力扶持碳衍生产品市场等启示。分析自2013年1月1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国际气候政策变化,并预测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